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夜讀書 | 四月二十二日:深夜讀這種書就是自虐

各位,晚上好。

今晚睡前,讀的是王敦煌的《吃主兒》。

然後,我覺得我今晚睡不著了。因為看得我太餓了。

深夜讀關於吃的書,尤其是寫得傳神的,完全是一種自虐。所以,現在我來虐你們了。

王敦煌是王世襄先生的公子,王世襄先生是百年難得的妙人,被譽為京城第一玩家。對詩、書、畫、琴、明式傢具、漆器、竹刻均有深研,除此之外,他賞鴿子、鬥蟋蟀、養獾狗、放大鷹,還寫的一手好文章,我讀書最入迷的一次,就是在大學一天晚上看王世襄先生的文集《錦灰堆》,真正是一卷讀罷,不知東方之既白。

除此之外,王世襄先生還被圈內稱為「烹調聖手」,最傳奇的一次戰績,是在好友聚餐時,用一捆大蔥力壓滿桌燕翅鮑參,烹調出當晚最受歡迎的菜肴。

如此家學熏陶之下,王敦煌先生理所當然成為一位吃主兒。

到底什麼樣算吃主兒,似乎很難下一個定義,但要是說不是什麼,可能更容易表述。

吃主兒不同於老饕,他對美食求質重於求量。

吃主兒不同於名廚,他單純出於對美食的熱愛,比名廚多了一份超然;

吃主兒不同於美食家,他比美食家更親民,更像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的程度;

在這本書中,王敦煌先生講了家中的三位吃主兒:他祖父的聽差玉爺,家中的傭人張奶奶,以及他的父親王世襄先生。

說吃主兒親民,因為他們不太追求食材的名貴,正如武俠小說中的絕頂高手,人人都會的功夫,卻能用出非同一般的境界。

書中所記述的菜肴,往往是家常菜。羊肉汆兒、打滷麵、紅燒肉、賽螃蟹、肉皮凍、麻豆腐,都是你我曾經吃過的菜,但越是家常菜,越見吃主兒對吃的執著,吃主兒挑選食材不求多名貴,但必求高質量,食材搭配上,縱然小小一味配料,也不可草率。一句話,吃主兒做菜,雖不奢侈,但絕不將就。

一碗簡單的打滷麵,清洗口蘑時要用澱粉小心揉搓,既不能有泥沙,又不能洗掉口蘑的鮮味。選肉時,為求口感清爽,不選五花肉,而用上等通脊。煮完肉湯還不肯直接用,需冰鎮以求盡數撇去浮油。所以要頭一天煮湯,第二天打鹵,再精選木耳、海米、黃花兒,鹽放多少、醬油多少,肉怎麼切,雞蛋怎麼打,統統有講究,一步不能錯。吃主兒對吃,抱著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所有的不將就,為的是最後入口時的鮮美。

古人說「人無癖不可交」,吃主兒們對「吃」的「痴」,才襯得他們這麼可愛、有趣,讓人想去親近,希望身邊也有這麼個朋友。

今天的推送寫完,我不那麼餓了,把你們看餓了么?如果看餓了,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註:新開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歡迎關注並告訴我今天你讀了什麼。


推薦閱讀:

國慶節前調查,你最想讀的一本書
這可能是唯一一篇關於北京書市的攻略
七分鐘看完《習慣的力量》|如何改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
高效閱讀的四個關鍵詞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