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康熙要禁火器,打完台灣後還要禁海?
事實上康熙並沒有禁火器,也沒有禁海。誰都知道鳥槍大炮比長矛大刀好使,與洋人做貿易可以賺很多錢。所以正是如此,清廷才要把國防軍工和對外貿易壟斷在國家手裡。康熙禁的是民間持有槍支和沿海居民海關走私,可這並不代表皇阿哥和八旗子弟不練習火銃,公私合營的廣州十三行不做外貿。尼堪公知把孔孟之道當作普世價值,滿大人卻把耶穌會的外圍南懷仁奉為國師。問題不在於東方比西方落後,或者東方意識不到比西方落後。而是技術輸血管永遠壟斷在上層,民間留下的漢文記載永遠是空白。
清代火器一直在發展 自入關前便學了明人的技術後來還超越明人。我記得時人的將領還說了我們自己造的火炮還不如「建奴」(明朝末年火器質量很三無的。)這方面資料沒有收集沒有整理過 所以各位將就的看下可能時間上比較混亂 僅能提供幾個片段(清代火器停滯的時期我就不清楚了。)
後金國的火器裝備使明朝邊將黯然神傷。
康熙年間的烏蘭布通之戰
雍正年間加速火器裝備率
乾隆年間
這個問題非常的龐雜,牽涉的知識面很廣,簡單歸納一下。火器的發展伴隨著兩個方面:一、與之配套的生產技術。二、君主專制社會下社會環境對統治階級的影響。火器的發展是伴隨著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發展,是伴隨著冶金等工藝技術的發展,當時中國是小農經濟社會,小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主題是農墾,因此當時生產技術發展的主題是:如何提高農業用具的效率?如何提高水利技術的發展?小農經濟社會的制度是君主專制,在這種社會下,如何滿足農民,如何發展農業,才是君主專制社會下社會環境的主題,在這種主題的氛圍下,君主所接受的教育,也就是僅僅局限在農業之上。君主專制制度所需要的便是社會穩固,而一切破壞社會穩固的因素,便是威脅君主。而當時社會穩固的因素,恰巧是農民,只有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並將整個國家綁在農業上,在小農經濟下的君主專制社會才能夠穩固。因此在沒有外力打破下,中國的循環就是:土地兼并,農民破產,改朝換代,重新分配資源,土地兼并,農民破產,改朝換代……因此,一切破壞社會穩定的不穩定因素,最典型的就是商業發展,化學物理等奇技淫巧,因為這些都是打破社會穩定的因素。而原始資本積累所造成的資本萌芽,只有在小農經濟下的君主專制社會,體制衰弛,中央集權的力度大為虛弱時,才會在夾縫中生長,而一旦君主專制社會回到正軌,這種破壞社會穩定的因素就會被消滅。你可以看到,但凡中國的歷史上,商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萌芽,大多都是君主專制衰弛,社會動蕩的時候。而一旦社會趨於穩定,這種萌芽就被掐斷。
所以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段火器發展的高潮,就是在明清交接之際,社會動蕩的時候,不論是明朝軍隊,還是清朝軍隊,都迫切需要火器來維持社會穩定,當社會穩定的時候,破壞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火器就會凍結,只有當社會不穩定的時候,統治階級才會用到它。
這一點,無論是滿清政府也好,還是明朝政府也好,只要它是小農經濟下的君主專制社會,他都會做出同一個選擇,維護君主專制,是不會允許有威脅君主專制的因素出現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就是這個道理。理解了這一點,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清朝會實行海禁閉關鎖國。不論明朝也好,還是清朝也好,它的本質都是小農經濟下的君主專制社會,前面已經說了,這種社會,穩定的因素是農民,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發展農業,自給自足,這是一個天然的循環,明朝也好,清朝也好,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不可能去自發的打破這個循環。明朝鄭和下西洋,是因為當時的皇帝目的很單純,宣揚天子威儀,他出發點很單純,如果他說,他出發點不單純的話,他就應該,鼓勵農民出海,但是他並沒有,關鍵一點就是在於永樂皇帝他有足夠的自信,因為自己能夠剿滅一切不穩定的因素。但是後來他的繼承者們,就沒有這個自信了,因此實行海禁。在明朝的中後期,君主專制衰弛,中央政府管控力嚴重下降,商業利益大於農業利益,催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吸引了農民出海,客觀上講加劇了君主專制的衰馳。當社會再度趨於穩定,清朝統治逐漸穩固的時候,明未海禁鬆弛,所製造的海外反清復明的力量威脅了清朝的君主專制,從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出發,海禁自然是不二法寶。這兩個問題產生的根源,還是在於當時中國是一個小農經濟的君主專制社會,在這種社會下,原始資本積累發展的萌芽很難成長,也就是說很難從內部打破這種社會環境,只有社會動蕩的情況下才能夠艱難求全,就算沒有清朝,明朝消滅了後金,當社會再度回歸到正軌,明朝會一樣禁火器,實行海禁。所以說,終結君主專制,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靠外力,一個是本國的力量足夠強大。總結原因:生產力低下的必然結果明清之際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全國性動亂已經深深動搖了這片土地上的大一統封建政權。清代明也只是改了個門面,沒有解決甚至沒有改善明朝遺留下來的矛盾和衝突。這種情況下所帶來的必然是統治者施行閉關鎖國這種封閉的政策。因為這樣可以最快程度的恢復生產,穩定社會,解決長期戰亂造成的社會性問題。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康乾盛世。但是這個政策一旦實施下去,帶來的不僅是所謂的盛世,更多的是資本主義的堅船利炮。
謝邀。
這個問題在高中課本上就已經回答的很好了。
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無非是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和以及小農經濟的穩定性。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一切不利於君主專制和農業社會穩定的因素都被扼殺,即便其僅僅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這是一種歷史的大趨勢,是很難人為去改變的。
具體補充幾點:
1. 滿清作為異民族統治著如此龐大的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原本遠遠強盛於他們的國家,其心理是自卑乃至惶恐的。這種心理催長了其某些反動政策的變態。
2. 天朝上國這種華夷心態從明朝延續到了清朝,而清朝也恰如其分地繼承了明朝的朝貢體系。閉關鎖國並不是完全封閉國家,而是將一切對外的僅有的交往全部都置於官方的管理之下,即一種華夷秩序。但如果對照明清兩代的海禁政策,則又多有不同,或許其原因一部分可以歸結到滿人的統治所帶來的政策變異。
3. 康熙本人即認為火器不如騎射方便,騎射乃滿人根本云云,其個人思想便有如此傾向。
答案只有一個:維穩
因為豬尾認為:1滿人騎射有優勢,若用火器。乾隆曾經說過:他反覆想過武舉要不要考火器,後來想考的話,那平時就得買來練習,會導致武器,此處省略若干字
禁海是出於穩固統治的目的
打完台灣禁海???明明是打完台灣開放海禁
推薦閱讀:
※晚明將領系列——杜氏三將(五)
※為什麼魏忠賢和客氏能禍亂朝綱?
※後金的核心部隊究竟是什麼兵種?
※朱元璋與秦始皇、隋煬帝同被列為暴君,大明卻為何沒有二世而亡?
※明朝這個皇帝脾氣出名的好 甚至比宋仁宗都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