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國盟友的沙特為什麼會跟中國越走越近?
中國與沙特的關係,一直比較微妙。儘管二者經貿往來比較頻繁,但僅僅是產油國和工業國的各需所需罷了,內涵層面算不上太親密。不過近年來,沙特對中國的態度卻有所改變。特別是在今年初,國家主席訪問沙特,受到沙特王室的超規格禮遇,頗有些讓人出乎意料。出訪中東,到沙特時,沙特王室給予了極高規格的禮遇,頗有些出乎大家意料。
按道理說,沙特完全不應對中國如此。畢竟,政治上,沙特是美國的重要盟友。而且沙特這兩年跟敘利亞、伊朗甚至俄羅斯都存在嚴重衝突——而後三者一直是中國政治夥伴。
最後,在對中東政治的立場上,沙特近年扶植IS,與敘利亞、伊拉克兩國政府作對,今年又與伊朗斷交,在中東挑事的意圖十分明顯。而中國則希望中東局勢維持穩定,以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東線路的儘快落地。
由此三點,中沙間的政治分歧很不小。
除了政治,還有經濟:沙特是OPEC的主要話事人,全球原油交易市場的主導者。考慮到OPEC石油對中國的重要意義,故而沙特在處理對華關係時,其姿態向來要比伊朗、敘利亞要高許多。
可一直趾高氣昂的沙特,卻突然對中國大放善意,這又是為何?在雲石君看來,這與中東當下局勢密切相關,而且從長遠看,還牽涉到沙特對全球原油交易市場話語權的掌控。
首先說中東時局。這兩年中東紛亂不堪,而這諸多紛爭背後,沙特的身影十分活躍:在葉門,沙特多次圍剿當地什葉派胡塞族武裝;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沙特暗中扶植IS,與兩國政府抬杠,而今年初,沙特又與伊朗斷交,二者間一度劍拔弩張。
在《地緣政治:沙特系列》中,雲石君曾就沙特如此大動干戈的目的做過分析:沙特國土大多為戈壁荒漠,常規工農業開發潛力極低,沙特今日之國力,全靠石油紅利支撐。隨著石油枯竭,沙特註定返貧。故而,沙特必須趁著石油紅利還在時,抓緊時間開疆拓土,把敘利亞、伊拉克等周邊的高價值地緣板塊收入囊中,這樣才能確保石油枯竭後,國家仍舊能夠延續。
不過,沙特雖然有錢,但想單單靠錢就占人領土,也沒那麼容易,儘管一開始時,沙特取得了一些便宜,IS一度在敘、伊氣勢如虹,不過隨著俄羅斯的介入,形式已然翻轉,IS勢力範圍逐步萎縮。如果IS真被剷平,沙特之前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葉門的局勢也不妙。沙特對胡塞族武裝的打擊已持續三年,卻成效不彰,不僅沒能如願剷除胡塞族勢力,甚至還一度被其反攻進沙特邊境。
而沙特之所以如此窘迫,伊朗「功不可沒」。伊朗與沙特在教派、族群與地緣等層面都存在嚴重矛盾。為了制衡沙特,伊朗非但力挺葉門胡塞族勢力,還積極拉攏敘利亞與伊拉克,冀圖打造「什葉派之弧」,對抗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遜尼派阿拉伯國家。
這種情況下,沙特與伊朗的矛盾激劇增加,最終於今年年初斷交。
當然,現下的沙特,其處境要比伊朗好的多,但這並不意味著沙特就可以收服伊朗。作為伊朗高原的擁有者,伊朗的地緣實力在中東堪稱一流,工業體系也比較完善,石油除非同樣豐富,不過是由於遭受美國制裁,國力受到嚴重限制。隨著去年伊核協議簽訂,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大幅放寬,伊朗國力恢復速度驟然提速。這種情況下,沙特縱然富裕,卻一時拿伊朗沒辦法,纏鬥下去,傷伊朗的同時,自己也深受其害。特別是14年以來,沙特為了地緣博弈,長期打壓油價,導致油價持續低迷,一度甚至跌到三四十美元,這對沙特的傷害可想而知。
所以,沙特雖然看似囂張,但實際上已心生妥協之意。
當然,除了沙特,俄羅斯、伊拉克、伊朗,這幫石油輸出國也都想妥協。但是,雖然各方都有妥協意圖,但想要達成,卻並不容易。
沙特為地緣博弈,花費了大量資源,如果主動低頭,等於之前的投入雞飛蛋打;而伊朗們則恨死了沙特,而且考慮到其之潛在威脅,希望儘可能清除沙特的影響,把這個土豪困死在沙漠里。
雙方都有意妥協,不過底線卻有較大分歧。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個合適的中間人。這個中間人需要有足夠的份量,且對各方能夠形成一定約束,並且立場中立,如此方能勝任。
世界上能有資格調停中東的外部強大勢力,無非是中美俄歐四家。不過歐洲在中東事務上向來唯美國馬首是瞻;俄羅斯已入局,成為沙特的對頭;至於美國,看似置身於中東亂局之外,但實際上它正是這場亂局的幕後真正推手(美國與近年中東亂局的關係,雲石君在後面的《地緣政治:沙特為何跟美國離心》一節中分析)
思來想去,有資格調解中東亂局的,唯剩中國一家了。作為全球第二大國,中國當中間人,分量足夠。而且中國跟沙特的經貿關係密切,對兩伊、敘利亞甚至俄羅斯也有足夠的影響力;最後,中國向來主張中東局勢保持穩定,這與各方的妥協初衷不謀而合。因此中國當這個中間人,最為合適。
基於妥協的需求以及中國的作用,沙特對中國的態度,自然也改變許多。
最後,世界原油市場交易格局的變化,更加重了中國在沙特心中的分量。
首先是石油供求關係的變化。這幾年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石油需求量較之前暴跌;儘管近期有所恢復,但想回復到之前的高位,在中短期內幾無可能。這種供求關係的改變,傳導到原油交易市場中,使得買賣雙方的地位也隨之發生變化。
擱在以前,石油供小於求,故而石油輸出國,特別是沙特,在原油交易市場中擁有強勢話語權,並藉此玩弄石油政治,在國際舞台興風作浪。而中國等大型工業國為穩定石油供給,不僅要忍受暴漲的油價,政治上也受到沙特一定程度制約。
可現在,石油供應方的地位嚴重下降,需求方話語權大幅抬升。
如果這種改變只是暫時的,那倒也罷了。可隨著經濟頹靡,美國能源革命,新能源的出現等等,這各種因素決定了,石油需求放緩是長期性的。
而反觀石油供應方,以沙特為首的海合會,跟兩伊、俄羅斯的結構性地緣矛盾很難從根本上彌合,二者都要依靠出口油氣資源,以供地緣博弈開銷。
這也就意味著,儘管中途會有反覆,但從長期來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原油交易將由以前的賣方市場,逐漸過渡到買方市場。
這對沙特來說太要命了。沙特在原油交易市場中的話語權,是構建在供小於求的市場環境基礎上的。隨著供求關係改變,沙特的話語權當然會受到限制,而相對應的,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買家,中國的話語權必將逐漸增長。
這自非沙特所樂見。不過大勢如此,沙特也無可奈何。
既然註定無法阻擋,那最明智的辦法,就是跟中國建立穩固的共同利益關係。通過穩固的合作,將這個話語權持續增長的的需求方,與自己深度捆綁,使其能夠支持——起碼是不反對自己。通過這樣,沙特方能在確保石油穩定輸出的同時,用所仍保有的石油交易市場話語權,為自家政治利益服務。
這就是沙特對華姿態改變的真實原因。無論是當下的中東政治僵局,抑或石油交易市場的戰略遠景考慮,在供求關係呈現逆轉之勢的大背景下,沙特有必要進一步增進對華友誼,否則,這個石油輸出國的未來之路,勢必更加艱難。
而對沙特的變化,中國又是怎樣個態度呢?對這個曾經無比傲嬌的石油輸出大國,中國應該用何態度回應,方能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中,繼續為大家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75節——沙特之第5部分。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訂閱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原創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