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奇數總和大還是所有的偶數總和大? 煩惱多還是菩提多?

比如,1和2打架了,1去找3幫忙,3把2揍了一頓,2不服氣又去找4幫忙…………

第一個問題:

請問最後是奇數一方贏了還是偶數一方贏了。

第二個問題:

請問人死的時候是戒定慧幹掉貪嗔痴,還是貪嗔痴干翻戒定慧。是無明壓制了光明,還是光明照破了無明。


有倆數學符號,應該不超過初中二年級就學過,

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 ≌

嘿嘿嘿,參參參


「奇數」「偶數」、「貪嗔痴」「戒定慧」、「無明」「光明」,皆汝虛妄分別。

文殊師利。無明是菩提 是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言。

世尊。云何無明是陀羅尼法門。

佛告文殊師利。

以無有明 故名為無明。

以無明故 是故不生。

以無生故 無煩惱。

文殊師利。無煩惱者 是名菩提。本性清凈。無有著處 無有生處。

以是義故。文殊當知。如來常於處處經中。廣說無明菩提無二法門。

文殊師利。我昔已來不得無明。以是義故。我說無明。

文殊師利。是名無明陀羅尼法門。菩薩得是智法門已。得捷急辯。得利辯。得無邊辯。得不住辯。


應邀

佛法的真實意義,是引導眾生「離分別」。

你的問題還在「分別」中。


這兩個問題類似禪宗公案。故參吧!

疑參破定執著起用


。。。回答第一個……

首先,你要把自己的邏輯搞清楚,搞清楚自己想問什麼……

1.如何你想問,奇數中最大的大,還是偶數中最大的大,

回答很明顯了,無論奇偶都沒有最大的。

2.如果你想問的是,奇數數量多,還是偶數數量多,

回答也很簡單,都是第一類無窮大。而無窮大之間只有等勢不等勢的概念,沒有所謂一個比另一個多的概念。比如說,奇數的數量和全體整數的數量是等勢的。(不可以說,奇數個數多於整數,奇數數量少於整數)

而無窮大之間,有三類無窮大。

第一類無窮大,可數無窮大(可一一列舉)。例子:全體整數,全體有理數等。

第二類無窮大(與第一類不等勢),例子有全體實數。

第三類無窮大,例子有全體曲線。

3.如果你想問的是策略問題,那還用說嗎?看奇數、偶數怎麼干仗了……

所以,你說你想問什麼?

貼了高數的標籤,還貼了其他這類標籤,我怕別人都不來,不請自來了。

第二個問題,煩惱即菩提。

我對這話的部分理解是,能產生煩惱的,也能產生菩提。

苦惱源於因為自己本來心被植入各種觀念,別人不能把苦惱給你,必須要你先自己接受這些觀點。

然後你按照這些觀念,別人說了你一句,你想「這是在罵我」,然後讓你自己苦惱。

按照這些觀念,你思考自己的處境,你想「我只有一點錢,買不起房,我是苦的」,然後讓你自己苦惱。

……

「咸由自取,怒者其誰?」

然而,心本身無拘束,不必要、只會產生苦惱的、沒有益處的觀念自然可以不要。

遇到別人說你,你可以選擇不聽,可以想「他是在幫助我」,「聞過則喜」,而不是苦惱。


我覺得還是問宗教問題的xx(友善度)多。

從數學上說,奇數和偶數可以分別構成兩個集合。集合的運算裡面沒有單純比較「大」或者「小」的。

所謂煩惱和所謂菩提,都不是well-defined的概念。這個問題在宗教中尤為嚴重,你認為生活遇到某種煩惱(比方說失業,失戀),可能對於所謂的「大師」來說只是一種考驗(基督教的神考驗世人),或者是一種「報應」(佛教緣起性空),或者都是命運(道教,不如一起修仙)。也就是說,壓根沒有一個讓全人類共同認可的邏輯定義。討論的前提都不存在,何談多少?

所以說,遇到現實問題,請不要訴諸任何一種宗教!現實問題現實中有解決辦法,宗教問題是信那些怪力亂神自己弄出來的文字遊戲和邏輯遊戲,就讓他們玩吧!


有圈套的問題呀,考驗智商的時候到了。不行還是摘抄一段經文吧,「一切有為法……」等等。


哦,如果題主是自問自答,彰顯自己的知見,那我就不必回答了,此答也可以刪除了,然後那個湖畔觀荷,你也不必邀請了,因為那是愚夫我的分身,不好意思打擾你了 。

呵呵,一堆閑人圍著一位大師,加上一自問自答的,請問圍大師的閑人,這樣圍大師,可以讓你解脫生死嗎?請問自問自答者,這樣問問題,意思是你的知見可以讓你解脫生死煩惱了嗎?口頭空言高談闊論者,比比皆是啊。很不幸啊,這似乎是未來末法時代的徵兆。


推薦閱讀:

TAG:數學 | 大乘 | 高等數學 | 凈土宗 | 小乘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