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理·法·戒條)

首先聲明:所有搬弄精氣的行為,除了沒入門之前鍛煉下肉身之外,都是岔路和錯路。這些東西,可以作為修行入門之前打基礎的東西,但是入門之後就沒用了。

古人說的很清楚了,修道之要,凡屬心知意為者,皆非也。所有用後天意識搬運的功法,要麼沒入門只是養生法,要麼就是走差了路。

這裡道理並不難理解。你要修不生不滅的果,那麼必須要從不生不滅的因開始。這一點,佛道的理論是相通的。認得不死人,方才人不死。那不死的人,道家呼為鐵漢,釋氏喚作金剛,即世人本來妙覺真心是也。

道家理論比較玄,用佛教唯識的理論解釋,現代人比較容易理解。凡是後天搬運,心知意為的功法,都是在第六識(意識)的層面做文章——意識和肉身的交互也是意識層面。而意識是時刻流轉不定的,不可能作為修行的基礎。要做到最基礎的成就(超脫生死),至少也突破第七識(末那識),見到第八識,也就是那個根源,本來妙覺真心。

打個比方,外界的環境屬風,這股風通過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形成五識。這股風吹動人心,讓人心中念頭翻滾不已,這是六識屬波。而人的一生,用道家的說法等於是潰癰,用佛教的說法是一念成軀,這個自我又稱為末那識,第七識屬浪——你的一生只是海中偶爾一個浪花。而所謂的輪迴,其實是一浪落而另一浪起的過程。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很深微玄妙了,在道家稱之為太極,萬物皆從中生出,所以比喻成心海。第九識阿摩羅識,古人稱之為湛性,我的理解就是水之性。不管是波,浪,海,本質都是水,外相不同,但是性質一樣。

此外身體是渡筏,所以它重要也不重要,沒過河之前重要,過了河就沒那麼重要了,身體也是分為很多層的,神炁精血氣等等(其實色身也挺重要,其中蘊含了很深的奧秘,過早脫離色身就算成就也是小成就)。

------------------------------------------------------------

道理知道了,那麼真正的修行,入手方法也就知道了,很簡單。

就是找個地方,安靜的、平穩的呆著——行住坐卧都可以,但是一定要平穩,姿態要正直。讓外界環境的風沒法從五根吹進來(外息諸緣),讓內心那些波啊浪啊自己慢慢平靜下來(內心無喘)。注意,在這裡不要用任何辦法去故意除念或者止念,這種做法都是錯的,就好比想用波浪來消除波浪,是無用功。其實你不去干擾它,也不要分心走神,讓它自己慢慢平靜。就好像波濤洶湧的大海,如果外面風停了,裡面的地震也停了,那麼慢慢自己就會平靜。

就這樣堅持,不僅靜坐時候堅持,日常生活依然堅持,到後面做到內外完全隔絕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不動,內在也沒有妄想和妄念起來。(心如牆壁)

到這步,大海平靜了,清澈了,你自然能看到海的深處,能看到自己生命更加本源的東西,身心自然會發生變化,也就是有了入道的資格(可以入道)。下面只需要等待機緣或者有人指點,打破那層窗戶紙而已。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by 達摩祖師。

------------------------------------------------------------------------------

上面寫得很簡單,但是實際做到,才會發現,很難。

難在哪裡?難在我們過去的積習,難以改正,難以去掉。一旦修行起來,你才會發現,自己有太多習慣是戒不掉的,做到心如牆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談何容易。

你愛看網路小說,用神過度,讓你不看,接受得了嗎?你愛看美女,讓你不看(其實不是強制不去看,但是要做到看了美女和看了醜女一樣沒分別),做的到嗎?讓你每天晚上九點之前睡覺,早上五點之前起來打坐站樁,做的到嗎?讓你香辣油膩大葷大肉過寒過熱都不能吃,做的到嗎?時刻保持內心平靜和專註,不讓外界影響到你的內心,哪怕生活和工作中碰到再讓人惱火的蠢貨,再氣人的事情,都不能動心,做的到嗎?蘇軾和佛印曾經有個故事,叫做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你去百度一下,覺得自己能做到比蘇軾高明嗎?

-------------------------------------------

最恐怖的是,這些事情,都不能用強制的辦法來壓抑自己(可以暫時用強制,但不能一直用)。要做到自然而然的淡化,自然而然的無視,自然而然的不動心。打個比方,就好像你小時候喜歡看動畫片,喜歡扮家家,喜歡的要死,現在讓你看,讓你扮,你都不幹——不是強制戒掉了,而是自然而然不愛看了。

能做得到,你就是個修道的苗子。

這是由道明理,由理明法,由法明戒的路子,是儒家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路子。一般來說,高人直接教導的話,不會這麼做,而是反過來。比如佛教所說的戒定慧,就是從戒入手。

先把戒條都做到了,即使道理沒有明徹,但是身心能夠安靜下來,就能做到入定。入定久了,自然能夠生慧。只要不走岔路,不要得少為足,對照楞嚴經五蘊解脫五十陰魔的路子規範自己,得慧久了,要悟道入道就容易多了。

推薦閱讀:

你本就一無所有,自然無什麼可以失去
碎片化閱讀帶給我們的傷害
點個蠟
理則頓悟,事須漸處
禪修一定要獨身進行?

TAG:修道 | 修行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