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跟我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之前朋友圈裡瘋傳的一篇《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的文章惹惱了好幾位圈裡的朋友。作者在文章的開頭以揶揄的口吻談到那些沒時間陪孩子的所謂成功人士時問到「請問我能抽你兩耳光嗎?」一位正在外出差的職場媽媽忿忿地評論「那我是不是該抽自己四個?」

這讓我想起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主任安-瑪麗·斯洛特(Anne-Marie Slaughter) 2012年在《亞特蘭大月刊》上發表的長文《為什麼女性不能擁有一切》。效力於希拉里·柯林頓的斯洛特是美國國務院史上第一位女性的政策計劃主任,在別人眼中她被看成是有三頭六臂的女強人,是令人艷羨的事業和家庭雙豐收的典範。但斯洛特在文章中坦然講述自己從國務院辭職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當今的社會模式下,她為何越來越相信女性根本不可能找到事業和家庭間真正的平衡。

此文一出立即在美國甚至全球範圍掀起軒然大波,而後Facebook的桑德伯格又站出來以暢銷書『向前一步』唱了個大反調並為職場女性再次吹起了前進的號角。於是所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繼續成為各種女性領導力論壇的口水話題。我自己也經常被別人問到,但不管是誰回答,怎麼回答,其實每個聽的人都不過是想聽到自己想聽到的答案以來支持自己的選擇而已。所以該問的問題是為什麼同樣面對工作和生活平衡問題的男性卻鮮有為這個問題操心的?我們憑什麼就覺得我們就該能夠做到平衡?

作為一直假裝樹立了事業和家庭雙豐收的典範,在偽裝了這麼多年之後的今天,我終於可以坦誠地告訴大家,別再跟我談工作和生活平衡,這是個偽命題。

兒子是個慢性子,他磨磨蹭蹭費了老半天才來到這個世界上。如此來之不易的孩子讓美國的醫生都建議我不要再頻繁出差了,我卻執意揣著他在肚子里飛到好幾個國家做項目。直到六個月的時候我從雅加達機場登機人家非要我出示醫生證明才讓我上飛機,我只好耍賴說那我不走了,就把孩子生你們國家得了。人家這才送瘟神一般把我送上飛機。

兒子出生以後儘管我很享受和兒子嘰嘰啊啊的親子交流但我似乎更渴望和成人的思想碰撞。產假休了兩個月我就實在受不了天天當奶牛的生活,跑回去上班了。一上班就又面臨出差的問題,為了能保證繼續母乳餵養,我只好在每次走之前提前準備好儲備糧,看到冰箱的冷藏室擺滿了一包包的母乳我才一手拎著電腦包,一肩抗著美德樂電動吸奶器出發(廠家也挺會做的,那包長得跟雙肩電腦包無兩樣)。白天開會,晚上回酒店把奶吸出來了直接倒進洗手池。那一幕讓我想到上中學的時候學到資本主義是如何罪惡,資本家寧肯把奶倒掉也不給窮苦人民。我想我比資本家還罪惡,兒子才幾個月就要學會吃速凍食品。

隨後的幾年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模糊的記憶,我過著顧頭不顧腳的空中飛人生活,兒子長出第一顆牙我沒看見,邁出的第一步我錯過了,好不容易出差回到家,發現兒子跟阿姨比跟我還親。我氣得咬牙切齒乾瞪眼沒辦法,怪誰呢?還不是得怪自己? 很多次我下班回來兒子已經睡了,我會悄悄地爬到他的床上,輕輕地親親他的小臉蛋,然後再深深的聞聞他身上的奶香。我感恩上帝給了我這麼好的一個禮物同時又總是質疑自己是不是沒有好好珍惜這份禮物?自責的感覺像個蒼蠅一樣時常伴隨著我,揮之不去。

作為公司女性社團組織「麗人商會」的主席有一次我請來全球政府事務部高級副總裁海倫-曇迪(Karen Tandy)來跟女性員工分享她的職場生涯。這位曾被小布希總統任命為美國司法部緝毒局的首位女性局長,算是位游刃於政界商界的成功女性,也是我見過的氣場最龐大的女性。(2012年我陪她去達沃斯發現帶著這樣的老闆出去無論是見客戶還是見政府,見媒體,就一個詞形容「有范兒」。)

既然是女性論壇當然不能免俗的有人問她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她莞爾一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每個職場女性上班來都背著個「guilt bag」 (有罪包),上班的時候想著家裡的孩子感到自責。更糟糕的是下班了這包還不卸下來,回家看著孩子又想著單位的工作再次感到自責,真是里外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她自己也為此糾結很久,直到有一次她問她的兩個孩子,她是不是應該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 她的兩個孩子卻回答說:

」Mommy, do whatever make you happy! If you』re not happy, our lives will be miserable!「

「媽媽,你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你不高興,我們也不會有什麼好日子過!」

孩子們總是那麼能一針見血地直擊問題的關鍵:是啊,我們要做讓自己開心的事兒,無論是顧頭顧不了腳的職場媽媽還是安心相夫教子的全職媽媽,只要這是你想要的生活都可以坦坦蕩蕩的,不必自己給自己背上「有罪包」。選擇適合你的生活方式沒有對錯可言,對於孩子而言,一個不開心的全職媽媽比一個不著家但開心的職場媽媽更可怕

她接下來又給我們講了一個她和女兒的故事:

女兒的畢業舞會(Senior Prom)的頭天晚上她答應帶女兒出去做指甲。要知道畢業舞會可是美國高中生社交生活的頭等大事,其意義不亞於初戀。可那天晚上偏偏又趕上她加班,等回到家女兒早已經在失望中睡去。她翻出指甲油,靜靜的坐在女兒床邊,把她的手從被窩裡拿出來,一個一個的指甲塗好並等著晾乾了再放回被窩。第二天早上女兒醒來以後看到漂亮的指甲開心的跑來找她。

她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女兒的愛,你能說這樣沒有時間照顧自己孩子的媽媽不成功嗎?你會想要抽她兩耳光嗎?

我一直以為我出差的時候帶著兩個包,電腦包和吸奶器包,鬧了半天我還抗著第三個包:有罪包。前兩個包是自己選擇背上的,這第三個包是老大不情願的背上的,卻還比前兩個都沉重。難怪在人類所有的負面情緒里,殺傷力最大的不是憤怒,不是焦慮而是內疚感和罪惡感。自責讓我們質疑自己,沒法接受我們沒有傳說中的三頭六臂的事實,我們總想試圖平衡卻一次次的從平衡木上掉下來。

那天從會議室出來,我暗下決心,我只求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不求平衡。這有罪包我怎麼背上去的就要怎麼拿下來。

別再跟我談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聽從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的選擇,尊重別人的選擇。那些踩著高跟鞋每天中午在CBD掛著工牌,拿著手機錢包覓食的白領們大可不必羨慕嫉妒譏諷推著嬰兒車走過的全職媽媽,也不必試圖做到八面玲瓏平衡這平衡那。你就只負責做好自己就行。你若盛開,老公自來,你若精彩,孩子自有安排。

所謂什麼職場女性或是全職媽媽,亦或是我這種哪兒都想插一杠子的夢想家。它不過都是我們人生舞台上扮演的一個角色而已。演砸了又怎樣?

(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兒子真是我的小天使)

---------------------------------------------------------------------------------------------------------------------------

<此文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有意思教練」,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不認命就去拚命
成功的職業路徑,固定套路是什麼?
曲文談斗數:「對另一半尊重體貼的員工一定是的好員工",這話成立嗎?
今天找工作還要看你的星座和血型的套路,原來古代早有了!

TAG:職場 | 職場心理 | 職場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