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治國,五年解體》第四章:搞個大新聞

【讀前提示!!!】

本文由原著作者授權 @六厘五 轉載至知乎專欄

根據原著作者要求,不用在文章開篇點名致敬其本人,轉載後的文章內容介紹、評論回復和引起相關內容困惑等問題,均由轉載者 @六厘五 負全責】

題頭圖是由原作者挑選的......

【特此說明!!!】

后土降臨的第二個千年,也就是公元前8000年。華夏人當中開始普及起了曆法。曆法的起點以后土降臨之日(公元前10000年)算起。按照后土的習慣採用一年365天,每四年一個潤年,一個月30天左右,潤年二月加一天,分十二個月等等後世曆法。只有每個月的具體開始時間因為后土受機身認知水平局限無法考證而大致按照季節重新設立了一遍。其他和21世紀的曆法完全相同。在后土降臨的這個世界是史上最早的曆法。日曆被刻印在泥板上。以提示時間。取代了依靠后土本人記錄時間來分辨時間提醒為四季變化做準備的慣例。

由於過度擴張,不足百萬的華夏人分布在面積相當於半個俄羅斯的土地上。龐大領地上的定居點普遍只有幾十人左右的規模。所謂的城市也不過寥寥上千人。雖然因為小麥逐漸從中東傳入,人口開始逐漸增長。但仍然很稀少。在提早進入銅器時代後,由於天然銅質地軟,后土又不知道青銅要如何煉製。因此卡在了銅石並用的時期很久。雖然通過不斷將千年中出現的發明家等人才不斷派下去輪迴。但是畢竟只有通過夢境,輪迴後的人才能接觸到潛意識中前世的記憶。限制了發明創造新事物的進程。而且過度地少人稀的情況下知識難以交流和擴散,也沒有足夠的人力去將大量試驗品製造出來試錯,製造了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開採鑄造購買。因此在摸索了半個千年的時間,又用了另外半個千年的時間去普及,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才緩緩跨入青銅時代。雖然從降臨開始用了3000年才從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但是仍比其他國家提早了將近3000年左右。

在經歷過了青銅時代半個千年的探索後,后土終於用初中歷史課本上提到的破布、漁網、樹皮經過不斷嘗試,製造出了類似蔡倫紙的東西。她終於可以將很久以前教給部落頭人,但限於泥板、羊皮、竹簡、木片、布匹之類的其他書寫材料過於不方便或昂貴。所以一直只流傳在最上層的用於記載重要事件的漢字普及開來了。有了蔡倫紙,雖然還不可能普及到每個人可以隨便用。但是至少各個部落的知識分子都能夠大量使用。分布在歐亞大陸上的眾多華夏人分支都可以很方便的交流和傳遞知識。

雖然很早之前華夏諸部落就操使同一種語言。但是隨著時間推進。如今的華夏人已經分布在比利牛斯、阿爾卑斯、多瑙河以北的歐洲,札格羅斯山脈以西,興都庫什山脈、波斯灣以北,天山、阿拉套山、薩彥嶺、葉尼塞河以西的亞洲。各個地方都開始產生方言,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差距將會越來越大。因此類似古典拉丁語,雅言這樣的通用語言就顯得很有必要。雖然后土通過託夢給部落頭人和各個知識分子普及現代漢語。但是由於后土本身出身於口音偏重的南方地區。即便是她本人都各種前後鼻音、翹舌音不分。因此她教出來的學生都是一口充滿胡建味的普通話。她很慶幸自己不是山西人,不然教出一股大陳醋味的額,額,額的學生那也太囧了。

在南方的伊朗高原,華夏人驅逐了生活在伊朗南部的土著埃蘭人,像歷史上一樣將他們驅逐到印度和矮黑人混血形成達羅毗荼人,並成功的在伊朗種植桑樹,生產出了生絲和絲織品。開始在華夏人內推行寬袍大袖左襟右衽的服飾取代麻布和獸皮的原始服裝作為正式禮服。不過,受到後世審美觀的影響,后土推行的服裝可不講什麼狗屁形制。廣袖收腰,總之怎麼好看怎麼來。被形制控們噴成影樓裝的服飾在這個時空是正統漢服,從9000年前起就是正統到不能再正統。

隨著時間推移,后土對於強行拔苗助長,推行新科技感到越發吃力。她的專業是醫學,對於工業、社會學等等方面幾乎一竅不通,唯一的印象來自於各路不靠譜的網文和地攤資料。基本上等同於什麼都不懂。雖然讓華夏文明的步伐往前推進了幾千年。但是科技是會擴散的。雖然因為時代限制,科技不可能像21世紀那樣迅速擴散。但是在以千年為單位的時間裡,其他文明即便不擴散也終將掌握這些技術。后土想要繼續將科技進度提前也有心無力。華夏的技術優勢很難繼續保持下去。因此,她必須要為將來做準備。雖然有華夏文明有先發優勢,畢竟工業革命之前的科技發展無比緩慢,各大文明也都經歷過停滯不前甚至衰退的情況。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后土都會嚴陣以待。她必須要想個辦法。

后土飛到太空中,在近地軌道觀測這個世界。在西亞,有些古老的城市已經建立了起來,由於技術擴散,兩河流域的民族已經掌握了銅器的使用。在尼羅河兩岸,原始的農業已將開始發展起來。小麥被種植在尼羅河泛濫過後的土地上。作為人類走出非洲的第一站,最早進入定居生活的古人在此地發展出了璀璨的文化。

雖然在后土的影響下蘇美爾和埃及等中東文明不會成為地球上最早的文明(這個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是后土統治下的華夏文明)。但仍然不容忽視,在印度,被驅趕到當地的埃蘭人和印度土著混血產生的達羅毗荼人在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建立了繁盛的城邦,印度廣大的平原和豐富的自然產物養育了龐大的人口。飛躍天山和太行山。被空出來的中原大地上。南方的河姆渡文化等百越人開始北上,東北亞的老亞洲人殘部也開始南下。雖然因為地理封鎖和外界缺乏交流導致發展延後。但是地理屏障也保護了這裡的文明可以免受外界侵擾,安心發展。華北平原這塊巨大的平原註定了會產生一個龐大的群體壓制東亞地區的其他勢力。不論最後是哪方勝利。對於華夏來說都是個威脅。

回到華夏文明的領地中,后土靜靜的看著這個時空的華夏人,由於融合了許多古印歐人俘虜和生活環境因素的影響。這個時空的華夏人的外表更偏向於芬蘭人這種以亞洲人父係為主融合了大量印歐人的歐亞混血民族,雖然經過后土的精挑細選要少了很多歐洲人缺點和保留了東亞人很多優點。看著這副「雅利安人」的容貌,后土突然靈光一現,她要搞個大新聞。印歐人曾經發動過多次大規模的入侵,摧毀了四大文明中的三個。改變了大半個歐亞大陸的人種。人多力量大。後世中國即便崛起了也不得不面對大半個世界的大半人口都是印歐人的事實。那麼現在印歐人不存在了。那就換成華夏人來入侵世界吧。趁現在時間還早,提前佔領這個世界的大多數地盤,造成既定事實。就算被後來居上了也能憑藉巨大的體量和對手硬耗。征服更廣大的世界。這不就是自己當初發動西遷的目的么。那麼來提早將目標實現一半吧。完成了大入侵之後,剩下無法入侵的區域就算出現什麼後起之秀也泛不起什麼波浪了。在遍布世界的華夏人的包圍中慢慢的被吞噬。

后土開始給諸多部落下達神諭。華夏人的世界征服之路即將開始。所有人各就各位。開始努力造人。在準備大入侵的數個世紀里方便入侵的維京龍頭船也被發明出來。戰車、青銅馬鐙等等馬具也被發明出來。后土本人的微操技術也在諸多軍事家的幫助下發揮進一步的威力。古典軍國主義體制的動員制度也開始逐漸建立起來。新的戰術和武器開始出現。大量的華夏人開始往邊界遷移。一切的一切都為了最終的華夏大入侵做準備。

在將近1000年的準備後。輪迴歷4000年(公元前6000年)。各種條件終於具備完全。600萬華夏人中的三分之二集中在伊朗阿富汗和保加利亞這些華夏人領地的邊界。大部分部落都裝備了青銅武器和馬以及船隻,部落的制度也被改革成適合擴張的體制。入侵的諸多部落的共同領袖作為軍事主官和與后土娘娘溝通的大祭司被稱為「王」。王不在像部落聯盟時期一樣靠群體部落選舉產生。根據權利穩定傳承的需要。王指定人選直接繼任王位。(有個明確的繼承人肯定比不知道要怎麼站隊內部撕逼方便),除非犯下打錯,否則不會被后土廢除。王不再是聯盟領袖。而是實行戰時獨裁的最高長官。王管轄下的其他部落必須絕對服從王的指令。否則將會被視為叛族、逃兵遭受懲罰。每個王分別管轄一個入侵方向的部族。相當於戰區總司令。

后土將入侵的華夏諸部分為幾個部分分頭入侵,雖然這樣會導致華夏人分裂成幾個不同的部分,但是肉終歸還是爛在自己鍋里。第一個部分最輕鬆,向西繼續擴張,徹底消化整個歐洲。將來則負責繼續跨過狹窄的大西洋殖民美洲。這個部分暫定將成為華夏人的主體。是華夏文明最大的分支。第二個部分則南下印度-東南亞。由於印度龐大的土著人口和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消滅和同化土著都比西線更加困難。第三部分是中東-非洲線,這裡的文明最發達。而且在經過后土偃苗助長之後的技術擴散,這裡的土著已經建立了相對牢固的政權和較高的技術。入侵將會相對困難。不過有歐洲線方面的支援,應該能減輕一些壓力。最後是東亞線。這條線的部族最苦逼,后土甚至不要求他們打敗什麼人,只要求他們在天山南北和河西走廊開枝散葉。在當地定居下來。為將來的對中原故地的再征服運動提供支援。

駕駛者龍頭長船和戰馬的華夏武士帶領著成千上萬的部民殺入世界各地。他們從海上來,從陸上來。從四面八方湧向那些燦爛的文明。將城市變成瓦礫堆。將被入侵者貶為奴隸或是徹底吞沒。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民族分布,用時髦一點的話就是促進民族團結,除了黃河和青藏高原以東的東亞以及中南半島以外,全世界都被華夏人所統治著。史書上稱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遷徙-入侵稱呼為華夏大征服。

推薦閱讀:

TAG:言情小說 | 網路小說 | 歷史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