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看一些名著會有種似懂非懂不知所云的感覺,甚至看通俗點的書感觸會更深,這樣還有必要看那些名著么?

非常有必要!

首先,要明確的是你怎麼理解「必要」

如果是為了應試,確實沒必要。但是如果你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也許你不會問有沒有必要。就講一件自己讀書的小故事吧。

莫言《豐乳肥臀》。很厚很重,我讀了兩遍快一年的時間。莫言的文字很土地,很高密。像是高粱地里長的穀物,香,能飽。讓你覺得看完很有飽腹感,餘味讓你思考。從金童出生到老去的幾十年串聯起新中國幾十年發展時的不足老百姓的生活所想所願。

我覺得是帶有諷刺意味的。

讓我感觸很深的是,金童的媽媽為了讓玉女吃飽飯,在工廠里幹活時吞下豆子,回家裡再嘔吐出來,從嘔吐物揀綠豆子洗乾淨給玉女吃。玉女看不見,但是感受到了母親嘔吐時喉嚨的血腥黏在豆子里。不堪重負,自殺了。母親抱著她的屍體痛苦:我本想救你,沒想到害了你!

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饑荒時的那種無奈焦慮下道德(偷豆子)人性(被人發現後帶上嘴套、侮辱)被一點點抹殺。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母愛,「工頭」最後的不追究)。

這就是文學的魅力,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我敢斷定《豐乳肥臀》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同樣有它的歷史文學鑒賞價值。因為不僅僅是第一次讀它的人會有感悟。就算是一遍遍讀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讀不厭不煩。

如果你不接觸它,它一樣在那裡。只是你永遠都沒辦法領略到那種透過歷史背景折射出的意味罷了。

不可惜嗎?!

————哪位大神教教我怎麼打出那種粗黑體的字唄,知乎小透明不會用吶。。。


普通的書是大家看都看出一樣的道理

而名著在於,你站在什麼角度看書,書就會反饋給你什麼樣的一個世界


我覺得名著看不懂也沒有什麼,每個人都是靠自己解讀可能會不懂他的意思沒有必要去跟名著解析上的一樣,誰又知道作者到底要表達啥意思,只要有你自己的理解就好了


個人認為,有的。

名著究竟是名著,一下子讀懂的可能性不大。一個是因為可能不了解時代背景,另一個是因為沒到時候。有的時候看名著真是如同嚼蠟,但過幾年遇到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事情還是會想起來的。


有必要的,名著之所以能夠經受時間的檢驗,成為經典,那麼它自然有其必要性,或許它講述了一些亘古不變的道理,或許是給人們精神上的滋養……

它們曾直接或間接地為這個社會的進步所做出過一定的貢獻,而影響也將一直持續下去。

沒有人強迫我們一定要讀名著,但讀下去總會受益匪淺,晦澀難懂的書自然是難懂,可以先嘗試從易於理解的書目開始,慢慢的,當你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人生閱歷,可以讀懂的、產生共鳴的名著自然會多。


所謂名著 就是要你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和經驗之後所能體會到的 而且就算是同一本書 在你少年時期讀到和經歷了許多之後讀到的感悟也是不盡相同的 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 不僅是因為讀的人多了 還是因為這本書背後深厚的底蘊


不一定是水平不夠,沒經歷過自然沒啥代入感,寫的再好也沒啥觸動。這點在外國小說中尤為明顯。建議在看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先了解一下作者的創作背景和故事發生的時代大背景。

如果還不懂,就等時機吧


我也漸漸覺得。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感受到但無法表達出來的,也許正是所謂「悟」吧。

如果覺得不知所云就換一本你能理解的,從淺到深,慢慢培養感覺。


很多東西不需要實時就懂得吧。

年紀越大,越感覺小時候上學背的古詩實在太妙,偶遇某些場景,突然觸發某些思緒,想到一句或一段這樣的話,心裡有種"原來是這樣,原來可以這樣"的感覺,這大概就是這些文字的魅力吧。


讀書無非求修身養性,求知求識。若通俗書於己有益,那盡可去讀,何必拘泥名著不名著?讀書是次第而進的,感悟也是次第而進。讀於你有益的書,久而久之,會自然而入名著之門。


有些文章需要經歷才可以更加明白其中的意義,其實沒有必要那麼想那麼多,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沒有必要那麼糾結


如果看不懂就先別看,看了只能增加自己的痛苦。別勉強自己。不同的年齡會對不同的書籍有不同的見解。


有的,我小時候看紅樓夢也是一頭霧水,很多字都不知道是什麼,但是長大以後再去讀一遍,發現感悟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但是仍然會記憶起以前讀的時候是什麼感受的,這種感覺很奇妙。

並且有的時候即使讀不懂但是潛移默化下也許那本書已經給你帶來了影響,只是自己沒有發覺而已。


推薦閱讀:

會員風采|夏鼎:有美大、家更美!
為什麼就是做不到讓人滿意?
沒有如今的繁華,古時怎麼消遣?
拆解《3G資本帝國》第六章
讓你念念不忘的,是不是就是這個!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閱讀分享 | 名著 | 感悟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