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近很流行的戲腔歌曲,請問大家戲腔中的「戲」字,和古風中的「古」字用的是否有些勉強?
謝邀。利益相關:京劇票友。說白了。有些水平不夠能力不夠的或者創作不出正常優秀作品的。只能靠這些做賣點了啊。我真的是求求這些朋友。自己不懂不了解的東西你可以選擇不管啊。甚至你無腦黑都可以啊。別這樣糟蹋東西行嗎?
古風的古=詰屈聱牙,附庸風雅。
戲腔的戲=扭捏作態,畫虎類犬。
戲腔大約是李玉剛帶起來的風氣,從開始戲曲圈的人就不待見他,有一年不知怎麼,他對外宣稱是梅派傳人,玖爺弟子,差點沒被罵化了。這兩年倒是消停了不少,一群血空又來了,高雅非跟崑曲、京劇扯關係,低俗的往雲南花燈調、二人轉上靠,我真是………
我學京劇,五年才敢在人前唱,中間的時間每天聽、練,就怕露怯丟人,二人轉也是,學小帽、學拉場,回杯記、馬前潑水、馮奎賣妻這些大戲,哪個不得學仨倆月才勉強能哼下來,至於秦腔、豫劇這些還好,但是秦腔裡面分下來,張連賣布、看女、斬黃袍三種完全不同的唱法,豫劇裡面祥符調、西路、東路唱法又完全不一樣。北京曲劇、洛陽曲劇要學會也不是簡單的事,評戲、河北梆子想唱好你嗓子行么?黃梅戲和越劇看似好入門,我特么為了找黃梅戲的發聲位置沒把自己累吐了血,老師教都不好教,只能練,哪個戲腔憋著嗓子哼哼唧唧的貓叫似的?還有古風……平仄不對、意向不對、典故有的都能用錯,當然古風裡面有好的,只是爛番茄堆里挑聖女果,難比登天吶!順便再補充下,我現在所會、所聽過的戲曲曲藝,包括:
京劇、崑曲、豫劇、黃梅戲、紹劇、越劇、越調、北京曲劇、洛陽曲劇、評劇、柳琴戲、五音戲、蒲劇、漢劇、徽調、二人轉、秦腔、晉劇、花燈調、花鼓戲、二人台、羅羅腔、碗碗腔、滑稽戲、滬劇、川劇、河北梆子、呂劇、二夾弦、道情戲、單弦、評彈、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京東大鼓、京韻大鼓、山東快板、天津快板、天津時調、河南墜子、蓮花落、竹板書、四川清音等,這些都是我聽過並且能跟著唱幾段的劇種,還有些如藏戲、上黨梆子之類的劇種,我實在是聽不下去,就不予以羅列。我想對這個問題我應該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利益相關:民間三俗曲藝愛好者,京劇票友。簡單粗暴版結論:是。
利益相關:不混古風圈,不玩語C,但是認識一些玩這個的朋友,自己也喜歡古代文化。沒正式學過戲,但是喜歡聽戲看戲,算是學校京劇社的核心成員之一。喜歡李玉剛。具體說,一首一首分析,肯定有好作品。但是少,太少了。
現在古風圈子給人感覺是什麼樣?一群文言文頂多是中小學生水平,甚至可能中學生課文都看不太懂的人,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用幾個生僻字生僻詞,一會將軍一會紅顏,整體來看,酸得很,空洞得很。戲腔給人感覺是什麼樣?咿咿呀呀卻不講板眼曲牌,拔幾個高音,繞幾個平時唱歌不會有的彎,如此而已。從唱腔(發聲方法)到韻律節奏,都和戲不一樣甚至不挨著,頂多算「似是而非」,算是披了戲的皮。初中快畢業時,有同學和我說,其實我們本應該是很好的朋友,畢竟有很多共同點,比如都喜歡古代,也都執著捍衛自己熱愛的東西,只是表現形式不太一樣,比如她喜歡穿越而我卻對此卻很厭惡。這話我並不怎麼認同。她所謂表現形式的不同,在我看來正是骨子裡的區別,她和很多人一樣,喜歡古裝劇穿越劇里那種浮華的美,喜歡古風,頂多是喜歡古代的生活方式。而我喜歡的是真正的古典文化,是血脈中的文化記憶,是古典的生活態度生活藝術。並不是自以為深刻然後秀優越感,喜歡什麼是個人的自由,我未必就比她好多少,只是她們喜歡的這些,我看不慣。
到了大學,京劇社裡也是各色各式的都有。有的是真的愛戲,平時幾乎不聽歌只聽戲,京劇也好梆子也好,都成,就是不聽歌。這樣的幾乎是每當京劇院有演出,都一定會去看。也有的,就是從古風圈子來的。看了一些文,覺得戲子怎麼浪漫怎麼美了,對京劇有了那麼點興趣,平時卻是聽古風歌,聽戲腔,不聽戲,有演出也從來不會去。也不奇怪,因為喜歡的本來也不是戲,只是古風文古風歌描述的那樣一種感覺罷了。京劇社的主流態度倒是很統一,當我們水平不行的時候就別惦記自己唱戲,多組織去看戲就夠了。本意是推廣京劇讓更多人認識京劇喜歡京劇,要就憑我們自己的半吊子水平,只怕要適得其反。要推廣就推廣真正的美的京劇,這才是我們愛它的方式。至於我自己,也不是只喜歡戲。甚至我開始喜歡戲的方式都和社團里別人很不一樣。我是先開始喜歡李玉剛的,從他上《星光大道》開始喜歡他,到現在十多年了。是喜歡他才耐著性子聽他的《貴妃醉酒》(不是新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後來又聽《梨花頌》《穆桂英挂帥》《遊園驚夢》,這才覺得京劇,崑曲,是很好聽的,並不是一味咿咿呀呀拖長音。我初中時並不是他最火的時候,但是差不多確實是他發歌很頻繁的時期。《嫦娥奔月》《夢青衣》《天池》《美人》等不少歌,可能並不火,但當時我真的就很喜歡,也覺得真的就很有戲味。現在看可能戲味要淡一些,但是也還是喜歡。而這些歌可從來沒號稱過是什麼「古風」「戲腔」,我也更傾向於稱之為「藝術歌曲」。李玉剛也從來不屬於古風圈,就算他最近翻唱了《牽絲戲》。他也不是只會唱《剛好遇見你》這種所謂「口水歌」的普通流行歌手,也不是真正唱戲的,他的真實身份是「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所以某些對他的批評,我還是不能完全認同的。
說回來,現在古風,戲腔,問題出在哪?在我看來,就是格局太小,附庸風雅。古風不古,只是生僻矯情。戲腔不戲,只是拙劣模仿。如果願意,《甄嬛傳》配樂都可以稱為優秀的古風歌曲,專輯《伶歌》(我是在網易雲上聽到的,別處應該也有)里每一首也都可以稱為真正優秀的「戲腔」。只是現在大環境下普遍說的「古風」「戲腔」好像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吧?
再次聲明,不一棒子打死一船人,古風戲腔都有好作品,只是太少!只是太少!作為一個曾經混過古風圈,後來跳坑入戲曲的鹹魚詞作來強答一發。
首先,古風圈對於戲腔的定義,本身就很混亂,中國劇種千千萬,聲腔也是千變萬化,絕不是只用戲腔兩個字就能一概論之的,所謂戲腔,究竟是以戲曲的唱法定義,還是以戲曲經典的腔調曲譜來定義?如果說是以這兩種中的任一種定義,那倒還能當的起戲和腔這兩個字,然而事實上古風歌里的戲腔與這兩者根本搭不上邊。
論唱法,且不說每個劇種的聲腔和真假音結合都不同,單論聲腔共鳴找發聲位置腦後音開內口調氣息穩氣口,一句唱聽上去容易,事實上算是技巧,而古風歌里的戲腔呢?全是靠氣聲頂上去的,牽絲戲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阿傑頂上去的氣息還算穩,唱功確實不錯,但最多只能勉強算是個美聲唱法,和戲曲一毛錢的邊都搭不上。更不要說古風圈裡大把大把的掐著嗓子喊音飄的都能上天了就敢說自己是戲腔的歌手了。
論編曲(曲譜),還是用牽絲戲來舉例,因為是將戲腔放在高潮部分,所以在戲曲的板式中已經不大可能是快板了,速度節拍大約相當於散板或者慢板。為了方便對比,我特地去找了一段越劇中慢板的唱段,如下。
下面是我在網上找來的牽絲戲的曲譜,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牽絲戲的戲腔部分和葬花里這一段慢板的音節安排的區別。牽絲戲的戲腔(蘭花指捻紅塵似水那一段)仍然是最典型的流行歌曲的作曲方式,音調的轉圜很少,幾乎沒有,而葬花中一個字音調的轉圜更多,常常延到數拍,更不要說還有特有的小腔和潤腔了。再者,如果說戲腔對於向大眾傳播戲曲起到一定作用,那看在它的宣傳份上我還能給個及格分,然而事實上吹捧戲腔的妹子並不會因此就能夠接受戲曲的表演形式(畢竟只是個冠了名的東西,掛羊頭賣狗肉而已,並沒有什麼共通性),除了借著個戲曲的名頭附庸風雅提升逼格之外(事實上古風圈這種趨勢不要太狂熱,彷彿給歌曲里安了個戲腔就高人一等了一般,底下一堆迷妹誇底蘊深厚天籟之音民族傳統就是厲害什麼什麼balabala),並沒有什麼實際用途。
而且所謂的戲腔這種含糊概括的形式就很搞笑,什麼叫戲腔?戲曲的聲腔?到底是哪種聲腔?崑山腔?戈陽腔?弦索梆子亂彈皮簧?您倒是給個准信啊!到底是哪個劇種的調門?京劇的西皮二黃?崑曲的尺半小工?越劇的四工尺調?稀里糊塗全被戲腔倆字概括了,然而那到底是個啥?更不要說還有方言官話的區別諸如此類了。
真的,一首古風歌詞擺這兒,怎麼編曲怎麼作曲怎麼演唱錄製都隨你,就是別莫名其妙的硬要捎上戲曲了,人不想搭你這個順風車,沒見正經戲曲名家演唱的「京歌」「昆歌」之流都被一邊倒的給槽了,你這個和戲曲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的歌,又是憑什麼敢冠上「戲腔」這倆字的?謝邀……為什麼老是問我這些問題啊,真的不懂啊不過近年來古風真的被玩壞了,戲腔?不如去聽聽老版紅樓夢裡的《葬花吟》和越劇的《黛玉葬花》,《枉凝眉》也可以聽聽,且不論樂感樂調吧,最起碼的平仄還是規矩的。
我在朋友圈親眼所見
高中一個班的各路貨色 連基礎文言文都學不利索的那幫同學開始一個個玩古風文玩戲風看見就噁心 是真噁心連踏馬一首符合平仄符合押韻的打油詩都寫不出來 拚命堆砌爛七八糟連他們自己都不懂的詞就覺得自己很有文化很古風有個艾斯比小娘們給自己起了個藝名 叫卿刖
我都看樂了一看就是從搜狗里臨時找出來生僻字往上面一拼
我拜託你查查 刖 在古漢語里什麼意思 查完保證你能扇自己兩巴掌別踏馬暴露學歷了行么?可別糟踐文化精粹了。快手還不夠玩的是怎麼著中國戲曲都是講板眼的 唱詞第一個字和最末字一定在板上戲腔那幫人光學個小嗓就以為自己高大上了 節奏節奏沒有 音韻音韻沒有 平仄平仄沒有 你有啥?你有病。我想問一下他們是學過戲曲的嗎?有些聽著感覺有點違和感。又或者是感覺歌曲的高潮突然用戲腔唱出來,感覺配不起來。有時候聽著起一身雞皮疙瘩。不知道是突然流行起來的的,還是有很多盲目跟風的。
就好比裝修的時候,燙著一頭殺馬特的家居設計師問你:
「你是想要古典地中海風格還是美式田園風格?」
作為一個對音樂對戲腔沒啥研究甚至唱歌都跑調的人,表示沒啥看法,單純覺得好聽,聽到的時候心裡覺得開心,享受
對於專業外的東西,我不懂,也就沒有立場批評或者讚揚。
戲腔歌曲我只喜歡聽河圖還有音頻怪物的,這兩個古風圈歌手我高中的時候就開始關注了,如河圖的《隱》《第三十八年夏至》《春日遲》《永定四十年》,帶點戲腔使歌曲聽起來特別有味道(我不是專業的,只是從一個聽眾的角度來講)。但是後來發現古風圈歌手越來越多,所謂的古風歌曲感覺都是堆砌詞藻,聽起來並沒有什麼感覺,加入的戲腔也是讓人感覺很奇怪,我感覺有的可能就是盲目跟風吧。
不看……
強答一波!所謂「古」,即將些個凡人聽不懂的老詞兒舊話堆在一塊兒,彷彿有很大學問,其實這些詞加起來就都不是人話了……(不排除有真學問的,可有真學問的誰玩兒這個)所謂「戲」,就是捏著嗓子,矯揉造作,以「模仿」戲曲唱腔為宗旨……說實在的,要是唱戲都那麼來,就都餓死了,更恐怖的是這些大神們總是宣稱自己是男旦亦或是x派青衣什麼亂七八糟的……導致觀眾以為,哦,京劇就是這麼個玩意兒!
古風歌很多,但精品少,然而這阻擋不了我喜歡聽古風歌~為了找好聽的古風歌我聽過很多很多,其中所謂「戲腔」的歌也不少,其實心裡明白,和戲其實沒什麼關係,就是一種唱腔,有些歌手尖著嗓子唱的我真是受不了。。。。比較「正宗」戲腔的歌,我推薦夏小桐的《少年弦》,安九的《社戲》,很好聽!!!!
超級勉強,這是無知的娛樂化命名法。這種用字的出現,體現出相當一部分人對於傳統文化基本沒有基本了解。
為啥這麼說呢?
第一,「戲腔」歌曲的意思,就是借鑒戲曲聲腔來進行演唱的歌曲。但是,戲曲不是一個專項指稱,而是中國戲曲二三百種戲曲聲腔的統稱。無論哪一首歌曲,我想也不可能用幾分鐘時間就能體現中國戲曲二三百種聲腔的曲唱變化。所謂戲腔,大多是借鑒了一點京劇的唱法,也有借鑒崑劇、越劇的,但是畢竟韻轍、氣口什麼的,完全不對。
第二,「古風」到底是什麼個風?是漢風、是唐風還是宋風?文化元素亂七八糟。琵琶算古風么?算,但是唐朝以前它算西方樂器。佛經講唱算古風么?算,但是六朝以前它算印度、西域外來藝術形式。當今的古風,大多是清代風格的簡單抄襲。
兩者綜合言之,沒文化真可怕。
謝謝您的邀請。我覺得的確很勉強。小的時候學過戲,現在在做一個小小的搖滾樂隊;目前專業是古代文學,也會沒事兒的時候寫詩填詞。所以也經常有朋友來邀請一起來做古風歌曲啊這種。。我之前是很排斥古風歌曲的,主要還是因為詞兒實在是太水了(不過曹丕說得好啊,文人相輕,自古而然。這種排斥有的時候也是這樣hhhh)。但是自己開始搞音樂的時候發現,歌詞和旋律還是可以分開來看的。大多數古風歌曲雖然詞兒差了點但是旋律還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所以目前總體來說還是排斥為主,但是不介意去聽聽。您題目里說的「古」或者「戲」我覺得可以理解為一些初涉圈子的朋友的嘗試。既然是嘗試還是要給予寬容。我認為還是需要專業的音樂或者文學方向的朋友加以引導,否則就會造成這個圈子的空殼化越來越嚴重。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看作品,不看風格:
所謂的戲歌,同是一首《北京一夜》劉佳慧的唱段和其他各版本的唱段相比,結合主唱和編曲等因素,會給人很大差異。(信樂團有信的特色,唱功牛叉,離戲歌這個主題比陳升遠,其他人的演繹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搜賞)
同是戲歌,謝津的《說唱臉譜》,零點樂隊周曉鷗的《粉墨登場》主題貼近戲曲不談,加入戲曲唱段徐佳瑩的《身騎白馬》,陳升的《牡丹亭外》等作品很精彩,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全程用黃梅調,看點劉歡評戴荃的《悟空》融合崑曲風格,同時他多次和裘繼戎組合演出,綜藝節目《叮咯嚨咚嗆2》里改編的《但願人長久》《你是我的姐妹》,由非專業歌手金巧巧與五大宮調傳承人劉長蘭團隊組合很驚艷,寧靜,黃齡,彭佳慧等都有出色的戲與歌結合改編後的好作品。
很多大師也是從最初的門外漢一點點錘鍊成長起來的,欣賞者應該也是,聽得多見得多接觸多,「要求越來越高,口味越來越刁」,我也有自己的分辨和喜好,我認為非常驚艷戲歌,可能專業學戲劇的會嗤之以鼻說離專業差遠了,很多人初期的創作有普及的正面作用,成長和進步才能滿足更多的欣賞者。
看作品,不看風格。不是一回事,古風就是古代的風格或元素。戲腔這個東西個人不是很贊同,戲曲是戲曲,歌曲是歌曲,完全不一樣,發聲位置,舞颱風格,古代就有歌曲也有戲曲,所以它們強行捏在一起實在不妥。
確實比較勉強。古風作為一種類型音樂。名字起的是很不恰當的。個人覺得叫國風會好一些。戲腔,已經有人回答了,就是像唱戲的唱腔
古風歌曲愛好者。你可以把古風歌曲理解為「風格有點像古風的歌曲」,把戲腔理解為「有點像戲曲的唱腔」,就可以了吧。
《身騎白馬》中的那一段不知道是不是戲腔,反正挺好聽
不配用這兩個字 糟蹋東西
古風歌曲和戲腔歌曲 都是垃圾
推薦閱讀:
※最近你聽過的最好聽的歌是哪一首?
※有哪些因為一首歌曲而愛上一部動畫的作品?
※如何評價《理想三旬》這首歌?
※你最近單曲循環的是英文歌是什麼?
※說說你聽過的什麼歌,曾讓你的耳朵「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