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誠信,撬動經濟發展大前途
最近一段時間,股市狂跌,幣圈斷崖,有些地方樓價也出現了增勢放緩或下跌。2018年舊曆年前,以往資本投資投機扎堆的領域表現慘淡。全球貨幣水龍頭被擰緊的負面影響初露猙獰。而這種狀況的出現強化了政府監管金融的憂患意識。於是,互聯網金融的升級版「現金貸」成為了政府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
與房貸、車貸等有明確資金用途的借貸不同,現金貸流出的資金沒有明確的用途,在收入水平不高而消費慾望強烈的年輕人們瘋狂使用下正醞釀新危機。年輕人便捷方式獲得的「現金貸款」,用於遊戲、吃穿旅遊等過度消費,不僅透支年輕人的信用和未來,而且由於其現金大多來自金融與資產管理機構的資產證券化,會積累孕育新的金融風險。比如,把抵押貸款資產證券化後賣出,雖然機構可以獲得大量資金,但抵押貸款本身的信用評估、風險控制一旦不到位,在層層轉賣下很容易出現類似2008年美國次級貸款的國際金融危機。
要知道,因不良資產被披上層層外衣而誘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其影響至今並未完全消除。假若當時投資家銀行家能夠遏制住內心的貪婪,剝開次級貸款的外衣,及時發現並公開金融風險,也許就不會發生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了。可惜,他們都沒能擋住貪婪,更是在貪婪誘惑下把讓其恐懼不安的不良資產烙印上諸多金融權威人士都看不懂的衍生創新後再次賣了出去。
對資產證券化核心資產的信用監管不足、貪婪支配下的監管動力不足,成為發生2008年次貸危機的關鍵因素。這無疑為近年來國內每年增速超過60%的資產證券化敲響了警鐘。市場大潮下,加強對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的監管刻不容緩。依託對個人、法人信息的採集、分析和評估,建立風險預警、誠信評價和事後風險控制,成為資產證券化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安全閥門。
好在,時下政府已覺察到了這一點,開始著手布局建設金融防火牆了。近年來政府及工商、發改等部門已構建了企業法人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網站,開始著手建立個人徵信體系,以充分發揮政府常提到的「聯合獎勵與懲戒機制」,讓公民、法人中的守信者得獎勵、失信者被懲處。國家層面,央媽牽頭下,占股36%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攜手阿里巴巴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一起組建了百行徵信公司,從事個人徵信業務。繼「銀聯」、「網聯」之後國家主導的「信聯」也橫空出世了。
大數據技術運用下,一個橫向貫通個人及市場主體和政府、縱向連接中央和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的數字化社會誠信體系正在形成。每個人,每個人開辦的企業,都會被採集相關信息而納入到這個體系中去,為其分析能力的成長貢獻養分。
人與市場主體,消費者與生產者,在這樣的信用體系監管下,其信貸償還能力、生產和消費的不良信用記錄、未來能有多少現金流,等等都會被計算出來、一覽無餘。依託這些專有信息,資產證券化的核心資產信用風險,也會被剝開神秘面紗,跳出金融家的精心包裝,在世人仔細打量和斟酌中進入市場。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將被很大程度地降低。
這對那些未來可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走向證券化,無疑打了一針強心劑。在這樣的信用監管體系下,國內資產證券化的發展速度在現有基礎上很可能會再加速,以激活大量沉澱資產,提高資產收益率,向社會提供更多資金,用於滿足貨幣水龍頭被擰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需求。
去槓桿、土地財政下降、債務償還集中期這樣的特殊背景下,資產證券化很可能成為地方發展經濟募集資金的重要渠道。
此時,誠信體系建設的監管能力與服務經濟發展的融資能力得以充分體現。政府監管與市場繁榮發展的良性互動表現得淋漓盡致。
(完結)
封面圖片授權基於CC0 協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