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記事:被我白白浪費了那些光陰
11、
有一個中年人,自幼就與父母關係緊張,抱怨父母,乃至於成家後不肯要孩子。後來去寺院里,見到一位比丘法師,講述了自己的心結所在。原來,他的父母是上海知青,支邊去了新疆,在那裡有了他,為了他能有更好的教育,就把他送回了上海的親戚家撫養,直至成年。
一直缺少父母關愛的他,始終對此難以釋懷。與父母關係冷漠,甚至也影響了自己的人生。
法師告訴他,你來到這個世界是你自己的因緣,你的父母當年也沒有打電話、發簡訊告訴你,讓你來投胎。所以,這純粹是你自己事情。而且,父母在那個時代條件下,為你做了所能做的,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抉擇。不是嗎?
一席話,讓這個中年人心開意解。
這個小故事,看似簡單,但卻隱含著深刻的人生經驗,我們對於生活中的種種痛苦、逆境,往往會找到很多外在的原因。當然,首先不能否認這個中年人從小到大所承受的內心的苦屈,一定是有深深的傷害,否則,不會有如此深的心結。
但是,我們忽略了,成就我們的歡樂和痛苦,是由種種的因緣造成,佛教提供給我們一個更為妥當的思維方式和理清這些因緣的手法,那就是主因是自己。對生死輪迴、前生後世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對生活的本質進行更全面和深刻的探索,以獲得更好的人生。
佛教告訴我們,一切的問題都可以在自己的內心裡找到答案。
而世間人則習慣將所有的問題都歸結於外在,甚至於,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因緣的事情,怎麼可以去抱怨父母呢?但,我們就是會在一些小事上,跳不出來。
在我接受的早期佛法教育中,慢慢學懂得了一個詞「觀過」。
這個詞大致的意思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去觀察別人的過失,然後對別人的所謂過失耿耿於懷,最後導致自己的內心產生很多問題,而不能自拔,錯誤地看待和對待他人,看待和對待生活,乃至釀成悲劇等種種嚴重的後果。
無論是家庭成員之間、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團體之間。互相之間不能理解,不能包容,大多是因為片面地執取別人的過失,不肯回過頭看自己的問題,不肯多觀察別人的優點。就造成眾多的矛盾衝突和對立。
上面的那個故事,是受戒期間,在一位福建佛學院畢業的比丘法師講課時講給我們聽的。我記得我所在的龍泉寺有法師去東北考察佛教建築時,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參訪了一個寺院,那裡的法師恰巧也是福建這裡的佛學院畢業的,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弘揚佛法和傳統道德文化,幫助村民進行心靈建設。
授課法師講,十多年前,他們讀佛學院的時候,每年三個月吃白菜,三個月吃苦瓜,還有半年吃花菜,因為戒律的原因,佛門裡有人不吃晚飯,即便是吃也只是吃簡單的稀飯,這對正在長身體的年輕出家人確實是個考驗。很艱苦,雖然生活條件差,但非常多的人都堅持了下來。而且,寺里為了培養人才,創業的老和尚們的待遇比小和尚要差。
儘管這樣,幾年下來,從沙彌培養成一個合格的比丘法師,經濟上需要投入的錢也不少,廣化寺、佛學院就這樣默默地培養了很多人才,然後默默地輸送到全國各地。
很遺憾,自己當年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成人、受教。白白荒廢了許多光陰,混到今天,才來。
推薦閱讀:
※重訂二課合解·示要
※為什麼持續念一句話會達到很平靜的境界?
※校點丨勸發菩提心文
※一聲佛號真的有那麼大的功德嗎?
※一切有情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媽媽
TAG: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