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推薦心理自助書:《太聰明所以不幸福?》

(本文是讀後感加推薦廣告,後面有書的封面和鏈接。介意者慎入)

有一天晚上我在家裡,忽然感覺到了非常燥熱,覺得特別煩燥不安,全身冒汗,而且特別不想蓋被子,折騰一晚上,最後還睡過了。我覺得我一定出了什麼問題,反思了最近吃了什麼東西,做了什麼事,有沒有可能導致發燒或者炎症。

室友說,昨天來暖氣了。

我:。。。。。。

那麼,是不是同樣有些事情,只要意識到「客觀原因真的有不同」,就會有改變呢。

(一)天才的定義

漢語環境下的「天才」是指那些非常,非常傑出的人。天才一定是非常優秀,從小優秀,一路跳級,上大學非常輕鬆,然後長大有了自己獨創的發明成就……

這樣也列不完。

英語環境下,Genius,talanted, gifted, 這種又太多了。是否真的存在天才? - Lightwing 的回答 - 知乎 Lightwing給了個Genius的標準,假設說是0.1%的人群。那麼按照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index ,平均到每個年齡段,同年齡中應當有1.5w-2w的天才。每年的清北新生招生數量加起來約8K(據招生辦資料),所以至少有一半的Genius人沒上清北。

同時,高智商的定義是人群中三個標準差之外,即2%的人群,那麼照這樣算,每年應當有30-40W的高智商(8090後的人多,往00後那邊人就少了,因為出生率降低)。那也就是說211985里可能到處是高智商,怎麼著隨便一個班裡都能有幾個。

(二)怎麼定義智商

對於智商,每個人都能扯出來一套自己的定義,開頭是「我認為XXXX就是智商」。

在這裡,本文及可能有的後續文里,遵照一個極其死板的規定和定義:智商就是標準化智力測驗的得分,是一個確定的數值,人們可以通過標準化智力測驗(韋氏或者瑞文)得到智力的值,即智商IQ。

如果真的去作了智力測試,專家會給你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絕對值,因為人的智力無法測量出準確值。這裡我假設這個值仍然存在並可以被比較。(此處不打算討論智力測驗的信效度問題,即不討論採用的測試準不準科學不科學,假設它就是準的。)

(三)高智商的人群和普通人真的沒區別嗎?

社會輿論認為沒區別:一般來說,假如你聲稱自己是「高智商」,那麼一定會有人來說,那你怎麼沒考上清華呢?你怎麼沒成為陳景潤呢?你怎麼沒得諾貝爾獎呢?

家長認為沒區別:考好了就驕傲了?你以為你多了不起?考滿分就說明全會了?你怎麼不上天呢?你現在這些我小時候也能做到,你知不知道?多努力、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你以為你多聰明?

自己覺得沒區別:世界上的人都應該和我差不多。智力測驗?隨便就測了個130肯定說明題目不合理。考試?只是說明考試題太簡單了吧,而且我剛好複習到了。競賽?大神好多怎麼能輪到我。至於別人為什麼那麼容易犯錯……我真的不知道啊。

重點在於,很多人自己覺得沒有區別。假如一個普通人測出來了智商115,可能會暗自高興一下,但是一個人測出來了140,他可能會先質疑測量的準確性,這樣的題目是否有偏差?是否有代表性?是否不夠準確?智商的定義又是什麼?信度、效度、測驗的公平公正程度全都質疑一遍,然後換個測驗重測一下。。。。最終自己論證出來的結論:我和大家都一樣,你這個測驗有問題。

(四)真的有區別嗎?

神經網路認為有區別:高智商人群的大腦中,神經元之前的聯結更多;

視力聽力檢測認為有區別:高智商人群可能有更敏銳的視覺和聽覺;

注意力、記憶力檢測認為有區別:高智商人群可能有更廣泛的注意力範圍,同時對多種事物加以注意;可以記住更多的細節;

也就是說,高智商者,在相同時間內接收的信息更多、記憶的信息更多、處理信息的能力更強。在學習過程中,這些特點一般被認為是學習能力更強。

同時,豐富的神經元聯結,讓高智商者的發散思維能力更強、創造力更強。

(五)雙刃劍:如果能力沒有用到合適的地方,或者說天賦能力不被約束呢?

智商只是一個值;但是人的神經網路、人的感覺和知覺系統、人的大腦,卻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一個人的大腦先天就擅長收集信息、記憶和處理信息,那麼,他會天然地能注意到人們的細微表情,表達中的細微差別,事物微小的不同,甚至他的大腦會自動開始加工處理。

"……他剛才皺了一下眉,他是不是不喜歡我說的話?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其他人會把這種天賦稱為「敏感」,並且勸這個人不要想那麼多,但是只有自己知道,這些是不受控制而出現的。自己做不到「壓抑」想法的出現,只能在想法出現之後控制自己的外在表現,讓自己看起來好像不受影響。

(六)能者多勞論:高智商=全能?智商和情商什麼關係?

有兩種意見一直在爭論不休,一是高智商的一定情商低,二是高智商的完全能做到情商高,只是沒必要/不想做。

……但是這兩種意見實際上是一回事:作為一個普通人去看待高智商人群。有沒有人問過他們,你們喜歡自己的狀態嗎?你們想要被理解嗎?你們需要朋友嗎?

———————————————————

上次寫了《高功能抑鬱》一文之後,很奇怪,居然有那麼多的人向我表示感謝。而且也是惟一一篇不經編輯推薦就迅速幾百贊的文章……但是我自己沒覺得我的文章有什麼特別的,又不是學術獨創。

前幾天去書店轉悠,果然找到了類似領域的讀物。翻了一下,書里的觀點很多是過於極端的言論,高智商者(書中稱Highly Gifted,譯者譯為資優者)一定怎麼怎麼樣,一定不能怎麼怎麼樣。如果你也讀過《烏合之眾》的話,會覺得兩本書有相似的感覺,我現在覺得法國人寫心理就是靠忽悠(地圖炮……)。但是讀起來感覺書里指出了不少問題。

這本書靠譜嗎?相對靠譜,因為它真的觀察得極為細緻;

這本書學術嗎?……都和烏合之眾一個水平了……很多觀點我覺得未來學術能證明或者證偽。建議還是不要逐句全信。

這本書給了解決方案嗎?它最大的作用是讓人覺得「想通了」,但是想通了之後,怎麼做還是取決於你自己。

封面如下,亞馬遜32塊錢,譯者文字通達,不扭曲不造作。

前情鏈接:有些人可能是高功能抑鬱症知乎專欄

購書鏈接:《太聰明所以不幸福?》 讓娜.西奧-法金 (Jeanne Siaud-Facchin), 梅濤【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推薦閱讀:

2、父母的愛(原創)
為什麼總會被笑容欺騙?
科學的心理學與哲學的心理學
維度性抑鬱症心理諮詢與研究
因為太多人沒看懂,所以沒進豆瓣TOP10的傳奇電影

TAG:心理學 | 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