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Designing,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前不久突然有了這麼一個問題:如果生命是可以設計的,那它應該是什麼樣的產品? 於是和一幫來自各個背景的小夥伴,經過一個月的探索和學習,得到了一些一致性的觀點,並且將有效的將設計思維和生涯理論結合,小小地實踐了一下。

7月中旬在廈門凱賓斯基和英才中學,開了兩場 LIFE DESIGNING 工作坊,參與者都是高中學生。目前的中學生生涯教育充滿困境,一方面大部分學生還是只能通過高考這個唯一的手段保障未來的高等教育學習,另一方面教育政策的改革讓學生必須更早的開始意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從文理分科到五選三,分擔了高考志願填報的風險,但也促使學生提早發現興趣所在。他們需要新鮮有效且符合當下高中情境的生涯指導。幫助自己在高中生活中提前規劃未來之路的選擇

來,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整個工作坊的設計過程。

< 1 > Life Designing = 生涯理論+設計思維

雖然是從設計思維出發去構架整個工作坊的內容,但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是基礎前提,畢竟生涯教育也是一門科學,無法隨隨便便就被大波叄異想天開的腦迴路輕易撼動。Mark Savickas提出的生涯建構理論(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是Life Designing的基石,通過把過去的回憶、當下的經驗、未來的憧憬編織成描述人生主題的模式,使它們被賦予個人意義,讓生涯干預幫助學生構建現實意義。

而設計思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去幫助學生成為一個積極的問題探索者和解決者,通過設計師的思考方式,完成對生命的構建。??

小同學們在構思對自己生命的設計 ▲

< 2 > 生命設計和制定計劃有什麼不同?

這是一個困擾我很久的關鍵問題,最初也被很多人質疑:最後是不是要讓學生做未來的規劃?若是如此,設計不過是規劃的一種罷了。但在反覆討論和認真揣摩了許久後,我嘗試畫了兩個圖來辨析他們的不同:

計劃是為每下一個階段做定位的錨點,而設計是一個洞察、定義、發散、嘗試的迭代循環過程。於是Life Designing的輸出產物,不應該是一張計劃表,而是生命設計者自己的畫像,以及他認為自己能夠去探索和嘗試的各種可能性的描繪。

最後我把工作坊的目的定義成這樣:不斷認識自己,發現不一樣的可能,不斷地探索、體驗和嘗試。當然最後一步——體驗和嘗試,有我親愛的試界大學其它教研團隊用Problem-Based Learning的課程進行支持。??

所以,Life Designing的過程是這樣的 ▲

< 3 > 怎麼洞察我自己?

設計中最難的是定義好用戶要解決的問題、目標和需求;同樣,對自己的生命設計,最難的一塊也是認識自己。在產品設計中我們會用大量的用戶研究來幫助定義需求,在生命設計中我們也採用了大量遊戲化的生涯理論工具來幫助學生不斷地加深對自己的認知,例如通過興趣、價值觀、行為痕迹的挖掘。

我們把他們生命已經過的十幾年當做原始的信息和數據,引導他們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是生命設計的第一步。如何在短時間內對自己活過的時間進行一個有價值的回顧和分析成了最大的難題,但我的小夥伴真是太棒了,反覆討論後,我們汲取建構理論的觀點,通過故事的勾勒、拆解、重塑的方式進行自我行為痕迹的挖掘。

洞察的魅力在於,不論是正向還是負向的故事,你都可能意外地會得到自己從未察覺的需求 ▲

我在協助小同學去洞察自己的需求 ▲

< 4 > 生命設計,到底在設計什麼?

When you are trying to solve a problem, you typically start with what you know about the problem: you start with the data. You need enough data so that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causes what, and what is likely to happen when something else happens.Unfortunately, when you are designing your life, you don』t have a lot of data available, especially reliable data about your future. Luckily, designers have come up with a way of sneaking up on the future through prototyping.——來自斯坦福大學< Design your Life >課程教學實踐經驗

當你嘗試解決一個問題,你會習慣於通過了解原因和收集數據進行分析,不幸的是,當你設計未來,你不再擁有靠譜的數據,但幸運的是,設計師懂得通過進行原型的製作,不斷地進行嘗試、優化、迭代。

還記得之前說的嗎,我們目標的是發現更多的可能性,不斷地探索、體驗和嘗試。畫畫是最能回歸內心本源的方法,在通過Brainwriting的方式發散可能性同時,也用畫畫的形式引導小同學們對未來可能性進行一個暢想。

同學們對自己生命設計的原型草圖 ▲

簡單快速的原型——即生活中精緻簡短深刻的快速嘗試,就是最好的生命產品迭代。 我們也在提供機會幫助他們進行生命原型的試驗。把真實體驗原型化,讓學生進行體驗和探索:比如當你感到熱愛攝影卻無法負擔昂貴的攝影器材時,通過手機來感受構圖、光圈、快門的調節變化就成了某種真實體驗的原型化。

嘗試設計Loft結構,製作建築模型 ▲

嘗試創立一個公司去進行融資路演 ▲

嘗試去了解人體,為疾病做出診斷 ▲

嘗試寫演算法,和編寫簡單的爬蟲程序 ▲

當同學在台上分享他們對自己未來生命進行的設計時,我發現自己已經老了!這些00後們的設計不是流水賬的故事,而是一個個不同的選擇,以及他們進行每個選擇的原因,價值和帶來的意義。

小同學在洞察的環節中都非常認真地在分析 ▲

傍晚他們在窗邊活動 ▲

< 感謝合作的優秀的小夥伴 >

周竹倩 |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學習分析專業理學碩士

黃真真 | 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碩士,生涯教育研究者

郭世隆 | 前騰訊產品經理,教育技術行業經驗,試界創始人

郭耀榮 | 前亞馬遜技術業務拓展經理,教育產品管理經驗

黃鬆鬆 |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生涯教育研究者

秦 瑞 | 騰訊交互設計師,教育服務設計經驗

陳博文 | 騰訊交互設計師,教育產品設計經驗

張 澄 | 清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雙碩士,生涯教育倡導者

世界上最酷的事,就是用全新的思路去解決現有的難題,快來和跨界設計愛好者大波叄一起玩耍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pa1RJMEYtRWR3SUlyUnV6OXhHW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一個遊戲幫你看清自己,和你當前的狀態
焦慮散記
如果有一天要去流浪
穿好「外套」,別虧在細節上——看過來
面談技巧/如何鑒定不靠譜

TAG:設計 | 職業規劃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