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中年,工作之餘,做什麼?看書、繪畫就一定比玩遊戲打手游更高大上么?

如題。時人常要求,自我進取。所以 工作有閑暇,比如下班,周末,學習、閱讀、繪畫、PS等似乎是提升自己極好的方式。。可最近,疑惑了:多看書未必能長進多少,更甚,會多了困惑煩惱,似乎別人下班就玩遊戲,既娛樂了身心也放鬆了,未必不好,對比下來是否就放縱自己得了。。。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答案是並沒有更高大上。但這個問題更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包含了兩件事:

  1. 看書、繪畫等和打遊戲有什麼不同?以及
  2. 看書的結果不一定比打遊戲好,這代表了什麼?

看書、繪畫、閱讀等「提升自己」的愛好,和打遊戲有什麼不同?表面上看上去好像前幾個更貴、更需要耐心、更慢,它們好像都需要某種程度的「底子」,沒有基礎,很難上道……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打遊戲和它們不同的地方在於:打遊戲反饋快,當孤獨感侵襲時,拿起手機,馬上治癒。

這裡說的孤獨,不是指一人在家,孤獨寂寥。你和朋友吃飯,受不了五秒鐘的沉默,便拿起了手機,開始上網、打遊戲——「我必須做點什麼。」

當科技侵襲,我們越來越忘記(無反饋的)獨處的舒適,(無反饋的)獨處給我們帶來的力量。

我們越來越相信「multitasking」,任何五秒鐘以上的空當,如果不做點什麼,都覺得好像落後了。不光是打遊戲——查信息、看微信文章、看視頻,都是一個道理。

看書、繪畫等「慢愛好」,不光慢,它給我們機會獨處(即使在一個多人空間里),它讓我們沉浸在思考里——我們集中注意力,只做一件事,只和自己對話

集中注意力,只做一件事——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好像是挺貴的。只和自己對話,簡直更不可能了。


看書的結果不一定比打遊戲好,這代表了什麼?

題主說:

多看書未必能長進多少,更甚,會多了困惑煩惱,似乎別人下班就玩遊戲,既娛樂了身心也放鬆了,未必不好,對比下來是否就放縱自己得了。

接下來的話可能會讓你覺得我在耍流氓。「慢愛好」和打遊戲看似結果相同,那是因為你是用結果來衡量事物的價值。

怎麼能怪你呢?大多數人都是在用結果衡量事物的價值的。

我花了這個錢上這個興趣班,能得到某種效果嗎?誰知道呢,但商家都說能。你看,你的價值觀早就被利用了。你信這個邪,你就中這個套。

所以啊,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慢的愛好呢。


「青中年,工作之餘,做什麼?看書、繪畫就一定比玩遊戲打手游更高大上么?」這個問題可以這麼問,想玩遊戲,不想看書、繪畫,需要找理由么?

不需要。

成年人都對自己負責就好,總想著給自己找個理由,其實還不成熟。

我去約了朋友談事情,朋友先到了,在玩王者榮耀,玩了一半,怎麼辦?就等著他唄。很正常。恥笑人家不思進取?人家公司估值幾個億了。

自己有點底氣,做什麼都不用比較和尋找理由。


是的

可是我兩樣都干

而且我不工作


最近看到的一個觀點,想不起來出處了。

大意是講對一件事情的價值評價有高有低,但是這件事「高雅」也罷、「低俗」也罷,帶給人的愉快感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只在於你自己最真實的感受。(當然,違反道德法律的排除在外。)

所以要不就讓自己在閱讀、學習、繪畫中找到內在的愉悅,而不只是為了提高自己或看起來很厲害、有趣。要不就對自己的感受誠實一點,能輕鬆愉快地玩遊戲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職業:遊戲策劃

日常興趣愛好:看書、碼字、遊戲

投入時間/精力比例:5:2:3

心得:看書大部分時候比打遊戲還爽;碼字對我的成長增益最大;遊戲半為消遣半為充電,同時能夠抵抗一定程度因工作帶來的、對遊戲熱愛的消磨

結論:

善於學習的人通常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以無論閱讀繪畫、還是遊戲打牌,都能從中體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是故,找到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比分析什麼事情對自己最有利更重要。下了班還勉強自己做這做那,除了某些天生人傑外,這些用「成長」進行自我激勵的,到最後往往就敗給了不斷放大的壓力——就像通過節食減肥的人,只要一鬆懈就變得比以前更肥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今年剛畢業,畢業後找了工作,吃雞潮剛起,加上女友異地讀研。開始瘋狂吃雞,一下班就和基友們吃雞到半夜睡覺,每晚如此。

然後女友跟我分手了。

她說她看到寢室里其他同學和男友異地依然語音視頻卿卿我我,每次找我我都在打遊戲。沒有當下的愛,也沒有未來的安全感。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都能甩鍋給吃雞?」

嗯,我明白,那些情愛大多不會如書上寫的那樣,可是,可是。

我受不了,約了基友們最後打了幾把,最後一把還是霧天我一個人活到最後幾個圈,消音狗雜殺了十多個吃雞了。我覺得我給隊友留下了一個滿意的背影,然後跟他們說我失戀了,近期都不會玩遊戲了。他們開始不信。

後來我再沒打過遊戲。

突然不打遊戲了,也沒什麼感覺,沒什麼戒斷反應。可能這跟失去幾年的伴侶比真的不算什麼。

不過日子真的一天天變長了。

以前只在工作的時候用的相機,開始拍別的一些東西了;

在朋友那裡試了尤克里里,想起了自己不知道丟到哪的吉他;

休息日坐大半個小時公車去看雖然在一個城市但是工作後就沒見過的媽媽;

花了一晚上給自己p了一個頭像,p完發現還是很一般就刪了;

開始找東西學,剛開始接觸python,想一輩子學習,不想再被世界拋棄;

除了偶爾失眠,睡覺、起床都變早了;

……

你問打遊戲於我,和別的一些有什麼區別?

我太愛打遊戲了,以至於失去了我的最愛。

所以我不打遊戲了。


借題發揮一下吧。

這也是最近思考的命題。

-

如今我們並不能做出很自由的選擇,因為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潛藏著某些利益媾和。

一群人指導另外一群人進行購物。

比如,宣傳「高大上」生活方式的人們,他們的光鮮亮麗,建立在什麼之上呢?

背後的故事大概是,有這麼一群文案寫手,一群搞商業宣傳的人,負責吸引流量,吸引關注。在一片買買買賣賣賣的喧鬧中,可愛的小白們紛紛掏出自己不多的米子,購得「高大上」的生活與精神。執筆「高大上」的文案寫手們,則在屏幕後邊樂呵呵數著鈔票。「我憑自己的本事賺錢嘛」他們如是說。

這種現象廣泛存在。在此不展開議論。

-

有人也能從玩遊戲中獲得深層愉悅,不僅是「我QWERQWERQWER贏了好開心耶」。

比如,他們把遊戲拆開分解,他們分析遊戲數據,受眾人群,心理模型,盈利模式,美術指導,文本構建,等等等等——這大概是所有書寫「高大上」的寫手們不會告訴你的東西。但你可以忠於一顆好奇心,繼而發掘這些背後潛藏的機理。

他們從中獲取純粹的精神愉悅。

其實吧,無論是看書,繪畫,打遊戲。這些人類行為,並沒有本質區別。

被著墨過多的「高大上」,未必是真正的好東西,未必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對於你而言,真正有價值的,是遵循內心自由的選擇。不必在乎「高大上」們的想法看法。


看書繪畫可以吹一輩子,

玩遊戲兩三年基本就過氣了。

為什麼就是不明白


鄙人男、28歲、單身狗一條。下班後就是到了私人時空,基本每天在下午6點後就閑的發慌。在完成飯後萬步走自逼任務時至到睡前的4個小時里就會糾結該干點什麼。常有手機遊戲、手機閱讀、手機影視三種打發模式,這三樣每天重複便很無聊,並且都很傷眼睛。我常常會在王者榮耀和微信閱讀兩事做什麼而選擇困難,這就回到作者所提到的青中年工作之餘,遊戲和看書哪一個更高級的問題。我內心總覺得應該讀書,因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電梯會讓我更高更快更強更有意義。

事實上一看書就想睡覺,只能放棄改為打遊戲。所以讀書是一種習慣,要培養和要在心靜的時候才能去讀書學習,不然事倍功半。打遊戲則是一種自然愛好,身不由主,欲罷不能,說得合理點是內心需要。人活活於世,圖的就是個開心快樂,我也常常自己安慰自己。 書看多了有時也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長進,過段時間那點知識也就忘了(最明顯的莫過於高中大學知識點),甚至覺得書里那一套過於真理正確或者假大空,兩者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實際指導意義……

玩遊戲自古以來是不務正業、勞財傷身、浪費時間、沒有任何意義的代表。 玩遊戲換一種思維去玩也是蠻不錯的,把自己讀到的知識運用到其中,比如兵法計謀、個體大局、生與死、逃跑保命還是英勇犧牲……這些其實都是另一世界的自己反映。我們可以在遊戲里去改變自己,嘗試新的心性。去苟全性命,動心忍性。

不可否認看書、繪畫確實比玩遊戲打手游更高大上,兩者相比要多做前者,勿沉迷於後者。也不要玩著遊戲時還想著不讀書的負罪感。成人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雅俗共賞、大道自然。

PS:這是我在知乎上第一次回答問題,都不知說了些什麼,要表達什麼


對有些人來說,閱讀和繪畫比打遊戲還過癮啊。只是你不理解而已。

比如我,5到13歲的時候,喜歡繪畫,然後就沒興趣了。

13歲到16歲就經常打遊戲,不到17歲的時候,就沒這興趣了。

後來,我最有興趣的是就是讀書、工作。我覺得做一個工作狂和讀書狂,是很過癮的事情。


看書(為了增進知識和技能,不是為了娛樂,比如看《高等數學》,而不是《讀者》的某兩頁)

和繪畫(為了提高繪畫水平,或者賣錢,不是率性塗鴉)

會提高人體內熵的水平,會讓人覺得不爽,而打遊戲會降低熵的水平,讓人覺得舒爽

所以一個人能夠忍著痛苦做許多增熵的事,說明他的自控能力強,有本事

這其實是一種能力測試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開心就好~


玩遊戲已經是歧視鏈的最低端,同理還有一個問題,要星際 dota的一定比lol 王者榮耀的好嗎


如果你是為了長進而看書。

就應該帶有目的的看書。

只有有了目標才會有進步。

就好像考試,光看書是沒用的。

你還得不停的做題。做錯了還得總結,為什麼錯。怎麼樣才能下次不錯。是因為知識點不熟悉,還是因為粗心大意。

同理學PS,要學到一個什麼程度,做出什麼作品,得到什麼產出。得列出一個詳細的計劃表。才會有明顯的進步。

在我看來其實吧,你看書也好,繪畫也好。

其實就是種愛好,和打遊戲沒啥區別。

既然是愛好,高興不就好了么?

何必太追求結果。

我喜歡打籃球,打得還特別爛。

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去享受它,我打籃球就是和人交流,並不在意勝負。

你讓我每天早上起來練體能,下午練習投籃。我估計幾天就沒興趣了。


我不談哪種方式更高大上,我們來談一談哪種方式更有效的讓自己放鬆

一項研究發現,電子遊戲刺激和使用苯丙胺(一種藥物或者說是毒品)時產生的多巴胺一樣多。那麼多巴胺是什麼呢?

在1954年,美國的科學家奧爾茲和米爾納利用小白鼠做實驗,他們把小白鼠放進籠子,將電極植入一些實驗鼠的不同腦區,電極的另一端,則連接到鼠籠內的一個踏板上。在試驗人員誘導下,每當小白鼠自主踩動踏板時,就會有一次微弱電流刺激它的某個腦區,從而使小白鼠產生興奮。有一些小鼠迷戀上了這項活動,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地踩動踏板,甚至忘記實驗人員送來的食物和水,最後直至衰弱死亡。這就是獎勵系統的作用,當大腦發現獲得獎勵的機會時,就會釋放出叫做多巴胺的一種神經遞質。

神經學家給多巴胺釋放產生的效應起了很多名字,包括尋覓、希望、渴望、慾望等。但是有一件事很清楚,這不是滿足、快樂、真正的獎勵所帶來的感覺。研究表明,即便你摘除了小白鼠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它們仍會在吃到糖果時露出傻傻的笑容。它們不會為了獎勵而付出努力。它們喜歡糖,但在吃到糖之前不會想要糖。

所以如果你想通過遊戲放鬆,你要想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通過遊戲獲得了快樂、滿足。多巴胺的大量釋放通常會讓人變得衝動、難以控制情緒,當然還有過後的失落感。

如果想獲得有效的放鬆,美國心理學家協會的調查發現,最有效的解壓方法包括:鍛煉或參加體育活動、祈禱或參加宗教活動、閱讀、聽音樂、與家人朋友相處、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養有創意的愛好。最沒效果的緩解壓力的方法則包括:賭博、購物、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玩遊戲、上網、花兩小時以上看電視或電影。

有效和無效的策略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真正能緩解壓力的不是釋放多巴胺或依賴獎勵的承諾,而是增加大腦中改善情緒的化學物質,如血清素、Y一氨基丁酸和讓人感覺良好的催產素。這些物質還會讓大腦不再對壓力產生反應,減少身體里的壓力荷爾蒙,產生有治癒效果的放鬆反應。因為它們不像釋放多巴胺的物質那樣讓人興奮,所以我們往往低估了它們的作用。我們之所以忽略它們,不是因為它們不起作用,而是因為當我們面對壓力時,大腦一再做出錯誤的預測,不知道什麼才能讓我們快樂。也就是說,我們經常阻止自己去做真正能帶來快樂的事。

以上觀點來自《自控力》,略做整理。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從遊戲中獲得了快樂、放鬆,我是支持你工作之餘玩遊戲的,但是如果你只是因為無聊、無事可幹才拿起了滑鼠鍵盤,我建議你好好審視一下打遊戲的自己,最好能找到一項自己的愛好來豐富生活。


不好意思,但我還是想說,是的,提升自己永遠是高大上的,不要為懶惰找借口


因為漸漸的,就不想打遊戲了。


話語權在別人手裡面,就只能在別人的看法下生活。

你自己覺得生活水平有了,管其他人想什麼?隨他們想去!


沒有什麼所謂的高大上,自己隨心就好


不啊,遊戲也能學到很多知識,有教人畫畫的遊戲,也有比小說還要精彩的文字冒險遊戲,遊戲種類可是很多的


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我本人。幾乎從小每天泡街機FC玩遊戲,大學基本war3 ,wow。外人看我早就該是被說教的那部分人。結果我現在的工作是遊戲行業,一些對遊戲的基本認知和感覺全靠從小玩遊戲刻在了骨髓里。現在有點後悔當初玩的遊戲還不夠多。

現在我在幹嘛?現在繼續玩,繼續畫,當然這幾年看書比較多,家有小孩也要顧及。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第二個:一個朋友,事業成功,中型公司老闆,玩遊戲也很厲害(看排位就知道了)是放鬆,是社交方式。但是早期創業的時候也很苦逼。

所以我想說:不管讀書繪畫還是遊戲,或者加上健身旅遊?只要對你身心有益的沒有所謂高下之分。但是同時能有助於你思維眼界和能力提升就最好不過了。


推薦閱讀:

厭倦了其他的旅行方式?不如試試郵輪?(第一章)
我單身 我獨居 我不婚,並不代表我很慘
生活的哲學:高爾夫球和啤酒
你吃過的最貴的食物是什麼?好吃嗎?
有多少人聽過父母跟自己說「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念書」「賣血也要供你念書」?聽到這些有什麼感想?

TAG:生活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