白茶江湖的那些風雲往事
對於福鼎當地,白茶很早就有了,以前稱之為「白曬茶」。其中白毫銀針出名已久,譬如南宋古墓所挖出的茶葉經鑒證認為是產自福鼎的銀針,清朝時期被稱為「綠雪芽」,民國時期玉林茶廠搶注「白毫銀針」更出口到海外,有傳英國皇室在紅茶中增加一兩根銀針以代表品質上乘。隨著白毫銀針的火熱,等級較低的貢眉/壽眉也隨著推出。那時候出口主要匯聚到廣東一帶,所以直到現在,喝早茶的部分廣東人只知道貢眉/壽眉,而不知道白茶。
清、民時期是福鼎白茶的繁榮期,清有翠郊茶商吳氏花60萬兩白銀建大宅,後有磻溪人所辦玉林茶廠富甲一方,遠銷海內外。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福鼎白茶几乎銷聲匿跡,而更多的是改制茉莉花茶、黃茶、綠茶、龍珠、工藝茶等等,鄉間人家延續風俗晒晒幾斤以用自用,卻也不知道自己所曬的是白茶,大家也就稱其「白曬茶」。
白茶的復活伊始,大概是在95,96年間,在北京做茶葉買賣的張政庫提出了復興白茶的概念,因為當時茉莉花茶比不過福州,紅茶比不過武夷、坦洋甚至不如政和,綠茶完全無優勢,但獨獨白茶,出自福鼎、政和等地,尚未被人認知。
這個概念當時得到了林業局林立慈的認可,同時人大主任陳興華也對此比較讚賞,大家一拍即合,由政府出面引導茶商共推福鼎白茶。那時,品品香林健、天湖茶葉林宥希、東南白茶張政庫與政府形成了衝鋒小組,凡見人必講白茶,凡講茶必說白茶好。
隨著政府的推動,後續跟進的企業也就慢慢增加,如芳茗、銀龍、廣林福等等。期間也發生了一些波折。當時福鼎以「綠雪芽」最為著名,但這個商標已被天湖茶葉林宥希所搶注,當時政府提出名稱公用,政府占股,大力扶持的政策,但林宥希與其夫人施麗君認為自己為綠雪芽付出極大心血,不願割捨,而後政府提出「福鼎白茶」地理商標。
這個小故事直接為品品香創造了極大的機遇,品品香也由此慢慢成為福鼎白茶龍頭企業,並且一步一步將天湖茶葉的距離拉大。
目前民間較為公認的白茶推動者有陳興華(人大主任,分管旅遊、茶葉),林立慈(前林業局局長),茶葉領導小組,茶葉協會,林健(品品香),張政庫(東南白茶),林宥希(天湖茶葉),鄭傳源(鄭源茶具),當然後期還有更多的推動者,比如白茶第一收藏家梁世鎊,新工藝白茶、蟲草白茶創始人葉芳養,高新技術示範者方守龍,茶枕推廣者庄長強等等等等。
推薦閱讀:
※常識的缺失,讓這些白茶故事成了笑話!
※在你理解中的白茶都有哪些?
※白茶直接煮著喝是好還是不好呢?
※真假兩款福鼎白茶,老白茶真的很白嗎?
※十年陳韻老白茶|暖你的胃,更要暖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