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像山嶽一樣古老(說反身性,談電影)
反身性與共振啟示錄 日期:3月 24日
主題:說說交易中的反身性,談談喜歡的電影。
反身性與共振體系,其實就是執行律人性、順趨勢而已; 暨敬市場,從趨勢!
免責:僅記錄個人投資和理念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個股僅是案例分析
(反身性與共振體系源於本博對股市融合的原創思路和理念,於2014年3月29,第一次在天涯分享: 操盤爪牙兩年8倍,資本市場的血與沙:普通投機者難以觸及的內幕和理念_股市論談_天涯論壇_天涯社區;只有唯一交流公眾微信號:Merrywe)
不薦股,僅記錄個人的反身性與共振交易體系和理念,一個志趣相投的交流平台,理念傳播和交易體系構建的交流圈子。
回顧這兩個月從A股的庄股(張家港行,江陰銀行到清源股份、新宏澤)到港股國內遊資和港股機構的美圖秀秀之戰,期間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其中有一件就是國足贏了韓國,大家要加油呀,你看,只要肯努力,世界上沒什麼事是做不到的;只要具備掌握足夠的知識和經過足夠的訓練,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取得成功。慶祝國足凱旋,今天的料會比較多。
半個月前跟一網友聊天,想起中學校長給我們講的一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以共勉。
80多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沃爾遜小鎮來了一群飢餓的難民。當鎮長傑克遜先生髮放食品時,許多難民大嚼大咽,只有一個年輕人例外。他對鎮長說:「先生,你送給我這麼多好吃的,可有什麼活讓我幹嗎?」傑克遜笑了說:「我只不過想給你們提供些幫助而已,哪來的活讓你做呢?」但年輕人卻沒有領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沒有活做的話,我不會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總得為你干點什麼呀!」但傑克遜實在想不出有什麼活可以給這年輕人干,於是情急之中蹲了下來,讓年輕人給他捶一下背。後來,年輕人被留下來了,傑克遜鎮長把女兒嫁給了他。再20年後,這位年輕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一份耕耘一分收穫,付出和回報,舍和得本是自然法則,尊敬別人的知識產權,經驗和精力付出,也珍視別人的勞動結晶,等同於就是尊敬自己;道法自然,沒有任何人需要逆而行之。什麼是王,按照客觀規律做事的人就是王;所以說周期拉長了看,交易的最終結果會和我們達到的境界高度匹配。
想起我們圈子,因為交流的內容和效果會大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一些人會驚詫於圈子較低的開放門檻,也有人因為短時間內交易水平和盈利能力超自己預期),圈友會說很多感謝和讚譽的話,這些話如需截圖,顯得自誇,這不是本博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大家相互惜緣珍惜的結果。單其中最讓本博感動的是這位仁兄的話:
別人只能領你入門,造化在於自己。沒有人敢說通過系統的交流和學習就可以百分之百實現交易的成功;理查德.丹尼斯這種世界級的大師訓練他的海龜交易員的時候,最終能成為合格交易員的概率也只有50%。學習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學習連機會都沒有;本博有時候會想,如果連圈子這種高強度和全面的系統化訓練都不能走出來,那別的地方更不太可能,至少本博在國內的見識是這樣。有些人確實不適合交易的,我會建議熊市休息,牛市再玩玩就可以了,把交易當做重新認識自己,改造自己的契機。你可以一覽交易的本質和交易體系的全貌,增長視野和專業能力,但是有的人會做的非常好,也有的人無法獲得實質性突破,這樣的話只有本博會對圈友說,如果發現自己不適合交易就放棄,這個事世界上本不存在適合每一個人的事業,學會取捨反而是一種勇氣和智慧。門檻雖低,但是圈子必須誠心儘力,本博沒有任何保留,極盡全力,圈子交流的內容是這個市場上絕大部分人所不及的,終有一天當你比較過無數次閱歷以後,當你接觸到交易本質的時候,說不定你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會感動於她的實際價值和意義。一塊玉在打磨之前就是塊石頭,但是玉始終是玉。
說點有趣的,什麼是反身性?本博之前簡單的闡述過:反身性就是違背股價運行的主觀感覺、情緒和思維方式(可以是理念認知,也可以是交易行為)。主要指人性(貪嗔痴)。反身性很好的闡述了業內一句話:股市是精英的墳墓.大概與人性做鬥爭的事要成功不是聰明才智說了算,而是境界和品性到沒到。
「華爾街不可能有什麼新鮮事物,因為投機像山嶽一樣古老。「,也許利物莫想告訴我們的隱喻是:投機市場不可能有什麼新鮮事物,是因為人性像山嶽一樣古老。只要人性不會變,投機市場的遊戲規則永遠不會變,勝負的法則也永遠不會變。所以的一部分人長久穩定的在股票市場獲取利潤,而更多的人則長久恆定的會虧損。
今天我們淺談反身性和其幾個在投機市場的即便效應和現象。
反身性一:確定性效應和預期理論。
人們更願意獲得確定的小的收益,而不是去獲取更大概率更多的收益。
當時當人們虧損的時候,情況恰好相反;他們不想接受確定的較小的損失,而願意冒更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賭小概率的回本。我們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
1.你有75%的機會獲得10萬獎金,25%的概率得不到任何金錢;
2.你可以100%獲得6萬獎金,你會選哪一個? 在投機裡面,第一種報酬的期望值是7.5W,但是大部分人會選擇第二種;這就是確定性效應的最好詮釋:人會傾向選擇確定的收益,而不願意獲取大概率的更大的收益。 第二個調查:10W本金被套 1方案.你100%確定損失2W; 2方案.你有70%的概率損失6W,30%的概率不會有任何損失;90%的人願意選擇第二種方法,他們想放手一搏,爭取扳會本錢,但從期望上接受了更大的4.2W的損失。這個就是預期理論的最好詮釋,很多人不喜歡確定的小的損失,卻期望小概率回本事件而喜歡一直虧損下去。
總體來說,這兩個效應說明了人面對收益和虧損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市場上漲總是成交量放大,而熊市的時候成交量總是低迷。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你,因為心理學上人對損失和收益的情緒感強弱本是不同,同樣的損失和收益;前者產生的情緒強烈度大概是後者的兩到三倍。可以看出人們多麼害怕面對和接受虧損,於是容易照成兩個極端,大部分人拖延止損,少部分人過度止損。熊市一套都不喜歡動,成交量自然小,賺了有喜歡小利就出,牛市自然成交量大。
反身性效應二:連鎖效應和群體效應。
今天和圈友交流,為什麼市場主力選擇張家港行作為次新股的龍頭炒作(其實是市場龍頭)。
然而本博要討論的是市場炒作的連鎖效應,這種效應在A股,風靡好多年。以這幾個月次新的炒作路線為例:早期炒作的來伊份和通用股份,市場挖掘出:次新股低開板和低價邏輯;然後利用市場的連鎖反應,迅速製造出後來的和勝股份、安正時尚,再到後面的張家港行達到高潮和頂峰,特別是後期次新龍頭白銀有色(低價)和吉比特、數據港(題材)幾乎到了不管不顧的地步了,因為這個時候市場已經不害怕高開板(二十多一直板打開照樣推)和高價了(股價超茅台,業績差八十條街),至純科技和立昂技術的炒作就是見證。
人們會在希望和預期的推動下,在貪婪的唆使下,像嗜血的鯊魚一樣去尋找有傷口的獵物。所以我們常常會市場的一隻龍頭股的帶動效益,時機得到可以帶動整個板塊甚至整個市場的投機氛圍和效益,從特力A到張家港行,莫過於此。不管你能否利用市場的這種傳導效應盈利,它一直堅定而有力的存在,也是遊資敢重金點火引導市場熱點的秘訣所在。
反身性效應三:自我實現的預言
人是個二表動物,好表揚和愛表現。不要爭辯,境界沒達到很高之前,絕大部分人大抵如此(至少有這個心理偏向)。這就是對自我實現效益最好的解釋。學術上的解釋是:我們會不自覺的去做一些事情(潛意識),因為做這個事情讓我們看起來覺得自己像個人物。交易最好的案例就是:過多的持股和過度的交易。很多交易者在略有表現的時候,比如一部分倉位抓了一隻龍頭或強勢股,很容易會信心爆棚, 繼續買入其他股票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自負表現),然後緊接著買入二流股造成本金效率降低甚至虧損,或者在不恰當的時機繼續交易(頻繁交易),人的這種心理需求是造成收益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舉個栗子: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熟悉的事件。身邊的某某每次要到達某一個收益點的時候(比如剛好要達到100萬,200萬),往往容易功敗垂成,而且三兩次都如此。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到市場(容易主觀上讓市場給自己獲利的機會以便實現目標而強制交易,而不是等市場給機會);另一方面就是自我實現的慾望膨脹,當我們有所斬獲的時候往往抑制不住覺得自己是號人物,而且愈加的想通過交易這種方式證明自己(交易可能是實現這種心理訴求最快的方式),於是更加頻繁的交易,明明手裡有隻好股做的比較成功,偏要去再找一隻片二流的股票來證明自己,倉位浪飛,結果錯了早期的交易正確,後面的交易和標的很可能成為拖累。這就是很多人一段時間,往往剛開始前面做的很好,後面越做越不順手,甚至腐蝕前面的收益。再者,這也是為什麼牛市成交量異常放大的原因,因為大家都賺錢,越賺錢越自豪,越覺得自己是號人物,於是越頻繁的交易,過度交易跟吸煙一樣可以上癮,同時也像毒品一樣有害,這一點的心理機制除了慾望和貪婪,其實主要就是人對自我實現的需求。
反身性效應四:說服態度。
就是相信權威的人或消息來源,而不相信自己的體系或市場發出的確切信號和事實,根據權威消息而不是切實的事實論據做交易。典型的表現就是:寧可相信人民日報4000點是牛市起點,而不相信盤面天天千股跌停。發牢騷可以,不要埋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就不能說錯話嗎?你做交易還是人民日報替你做交易,天天千股跌停了還幻想牛市起點,鐵的事實擺在面前為什麼不先止損出局?你的交易體系呢?本博當時好納悶的,天天千股跌停很多人居然不採取措施,僅僅因為報紙的一句4000點是牛市起點,我覺得出現任何結果,任何時候都不能怪外在因素,體系是你,做決策也是你,利物莫在他的著作最後已經說了:在華爾街或任何其他地方,都沒有通向成功的柏油大道,既然如此,何必阻塞交通呢?這句話送給哪些喜歡抱怨和找客觀理由的人,沒人拉你玩這個遊戲,要麼別玩,要麼永遠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反身性五: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因為前面投入一隻股票的時間和準備工作很多,且投入了過多資金,所以即便是一直弱股也不願意放棄換股,而更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倉位在解套股的自救上。需要解套特別是長時間才能解套的,已經說明其弱至少暫時說明其錯了。但是很多就是不願意放棄一隻雜毛股,垃圾股,有的一守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結果還沒解套。這類人想在市場中盈利有質變,很難很難,幾乎不可能。
反身性六:自負和自我膨脹。
過於高估自己判斷掌握行情的能力,過於高估自己對風險的把握和預估能力。比如2014、2015牛市的時候老天給的機會,很多新手什麼都不懂把錢賺了以為是自己天賦過人,以為炒股很簡單-----總覺得自己能把握機會,控制風險。真的能控制風險嗎?結果股災來了,最有意思的是,不僅散戶過於高估自己對風險預估能力和控制能力,很多公私募機構也如此,機構散戶化,難道他們從未考慮過這種失控性系統風險的可能性?美國1929年的股災,歷史上那麼多次突發的毫無徵兆的崩盤難道不是先例嗎?說明很多機構雖然有風控,但不是形同虛設,就是過於自負,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其實很多機構技術和理念未必如散戶。
反身性七:社會適應。
容易與自己熟悉的親友保持相同的態度,也就是容易與身邊的團體形成一致的看法,即便自己有不同想法也容易被同化。比如:牛市見頂了你看到了信號,往往也難相信自己,因為身邊的人都說牛市呀,你說風險,人家笑你傻,一遍兩遍三四遍以後也就沒人堅持自己的觀點了(這個市場市場由於慣性還在向上運行,交易中稱之為回火),剛好等你也麻木了放棄自己觀點的時候,下降趨勢來了,熊市來臨的時候你也未能倖免,這就是社會適應效應的最好詮釋。反之-----熊市轉牛市也是一樣的,人,畢竟是一個社會性動物,站在大眾的對立面堅持真理往往是很難,但是,這個但是,大眾在股市往往是不賺錢,你要想賺錢,還真的克服這種不適和痛苦,然後慢慢習慣它,享受之。投機和其他任何事業一樣,要取得成功,必然要經歷痛苦,先是慢慢習慣痛苦,再學會享受痛苦。
時間也不早了,反身性挑幾個最常見的先講到這裡,其他的以後有時間再慢慢嘮嗑,留點時間給需要的人去悟。
在人類資本市場的歷史長河中任何時候都可以看到非理性繁榮的景象,從鬱金香泡沫到南海公司股票;從美國的1929年崩盤到日本房地產拖垮的十年;』從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險導致A股罕見的大熊,到2015年千股跌停的數次股災和熔斷盛況;沒有多少人能足夠理智的預見下一個金融風險會以什麼形式發生,從哪裡發生。當年牛頓,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因為南海公司股票虧損的而感嘆的時候,我提醒各位,在投機市場,任何時候不要高估一群人的理性,因為人性提供了滋生非理性繁榮的土壤。而體系構建最重要的一點恰巧也是:永遠不要忘記,股票市場是由人組成的,本質上股價的走勢是由背後的人決定的。股票背後的人什麼風格和性格,股價的走勢也會呈現出相應的特色,所以股票也有性格的。
(關於復盤:其實沒什麼好說的,本博早已不厭其煩的說過很多遍,只做主流熱點;而且主流熱點本博也反覆交流過:軍工混改、建材水泥(一帶一路戰略早分析清楚)、價值藍籌(白酒為代表)、次新股。市場一直有機會,只存在切換而已。)
今天看了《一條狗的使命》,導演就是拍《忠犬八公》的萊塞·霍爾斯道姆;我看完以後覺得導演就是用一條來教我們生活的真諦:
生活的意義,
首先要開心 ,
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竭盡全力的去幫助別人。
舔你愛的人,
對過去的事不要一副苦瓜臉,
對未來也不要愁眉苦臉 ,
要活在當下。
本博覺得對公開分享反身性與共振理念和技術,對圈子,本博至少一直在誠心儘力的去務實第三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竭盡全力的去幫助別人。其實生命的意義本不複雜,全在這首對白里,首先自己要開心,其次要儘力讓身邊的人讓整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事實是,很多人連地鐵公交車上給需要的人讓個座都做不到,開車禮讓一下行人都做不到,環衛工人五六點起來清潔,他們連不亂扔垃圾都做不到------對這些人來說,金錢再多權位再高,生活又有多少內涵?不要憤青,也不要抱怨,原本我們就可以從點滴做起去改變,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本博相信任何人都曾同時也被這些點滴所感動過。祝大家周末愉快,有時間帶著自己愛的人去看看這部電影。(最後哈利找回女主,讓男主和女主人至暮年又「舔」到一起的時候,看到伊森認出哈利的時候,突然明白,緣和真情冥冥之中是有定數的。害本博一個人盯著電影結束的字幕發了好久的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