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平等心?平等心的重要性?


以下分享非原創:

《華嚴經》講: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而所有一切眾生是心變識現,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念念成形,形形有識。

而產生一切眾生的原因是:無始無明,一念不覺。

六祖慧能大師: 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藕益大師: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

一 內觀知難行易。

佛法是知難行易,正如內觀,行實修很容易,知實在太難了。知什麼?諸法實相,我們現在講宇宙生命,萬事萬物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將來又如何演變?這個太難了。可是你要行、實修不難,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性放下,心真正平等了,你馬上就成佛了。所以凡夫成佛,多長時間?是一念之間,念頭一轉變,凡夫就成佛了!六祖慧能給我們做了表演,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徹底放下,徹底平等覺知。他的悟和釋迦牟尼佛的悟完全相同,沒有兩樣。這就說明凡夫成佛不難。我們的習性轉不了,是我們沒有一門深入,如果能深入,也是一念,煩惱也能轉成菩提了。但是也要明白一些道理,才能放的下,轉的了。放下什麼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嗔痴慢。如此就得大自在了。為什麼?身:苦樂放下;心:憂喜放下。就在你肯不肯放下!所以佛法知難行易,學佛連佛法都沒有搞清楚,到底學什麼?

首先把佛法的定義簡單介紹一下:佛這個字是外來語,從印度梵文裡面翻譯過來的,是音譯不是意譯。當時翻譯佛經的專家們,特別造了這個字。我們中國字裡頭沒有這個字,中國字只有「弗」,因為釋迦牟尼佛是人,所以就用這個「弗」字旁邊加一個人,在當時這個字是新字。佛這個字的含義是智慧是覺悟,既然是智是覺,實在講也不難翻譯,何必要新造一個字呢?讓我們現在一聽佛都迷惑了,好像很玄很神秘,其實我們講智,講覺,還不能盡「佛陀」這個名詞的含義,因為這個智慧不是我們普通人的智慧,普通人的智慧在佛法裡面講,叫做世智辯聰,就是世間的智慧、辯才、聰明。這個在佛法中講是一種障礙,佛講有八難,這個難就是困難,對我們明心見性,對我們恢復覺知,它是一種障礙,所以叫做難,一共有八種難,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

佛的智慧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足的,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佛最初傳法的時候就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象佛那樣的覺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絕對是平等的。現在為什麼沒有了呢?現在實在講不是沒有了,還是有,但你拿不出來。比如說你一時忘了拿錢包,到街上肚子餓了,連吃碗飯的錢都沒有,你有沒有錢呢?有錢,很多,都在家裡或銀行里,身上沒帶。所以到外面去還是要叫窮,還是要問別人討一碗飯吃。佛講我們凡夫就是如此,你的智慧德能拿不出來,你有障礙,被障礙住了。

障礙當然很多很多,佛把它歸納成兩大類:一類就是你有煩惱,叫煩惱障。有煩惱,你的智慧就透不出來了。另外一類就是你有知見,叫所知障。你自以為很聰明,有見解,有主意,這個東西是麻煩事情,說明你的心不清凈,心跟水一樣,必須到平靜的時候,就如同一面鏡子似的。會把外面的境界照的清清楚楚。煩惱就是波浪,知見是波浪,就像水一起波浪,這個照的作用就喪失掉了,佛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跟佛一樣的智慧,可惜你會生煩惱,你會生分別,你會生執著,所以你這一種真心裏面的智慧德用就不能現前。

因此,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就是恢復我們本有的覺知而已。要怎樣才能恢復呢?一定要定。你要把心靜下來,定下來,就能夠恢復。所以佛法雖然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什麼呢?通通修的是定,修定的目的,是恢復我們的覺知,這個覺知就是一般宗教裡面所說的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佛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全知全能的,宇宙人生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現在我們這個全知全能失掉了,這不能怪別人,是自己失掉的,還得要靠自己來恢復。

覺知是體,智慧是用,智慧是從覺知這個本體中生的,運用就是智慧。我們學佛,就是恢復自己的本能——本有的覺知。對於過去現在未來,人生宇宙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學佛的意義就在於此。

我們凡夫心由於沒有覺知、沒有智慧,時時起習性反應。處處成障,全是障礙。這些障礙是從哪裡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里生的。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也稱三惑,迷惑就是煩惱,對於諸法實相一無所知。見思這是最粗的,你的見解思想完全錯了,不是事實真相。塵沙是比喻多,深、細,對宇宙之間的一切性相、事理、因果都不能明了,一無所知。無明煩惱事最深的,無明就是不明了,無所知。這三大類習性統統具足是六道裡面的眾生,妄想不起作用,我們講潛伏,像病根一樣潛伏沒有起作用,分別起作用,執著起大作用,妄想不容易放下,能把分別放下就不錯了。分別放下是菩薩,再做不到,你不要執著。執著沒有了你證得阿羅漢。從哪裡下手?要從自己內心深處建立平等心,那個對立的念頭要化解掉,永遠不要跟人對立。也就是沒有對立,也就是沒有大小、好壞、苦樂、先後、遠近,所有一切對立都不存在,心才能平等。只要有對立,一切障礙全部發生,對立放下,心平意解。這個確實難,所以一定要一門深入,徹底保持覺知和平等心。不再對立,對立一放下,慈悲心就現前,清凈平等也能得到一點。你有對立,決定不平等,決定不清凈。你只要放下這麼一點點,這一點點突破的時候,清凈平等覺知你自然就能感覺的到,比不上佛菩薩、阿羅漢的平等,可是你自己感覺到比以前清凈多了,你對於內觀佛法的信心就增長,這些道理方法它真管用有效!所以我們要學會平等隨緣,不攀緣,隨緣什麼都好,好醜苦樂都一樣,學會轉境界,不要被境界轉,這是大學問、大智慧、真功夫!

二、平等心如何建立

佛告訴我們,山河大地,虛空世界,一切萬物都是我們自己心裡頭變出來的,《華嚴經》上說:「盡虛空遍法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與識是一個,識就是心起作用了,所以能變的心是自己,所變的識還是自己。為什麼佛菩薩看眾生跟自己一樣?就是這個道理,他真正明白了,就好像在做夢,夢中突然一下覺悟了。我們現在在做夢,夢裡面所有的人物通通都是自己,在一切萬物當中升起真正的平等心,真正的慈悲心,曉得自他不二,我們曉得愛自己,自然就會愛別人,自然就會愛萬物。平等心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這在佛法裡面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體就是自己的本體,佛法裡面講本性、講空性講佛性,通通都是這個體,也就是我們現在哲學裡面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但是宇宙萬有的本體,雖然中外哲學家都在那裡想追求,一直到今天也找不到。唯有佛法裡面講的清楚,講的明白,有理論有方法讓你實際證到。方法就是內觀,內觀達到身心消融時,就能實證,見到自己的真如本性,宇宙的萬有本體。

平等心的依據是什麼?就是依一體。人人同根,萬物同體!眾生迷,迷在哪裡?不知道一體。這個一體是宇宙是一體,萬物是一體,一體是自性,是空的。這個空不好懂,空不是無,空是有,為什麼?它能現能變。為什麼叫空呢?我們六根接觸不到這個一體,肉眼看不到,耳朵也聽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想不到,所以稱之為空。它真有,唯內觀實證方知。慧能大師開悟時說: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體,有體它會現相,現相要有緣,緣是什麼?緣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就是緣。一念不覺,什麼原因起一念不覺?沒有原因,真的沒有原因。一念不覺它就現相,相裡面它就有作用,作用是什麼?作用是見聞覺知。佛法講心法和色法,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就產生了。這是什麼境界,這是諸佛如來的報土,一真法界。所以自性是萬法的本體,自性是一、萬法是無量無邊,是自性生的。內觀到達身心消融,實證五蘊皆空時,對這個事實真相就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疑惑。

我們由於習性反應,迷而不覺,不能體征這個事實真相。如果真的開悟了,心真的平等了,哪裡有人我?哪裡有是非?心真正平等的人,自己很清楚,善人是自己的善心所生,惡人是自己的噁心所生。現在這個世界善人少惡人多。換句話說,我們的惡念多,善念少,不就是如此嗎?確實是一體,你就不會責怪別人向外求,努力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外面的境界自然會轉變。

外面的境界真的沒有善惡。「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的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都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好醜。是非、善惡、好醜從哪裡來的?是自己內心裡變現出來的。這個道理對於現代人講難以相信。我們的心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的念頭,而且「念之成形」,成形就是現相。現什麼相?我們今天所有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就是相。這個相是在生滅的。生滅的速度太快,當生即滅。它裡頭哪裡有是非善惡?哪裡有好醜?「形形有識」,這句話重要,有識是什麼?有識就是有感應。因為是一體,一體痛癢相關,它有感應,這就是因果。所以佛法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它有識,形形有識因果就不空。

你的心真的平等了,清楚明白了,就見性了。性在哪裡?剎那剎那生滅的相就是,性相不二,理事如一。為什麼會有好醜、善惡生起來?我們有善惡的習性,非常難得,日本江本博士做水的實驗證明給我們看,真的是「念念成形,形形有識「。水是礦物,它沒有思想,但它有識有感應,我們以善感,它就現非常美的相;我們以惡感,它現的就是很難看的相。它不是」好醜在於心「?不在外面,一定要內觀自己,我們被境迷了,時時起反應,做不了主。時時分別執著,貪嗔痴慢做主,這個錯了!所謂解脫就是在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它能當家作主。他知道萬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不管什麼境界和感受,他能徹底保持平等覺知,到了這個境界,縱然沒有成佛,已經到了佛的邊緣,再向上提升一步就是,原來就是!

平等心從哪裡看?平等心從謙卑中看,心地平等,沒有高下,對待任何人謙卑,表現在生活中是大慈悲心。關愛一切苦難眾生,真關心,真愛護,他真會幫助他們,用什麼幫助?現身說法,自行任他。自己修行,就是給別人做榜樣,所以自行就是化他。為了真正度眾生做好榜樣。自己必須要實修實證,心真平等,外面就沒有過失了。外面的人沒有過失,外面一切事物沒有過失。所以心真平等的人,觀看外面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萬法,無有一法不是自性,性相如一,眾生與佛不二,哪裡來的過失?哪裡來的不平等?可是我們現前眼睛看到的過失太多,這個太多是我們的習性反應:妄想分別執著。內觀一門深入,就能除去和超越。

三,平等心是成佛第一因

六道形成的第一因素,無量無邊的因素裡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平等心成佛;六度心成菩薩;上品十善加四無量心升天道;中品十善生人道;下品十善加上傲慢,貢高我慢生阿修羅道;貪婪餓鬼道;愚痴畜生道;嗔恚地獄道。這是第一因,你看平等心多麼重要。

平等心是成佛的第一因,而貪嗔痴是三惡道的第一因。貪嗔痴是見思煩惱,這是最粗的,還有塵沙煩惱和無明煩惱,三種煩惱要都斷盡,很不容易。要有定力才能伏住,金剛經曰:云何降伏其心。要有定功,定能降伏,不能斷,不能永斷,永斷要靠智慧。這個智慧絕對不是見聞之學,我們多聽經,多讀經,多研究討論,也能得一點小智慧。這個智慧是聞慧和思慧,不能斷煩惱,更不能破無明。破無明的智慧是自性般若智慧——內觀,內觀明心見性的智慧才能破無明。我們要如何修?先斷最粗的見思煩惱,見思煩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錯誤的見解和思想。

見解錯誤最根本,最嚴重的是把這個身體看做自己,身上一有愉悅的感受時就產生貪愛,一有不愉悅的感受就嗔恨。貪嗔是最粗的思惑。因為我所執著的身是我,於是起心動念要照顧這個身體,要照顧我。一切貪嗔痴的念頭,就從這個地方生起。不但要照顧我,還要照顧我所有。我所有就多了:我所有的眷屬(父母、夫妻、兒女、兄弟、朋黨);我所有的財產;我所有的名譽地位等。天天為這些忙碌,天天為這些事情造業。佛講善惡的標準是建立在起心動念這個基礎上,起心動念為我是惡,為人就是善,我們才明白佛說三業中意業最重要,而不是口業和身夜,這才把世尊這個教誨參透了!

因為有我執就變現六道輪迴的境界,如果哪一天證得無我,那就恭喜你,無我六道就沒有了,所以六道輪迴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因為有分別執著這二種障礙,執著是煩惱障,分別是所知障,二障障住了我們的本性,使我們不能見性,不能解脫。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不起分別執著?內觀徹底平等覺知,不起習性反應,這兩種障礙就沒有了,沒有之後明心見性,體征涅槃,破一切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成佛了。雖然說是成佛,但不圓滿,不究竟,為《華嚴經》上的初住菩薩,為什麼?還有妄想,無明就是妄想,無明就是沒有智慧,沒有搞明白為什麼會產生貪嗔痴等習性反應,沒有搞明白才會打妄想,不斷造業輪迴受苦。

無明並不是說沒有讀經聽法,沒有聞慧和思慧,而是指自己為什麼會輪迴受苦?為何會起貪嗔等習性反應?到底是怎麼回事?自己不明白叫無明。換句話說,就是如何真正消業,消業就是破無明,消一分業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份法身。古人用月亮來比喻,初三初四的月亮,剛剛有個月牙,它也有光,那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雖是真的不圓滿,跟十五的月亮來比那差遠了。所以初住二住菩薩就像月牙一樣,是真月那就是真佛,所以見性成佛,他是真佛不是假的,但不圓滿,他還有無明要慢慢破,業還得慢慢消。《華嚴經》上說四十一品法身大士,還得慢慢的修,一品一品的破,四十一品無明都破盡,所有的業習都消盡了,不再有習性反應,這才叫「無明貪嗔皆永無「,證得《心經》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究竟圓滿的佛果。

平等心就是自性。正如六組所說:何其自性,本自清凈。清凈心就是平等心。只有心真正清凈,平等心才能現前; 心真正平等了,心自然清凈。這個平等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為什麼會有森羅萬象,各種不同的境界和感受?自性裡頭本自具足,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這裡頭沒有原因,也沒有理由。你要去找原因,找理由,錯了!為什麼?你起分別執著了,平等心沒有了,你迷了,你什麼都不找,什麼都不想,只是徹底保持平等覺知,樣樣清楚,樣樣明了,這樣就對了!自性智慧現前,所以見性了,對一切萬法完全通達明了,沒有障礙,因為一切法不離自性。即」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整個宇宙是如何產生的?不是大爆炸,宇宙是我們「一念不覺」而產生的。為什麼會「一念不覺」?因為「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沒有開始,就是現前一念,當下一念,所以現前一念覺,當下一念保持平等覺知不就成佛了嗎?現前一念迷,所以當下就起習性反應,不在過去,不在未來,就是當下一念。我們現在的麻煩在哪裡?是念念都迷,念念都起習性反應。一彈指我們有多少個念頭?起了多少個習性反應?佛給我們講三百二十兆的念,起了這麼多的習性反應,一送到底,真相是如此。現代科學證明確實是這樣,什麼時候內觀徹底保持平等覺遲,一念覺了,一覺一切都覺。慧能大師表演的是徹底平等覺知,不再迷了。只有徹底保持平等覺知,不起心,不動念,你才能自性相應。自性本性大智完全浮出來,般若智慧現前。一個念頭起馬上產生習性反應就迷了,把自性變成阿賴耶識,就起兩種作用:即色法和心法現前。整個宇宙產生了,而你的心繼續不斷起習性反應,造業輪迴。能現是性,能變是識,性跟識是一不二,性上帶有習性就叫識,習性去掉就是自性,識在所有一切現相中。性、相、識、三而一、一而三、不即不離。

當你徹底平等覺知,對整個法界自性圓滿徹底的明了,得大自在,這是佛,法身菩薩。也就是說,雖然起了一念無明,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只是平等覺知,整個法界宇宙就產生了。現出的第一層境界叫一真法界,為諸佛如來的報土。這裡的眾生個個是法身佛,叫法身大士。即心經所講的觀自在菩薩。如果一有分別執著,平等沒有了,覺知沒有了,馬上就下降。從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天道、阿修羅、人道、畜生、鬼道、地獄。其中佛、菩薩、緣覺、聲聞是四聖法界。它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他有起一念無明,分別很輕。把分別分為四個等級,最輕的是佛,其次是菩薩,再其次是緣覺與聲聞。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好醜,沒有大小,對立的他統統沒有。所以他算是凈土,我們稱為聖人。聲聞緣覺是小聖,佛菩薩是大聖。但他不是真佛,真佛是法身菩薩,分別的習氣都沒有,都斷掉了,他超越十法界為—真法界。

如果起一念無明,分別執著統統都有為六道眾生。六道裡面的升沉天有二十八層,分別執著,特別是執著,執著輕輕上升,執著重往下墮落,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內觀要我們對身上的所有的感受不要執著,不要去分別,不管是痛苦還是愉悅,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要攀援,攀援就是執著。你能夠做到在一切鏡緣當中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有功夫了。這個功夫就是你不起習性反應有定功,你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那就是&<楞嚴經&>裡面所說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在深入一層,那就高了。根塵相接之處不起心、不動念,是破無明,不執著破見思,不分別破塵沙,你在一切諸法裡面見性了,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要知道,凡是有相皆是虛妄,不但萬法如此、佛法也不例外。所以佛教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個舍就是執著,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平等心是一種受用,一種體驗。平等心看不見摸不著,只有自己去體驗,自己去受用。用個比喻來說:六月三伏天我們走在大太陽底下,那個我們想干很么呢?就現在人而言,是到一個有空調的屋子裡面去。當我們進到這個空調的屋子以後,好清涼、好自在、好舒服。那種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這就像古代一位詩人描寫一位禪師在炎天暑熱時的感受。這位詩人是這樣描寫的:「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不是禪師無熱煩,只緣心靜自然涼。」心靜自然涼,心靜是什麼狀態呢?就是保持平等心,涼和熱這種二元對立的狀態不存在了,沒有什麼熱和不熱,一有二元對立,感受馬上不同了。二元對立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分別。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這種情況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過,我們到寺院里掛單,掛單的和尚來了,把他送到一間房裡去,住在那裡挺安心的。美美地睡了一夜。到第二天有人告訴他,這個房間以前死了人,或者是病死的,或者是上弔死的,他聽到這話以後就不敢再往那間房了,他覺得有鬼。鬼在哪裡呢?鬼在心裡,就是分別。

同一件事情,由於有分別和沒有分別,截然是兩種效果,所以說分別執著害死人。它是世界上一切問題的總根源。要想解脫成佛,先要去掉這個東西,所以說平等心是一種受用,是一種體驗。萬事萬物本來就是平等的,差別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們要離相而證性,這樣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四、平等心是生活的藝術

平等心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是圓滿生命的生活方式。我們一般的生活,基本上不具備平等心的超然性,超脫性。不具備平等心的安詳喜悅和自在。都是在感受中反應掙扎,談不上什麼生活的藝術。我們的生命有很多缺陷和不平等,這些缺陷都不是我們本有的。我們本來應該有圓滿覺悟的人生,圓滿平等的生命。現在之所以有很多的缺陷就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平等。不能夠回歸生命的當下,總是心外求法,向外馳求。所以不得平等,不得自在,不得解脫。千萬不要在身心之外求解脫,不要在生死之外去求涅槃,不要在煩惱之外求菩提。解脫是一種無限的自在,一種徹底的平等,這種徹底的平等自在在什麼地方求?無限在有限的身心中實現。涅槃在生滅的感受中尋求,生死與涅槃不二,無限與有限不二,煩惱與菩提不二的,痛苦與愉悅也是不二的。其中隔了些什麼呢?隔了習性反應,即分別心。你當下超越了它,不二就能實現。所謂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感受就只是感受,愉悅痛苦都一樣,就是這個道理。實修內觀,增加你的平等心,就會體征這個事實。

平等心是生活的藝術,這種藝術的生活方式是什麼呢?一切平等,一切現成,我們每個人都是飢來吃飯困來眠。這樣,我們不是都在修行嗎?不對,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有種種的分別,這個好吃這個不好吃,這個是酸的這個辣的,這個是甜的這個是苦的。我們睡覺的時候也是在百般思索,輾轉反側睡不著,那不是在睡覺,那是在掙扎,那不是在吃飯,是在吃分別,一直在分別,時時起習性反應。平等心的生活方式是超越了二元對立,是在無分別中生活,是智者覺者的生活體現,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內涵。

智者悟者的生活關鍵在什麼地方?關鍵是習性反應。我們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三種習性。所以自性裡頭的智慧絲毫不能流露透露。佛就是完全沒有習性反應,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心完全平等了。六道凡夫三種都具足,時時起反應,造業輪迴,如何覺悟?六根在六塵境界里,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要知道不起心,不動念,保持平等覺知就是自性本定。六祖慧能大師所說:何其自性,本無動搖。起心動念是動搖,分別是太動搖,執著是劇烈的動搖。要知道自性本定不動搖,動搖的是習性,習性在動,自性沒動。

從性上講,在佛沒有添一點多一點,在我們凡夫,真至於地獄畜生,小道蚊蟲螞蟻,它的自性跟佛的自性都是一樣的,一點差別都沒有。只是它起的分別執著比我們更嚴重,如果我們分別執著嚴重到極度,那來生跟他們一樣了,物以類聚。到那一道去不是有人安排你去的,是你的習性愛好自自然然的就入了那一道,是你自己去的。貪心生餓鬼道;嗔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喜歡倫理道德,生人道;加修禪定生天道。

禪定有世間禪定和出世間禪定。世間的四禪八定不能解脫,只能壓住習性不起反應。出世間禪定為自性本定。即第九次第定內觀,這個定也有淺深不同,淺不是世間定,但與世間四禪結合來解說,詳情請參閱&<內觀與四禪八定&>。出世間禪定內觀在深也分三個層次:正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也簡稱阿羅漢,菩薩,佛。佛證究竟圓滿的性定。那是什麼樣子,什麼境界?內觀身心世界一片光明,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色法和心法都沒有,告訴你都不是真的。佛經里稱大光明藏,凈土宗叫常寂光凈土,常寂光凈土在哪裡?無處不在,它是理性。六道也好,四聖法界也好,一真法界也好,都是大光明藏變現而來的。我們打個比喻,大光明藏好像看電影銀幕,銀幕是大光明藏,銀幕上起的現象為六道四聖法界,一真法界,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是大光明藏。佛給我們說,法是方便,真實說能不能說的出?說不出來,那直接真實說,叫言語斷道、心行處滅,開口便錯,動念即乘。那是真相,那才叫諸法實相。在哪裡?就在面前!為什麼我們見不到,因為我們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唯有內觀到達身心消融、五蘊皆空,才能見到!

阿羅漢無執著,菩薩無分別,佛無妄想,起心動念都沒有,心徹底平等,不但沒有習性,習氣也么有。&<華嚴經&>上講四十一法身菩薩,他們真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實不起心不動念,沒有一絲一毫的習性反應,當然分別執著是絕對沒有。但他們有起心動念的習氣,所以才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位法身菩薩,天台大師講分證即佛。他們要不要內觀,要內觀,無明習氣也是業障。所以我們知道,內觀是最後成佛的正法。&<心經&>講三世諸佛依此得證無上正等正覺,不修內觀無法成就。修內觀並不是小乘自了漢,而是真正成佛解脫的正法。這個道理要懂,如此才能有堅定的信心,才不會被外面的境界動搖。總的來說佛法教我們的信是信自己,這是佛法的無上純真至善圓滿,它不是心外求法,外頭沒有。整個宇宙是你自己內心變現的,現穢土是你的心不清凈,你的心污染就現污染,你的心清凈就現凈土。你的心有染有凈,有善有惡,有覺有迷,很複雜,再複雜,它有頭緒,它一點都不亂,實修內觀就會明白,這是性德,法而如是。我們的緣非常殊勝,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內觀,能一門深入,更無比的殊勝!遇到之後不能深入實修,這一生就空過了,願所有的眾生都能遇到如此殊勝的正法,都能深入實修,而解脫所有的痛苦煩惱,得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安詳!真正的解脫!

願一切眾生快樂!安詳!解脫!


文殊師利。如諸草木依地增長。彼地平等離諸分別。

如是一切眾生善根。依如來增長。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乃至裸形尼乾子等。一切外道善根。亦依如來增長。如來平等無有分別。亦復如是。

文殊師利。如虛空平等無下中上。

如來平等亦復如是。眾生自見有下中上。

文殊師利。如來不作是念。此眾生下意當現下身。此中上意現中上身。此眾生下意當說下乘。此眾生中意說緣覺聲聞乘。此眾生上意為說大乘。

文殊師利。如來無如是意。此眾生樂施。我當說施。戒忍精進定慧亦如是。何以故。如來法身平等。離心意識無分別故。

文殊師利。一切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無住。無住故無動。無動故無依。無依故無處。無處故不生。不生故不滅。

若能如是見者。心不顛倒。


平等是最終大家都有機會成為佛,成為覺悟者

放在世間就是人人都享有的權利

以財富來說,任何人都有成為富豪的權利。

注意,有這個權利不代表你有了這個財富。

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

不要學傻了,平等其實是一句空話。就連修行者還分佛,菩薩,羅漢如此等級森嚴呢。

認知到不平等,尤其是能力上的,該爭取的去爭取才是正途。


(對討厭的事物)不起厭棄心,對抗;(對喜歡的事物)不起貪戀心,執念。只用心去如實觀察體驗。


平等心,就是離一切分別妄想的不二性,一如心。就是離一切雜染執著的清凈自性,如來覺性。就是就是離一切邊畔相待的平等智,佛性。

修佛就是修這個平等心,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就諸佛如來平等心。


設想一個你最喜歡相處的人,再設想一個最厭惡相處的人,把他倆相貌、聲音、記憶等都排除,你還知道誰是喜歡的,誰是討厭的嗎?我們總是以「我」為中心,把之前的種種記憶形成一個相,分別對待,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是人際矛盾的根源,也是令自己痛苦的根源。

今後面對自己討厭的人,把他想像成自己最喜歡相處的人,時間久了就逐漸有了平等心。


佛為中道,不執兩邊。


平等心不是不分別事物,而是不貪求「好的」,不討厭「不好的」。比方說,你能欣賞美食,但你不介意吃糟糕的食品。


無善無惡,是真正的平等心。壇經中六祖所說: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個不思善、不思惡的狀態,就是平等心態~~既然超越善惡,自然平等看待,如此是無生法忍。

陽明先生所說,無善無噁心之體,大概也是說這個。


這就是無分別心。

當今唯一大師竇唯 簫樂冬爐 抵抗分別心 不想像不註解 任音樂水般流動 風月無邊古意瀰漫 心旌蕩漾如臨仙境

竇唯地鐵照

竇唯在中國搖滾圈地位舉足輕重,他是中國最著名的樂隊黑豹的主唱,優秀的唱功,出色的配器,富有激情的旋律,震撼了一代人,而當年的竇唯年在搖滾圈更堪稱是帥到沒朋友......

竇唯的畫作

今天所聽的《季憂蘭》,

出自巫娜2006年與竇唯合作的

音樂專輯《水先後古清風樂》。

《季憂蘭》里出現的樂器有

古琴、瑟、鍵盤、木魚、

貝司、吉他、小號、鼓……

儼然一場中西樂器的盛大較量。

在巫娜與竇唯的默契合作下,

古典與現代產生了奇妙的圓融感。

這讓人相信:

好的音樂即使不尊崇古典的形式,

一樣可以喚起古典的內核,

讓人感受到「古」的巨大能量。

當把聽覺完全交付給《季憂蘭》時,

無論是巫娜老師的古琴演奏,

還是竇唯加入的其它音樂元素,

都無法再去分別。

這不僅是種毫不做作的高度提煉,

更是一種對分別心的抵抗。

初聽《季憂蘭》

可能會有些許困惑,

耳朵習慣性地

分別每個音符的發聲樂器,

想像音樂的內涵畫面,

這種分別心,

會攪得內心不得安寧。

若能放下分別心,

再聽一遍,

只純粹聽音樂,

不作想像,不作註解,

任音樂水般流動,

風月無邊,古意瀰漫……

你會發現,

這根深蒂固的中國味,

內力深厚,

讓人心旌蕩漾,

如臨仙境。

明·徐渭《蘭花圖》

對於不了解中國搖滾樂的人來說,

竇唯,僅僅是王菲的前夫而已,

他們的女兒叫竇靖童。

這些已經算是多的了。

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

那個曾經在香港紅館

令無數歌迷瘋狂嘶吼的竇唯。

作為當初的「魔岩三傑」之一,

竇唯有不同於張楚、何勇的天馬行空。

他可以嫻熟把玩中國的古典樂器,

這可能是其他二人望塵莫及的。

這點也成了竇唯音樂上

最大的特色。

竇唯本人對專輯的介紹是:

音樂這種東西很抽象,

需要你親自去聽、去感覺,

光憑我說的話,

也說不出什麼。

而且我的音樂並不深奧,

老少皆宜,很容易理解。

撇開王菲和竇唯的八卦新聞,

今天只談他們的音樂,

他們的音樂都有種清高感,

跟蘭花的姿態不謀而合。

與《季憂蘭》相呼應的,

王菲2010年為電影《孔子》

唱了一首《幽蘭操》: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眾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夢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於冬,

君子之守,子孫之昌。

改編自韓愈《猗蘭操》的歌詞,

短短六十四個字,韻味十足,

汲取了史詩的浩渺氣質,

王菲空靈的嗓音,仙氣十足,

帶著蘭花冷艷,

講述著人生的變動與永恆。

嚴寒中,蘭的花蕾,

靜靜地孕育和等待,

你采或不採,

對蘭花都沒有傷害,

它在忍耐中積累,

只為自己綻放。

竇唯的自畫像

巫娜跟竇唯是2005年認識的,

他邀請她參加了「不一定樂隊」。

他們在樂隊里開始了即興合作。

「即興」是一種活在當下的藝術,

對音樂人最大的考驗

是當下的精準反應,

即便配合得不是很精準,

也不能在那個當下糾結停留,

必須放下糾結,繼續向前。

經過一段時間磨合,

巫娜由剛開始的緊張,

變為輕鬆自在,

心性似乎被漸漸打開了。

「不一定樂隊」的成員,

如今都有了各自的生活,

有的結婚生子,

有的定居外地,

只有竇唯還在錄音棚,

做著自己喜歡的音樂。

巫娜老師一直倡導一種理念:

以古典觀照當代,

活得像個真正的中國人。

在巫娜眼裡,

竇唯一直是位天然的智者,

是擁有真正心靈自由的中國人。

媒體總在渲染他的落魄,

卻始終理解不了他的自由。

而他也不在乎那所謂的「落魄」,

他有自己更大的樂趣——音樂。

就像竇唯自己說的:

名利這種東西,

我感覺可能給人造成負面的影響,

追逐名利會被名利所控制。

它可能使人發生變化,

發生變化之後就面臨著前途的選擇,

有可能會誤入歧途。

我奢望自己能像古時的聖人先賢,

他們的生活可能非常平淡,

他們的一切也不是那麼光輝燦爛,

但他們有一份從容和自在。

褪去了年少時的憤世嫉俗,

沉默下來的竇唯,

不惹眼,不鬧騰,

也不勉強自己,

用純樂器替代了歌詞,

描繪著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你可以隨他一起前往,

也可以站在原地眺望。

無論如何,

他都已將自己的靈魂拋給了你,

毫無保留,凝視人心。

他像一株孤生幽谷的蘭花,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竇唯的畫作


覺知和平等是修心的2個法寶,你可以從張德芬《黃庭禪坐》里直觀了解什麼是無分別取捨的平等心,祝福大家!

另外分享一個修心法門:24小時觀,搜索-聖王月君,在7個月的24小時觀當中就取得大成就


瀉藥,看了空性師兄的回答,我覺得沒必要再補充了,已經是最完美的答案。


推薦閱讀:

色達這樣的地方能否脫離社會獨立存在?如果所有人都信佛人類會進步還是倒退?
我們看到的佛教的功利性,是其本相還是是佛為普度眾生所做的適應性調整?
憨山大師:參禪世人以禪當作道理講,殊不知禪乃是自心
看到道士發喪遣送也帶的唐僧帽。這是學的佛教嗎?

TAG:佛教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