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金融資產交易所的相關信息,有什麼書籍推薦的嗎?
02-12
關注點:傳統金融資產交易所的玩法-撮合交易機制,門檻、風控關注點;互聯網可以給傳統金融資產交易所帶來什麼?非標轉標的瓶頸在哪?
謝邀,非從業人員,關注過該領域,簡單談談。金交所發展的歷史不長,最早的北金所、天金所的成立到現在也不過五六年的時間,因此各家金交所先後成立,除了原始的基礎資產交易,都在探索各自的創新業務。從撮合交易的角度來說,線上線下都有,如果受讓方多,就採用集合競價,例如遼寧成大在北金所受讓中華聯合保險的股權就是競價,溢價相當可觀。若只有一個受讓方,那就直接簽合同了。門檻是指各地成立金交所的門檻?還是產品交易的門檻?各地金交所由金融辦監管,國務院審批,因此成立金交所算是有點門檻吧,不過國內金交所已經很泛濫了,一個省好幾個的情況都有。至於產品交易的門檻,每個掛牌的產品都有說明,最低的門檻一般就是要成為人家的會員,會員機構散戶都有。至於風控,由於散戶畢竟是少數,合格機構對風險都有識別能力,交易所一般也不會有擔保服務。金交所風險的來源反而是推出的創新產品都遊走在監管的邊緣,例如首先由北金所推出的創新產品委債業務,後來就被銀監會否了,不過各地的交易所依然有此類業務,沒辦法,金交所普遍交易低迷,合規的產品要上,不合規的產品也要上,另一個例子是去年招財寶推出的私募債拆分轉讓,也被叫停整頓。另一方面,由於地方金交所是由各地金融辦自己監管,業務合不合規,各地自己說了算,沒有統一標準,一定程度上導致產品創新步履維艱。
以陸金所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線下金交所的業務,陸金所的lfex平台就是奔著金融資產交易業務去的。當然,除了lfex,其他的P2P網站也好,招財寶、網金社也好,更多的角色是將各種包裝過的非標收益權產品轉讓給散戶,並非真正意義地提供「交易所」服務,也就是說,不是提供一個平台,讓金融資產快速地流通交易。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於大數據和長尾效應,普通散戶投資者積少成多,力量不可小覷。當然,互聯網對地方金交所來說除了挑戰也有機遇。一方面金交所可以推出自己的交易網站,例如重慶交易所的向錢進,一方面可以跟招財寶等網站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北金所可以說是鶴立雞群,跟其他交易所走的不是一個路線,交易商協會指定的債務融資工具發行平台,這個業務獨此一家,所以互聯網有沒有影響也就無所謂了。非標轉標的瓶頸不太了解。有可能是監管層的問題吧,非標產品可能涉及銀監會、證監會、央行的多方監管,多方利益的平衡,不下決心很難有明確地進展。相關書籍不知道有沒有,上網找找資料應該都能了解。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互聯網可以使交易操作更加便捷,提交效率,增大客流量,打開知名度。有興趣可以看網址:http://www.qex.com
推薦閱讀:
※有哪些股災史?求盤點求漲姿勢?
※做交易怎麼才能戰勝90%甚至100%的人?
※如何評價「公安部25年來首次高調救市 調查10餘家機構」?
※如何為一家留學中介做業務拓展?
※知乎都有哪些優秀的金融類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