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不進化成一生下來就能獨立生活的生物?就比如小雞一樣,一出生就能自己取食。

這樣省去不少麻煩 人類幼蟲實在太讓人煩惱


謝邀,這是不同生存策略在進化過程中經過選擇的結果。

生態學上有r對策、K對策的說法。親本哺育的投入不是白投的,這可以保證後代個體數少但是成活率相對高,允許漫長的學習過程和更大的腦容量。成長發育過程的長度和複雜性也決定了發育結果的優勢。

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得兼。人類爬到食物鏈頂端已經證明人類的策略在特定條件下最成功,像雞一樣一出生就能自己進食滿院子跑,那是落後的表現,只配被人殺了吃肉。

所以嫌麻煩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如果換成周圍的人都和雞一個智能(沒有侮辱雞的意思),麻煩不麻煩?何況現在很多人發育了十幾年,爹媽也沒少操心,表現還經常捉急。


如果我記得沒錯,題主你所說的那種一生下來就會生存技能的生物特性,正是人類進化好不容易拋棄的。

複雜的知識與技能,是無法通過基因遺傳的,只能通過教育與練習掌握。具體可例子可見狼群捕獵、灰熊捕魚,猩猩吃白蟻,砸堅果。


人類的進化優勢是頭大腦大,這樣的物種要通過相對狹窄的產道,必須在「不成熟」的時候就出生。也有理論說,由於人類的進化趨勢是頭越來越大,那麼「足月降生」的狀態也會越來越不成熟。


文兄說的隊

其實。。。。

想想猴子和猿的體型姿態你就發現他們的腿和盆骨更方便於分娩

而人類選擇的雙足直立行走後腿和骨盆的位置都變了 不利於分娩 同時 智利的進化大腦似乎也大了

所以人類進化的帶價就是 更加痛苦和危險的分娩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 提前分娩

在胎兒沒有過大的時候生下來 沒辦法提前生了 就只能由母親哺育剛生下來的寶寶 沒有任何生存技能的寶寶

基本上別的動物就沒這回事 小鹿出生後 母鹿舔舔小鹿 小鹿就起來了 活蹦亂跳的跟這母鹿走了

那個。。。哪吒。。。三年啊 下生就叫爹叫娘 出門欺負小龍去了 說白了 他就是足月的傢伙


沒必要。

每個成功的物種都是在所在環境中trade-off的產物。比如你要讓你的牙齒更堅固就需要更多的鈣,這樣骨頭的含鈣量就會減少,也就可能引起骨質疏鬆。所以在環境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只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再比如說,你要把一個孩子培養成一個鋼琴家,那你不可能又要讓他自己去下田農作吧。

作為靈長類動物角度,本來就沒有這種「傳統」,也沒有這個基礎。作為人種和人類,社會複雜化給人類更富有潛力的發育規律提供基礎,也就是「孩子你別管那些沒用的,先使勁學量子力學和人工智慧的聯繫,七大姑八大姨以及村裡的守衛者都在背後支持著你」。這也是人類嬰兒,特別是一歲之前,無論在智力和體質發育上都遠遠低於其他大部分哺乳類動物,同時青春期後與早年差距非常非常的大的原因。

還有社會學上有這樣的觀點,人類嬰兒的脆弱也篩選出了更會合作的群體或部落,更複雜的社會關係不僅對智力要求很高也促進了更複雜的意識形態甚至藝術,並形成良性循環。


沒辦法,誰讓留在娘胎里待了10個月,如果三年起步的話,你就能生下來「空手接白刃」了。


自然界中食草動物一類都是較少需要照顧,而且掌握生存所需技能很快,如出生幾十分鐘就能站立的牛羊馬鹿兔,而老虎獅子一類缺需要長期照顧與指導才能掌握生存技巧,鳥類中同樣如此。所以說如果人類的生活處處充滿危機,大人也無法提供好的保護,那麼除了滅絕,人類就只有在時間推移下變得適應生活,在短時間內掌握獨立生活能力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刊登在《自然》的論文,認為人類的壽命極限可能是115歲左右?
科研有哪些「大力出奇蹟」的例子?
《自然》雜誌歷史上經歷過哪些類似韓春雨NgAgo的事件?
被頂級雜誌(會議)拒稿是什麼體驗?
如何看待新聞《韓春雨基因編輯技術恐遭棄:數百基因中均重複失敗》?其對韓春雨本人將有怎樣的影響?

TAG:自然 | 《自然》Nature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