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生存法則,只有愚鈍者才覺得無情

說了那麼多「職場」的乾貨

零零散散,也出了幾篇爆款

但一直沒有很體系化這些知識

且沒有告訴大家,這東西是什麼原理

到底該在什麼地方運用,能有什麼效果

其實「職場」的知識無非以下幾類:

Part1:職場新人——進入職場前的準備

(1)職業規劃類別

(2)簡歷準備

(3)面試技巧

(4)職場新人規則

Part2:職場達人——進入職場後的升級

(1)職業發展類別

(2)工作技能類(周報、會議記錄)

(3)職場規則類

(4)升職加薪類

Part3:資深職業人——職場的涅槃

(1)職場人自我修養類

(2)人脈管理

Part4:其他:

(1)有關瓶頸期

(2)有關轉行

(3)有關跳槽

(4)有關自我成長與提升

(5)有關團隊管理

(6)有關同事相處

(7)辦公室政治

(8)工作生活平衡

(9)如何談薪酬

Part5:案例:

(1)職場黑名單

(2)職場經歷分享

近期又跑到很多企業和他們的員工以及HR聊天

發現很多企業當中其實都有很多默認的職場規則

有很多人剛入職場的時候

Diss天,Diss地,Diss全世界的規則

但結果往往是撞的頭破血流,滿身創傷

於是聰明人開始適應規則,學習規則

他們在職場上的道路少了很多障礙

相反依然有一波人,藐視規則,我行我素

這種人不是天才就是傻逼。

因為隱藏在這些規則背後的不是強權不是蠻橫無理,而是赤裸裸的人性

如何在職場中真的好好做事情

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價值

不受過多外界干擾?

你需要適應規則,學習規則的同時

利用規則

今天和各位分享:

Part2:職場達人——進入職場後的升級

「(3)職場規則類」的4個小點

一、 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翻譯到職場就是:

遇到規矩別忙著執行,好好想想這個規定是誰定的

過去我聽到有什麼規矩,不管是明規則潛規則,第一反應都是服從,然後努力做到讓自己符合規則,卻很少去想規則本身的問題

而一位老司機這一句話點醒了我,以後我每次遇到那些所謂的「規則」,都會細緻的拆解一下,搞清楚這個規則是誰定的,背後目的是什麼,然後我發現自己就像開了掛一樣。

舉個戀愛中的小規則:女孩子都偏向喜歡年齡比自己大的男生,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男生,當然了,還有帥哥。

有段時間我的小兄弟喜歡上了自己活動認識的一位小姐姐,小姐姐先他兩年工作,現在已經是一位項目經理,而小兄弟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

我的小兄弟絕望的對我說,果老哥,我怕是完犢子了,小姐姐不會看上我的。

我說不著急,跟我好好想一想,這個擇偶規則背後的目的和邏輯是什麼?

年齡大一點——閱歷豐富。

成熟穩重——能夠更加體貼,更少情緒化,照顧女孩子的情緒,進行有效關心

經濟條件好——能夠給女生提供更優質的生活——讓女孩子更有安全感

帥哥——這個那無需多言了,你要是非要抓核心需求,那就歸結成帶出去有面子或者看著順眼吧……

那你雖然表面看起來都不符合,但是真的沒救了嘛?no no no

  • 你的思想程度比同齡人要深刻,而且一直跟著我從大學開始搞事情,接觸過的人和事一點兒都不比小姐姐少,所以閱歷你過關,你只需要在接觸中展現出來你的思考見解,然後多關心小姐姐,留心她的生活點滴,

——那麼成熟+有效關心get√

  • 雖然你經濟條件還沒起步,但是你可以展示你的上進心,讓人覺得你有潛力,未來一定很不錯,雖然不是績優股,但是咱當一個潛力股

——那麼安全感get√

  • 多拾掇拾掇自己,多接觸一下小姐姐,增加見面頻率,混臉熟,人是越臉熟越忽略相貌看內涵,而且你本身雖說不帥也不醜

——那麼看著舒服get√

所以你怕什麼?去吧!

結果三個月之後,我的小兄弟抱得美人歸,現在已經在訂婚了。

再舉一個例子:過去的老闆說以後上下班必須打卡,然後每次開會要有會議記錄,原來能直接溝通的事情要改成和項目負責人交流彙報才能和具體人員溝通。

當時規定一出,員工們都嘀咕說有毒啊,一個小公司這麼費勁幹嘛,還是以前舒服

但是我想了想,老闆這麼做的目的,肯定是希望原來隨意的辦公模式改變,更加職業化專業化,說明我們公司已經度過了最開始那段野蠻生長自由發揮的階段了,做事需要更嚴格和規範。

那以後和老闆彙報工作,雖然他不說,但是我都會做成很規範的報告形式,按照專業的模板進行分析和總結,而且還專門學習了ppt的製作,力求彙報時體現出規範和嚴謹

果然,老闆很快發現了我,開始讓我接手一些項目,然後遇到事情也開始主動找我討論,沒多長時間,我就干到了那家公司的銷售總監。

所以你看,遇到規矩時,別著急去遵守,也別著急去不滿,任何規矩的制定,背後都體現了制定者的內心需求

而透過條條框框的規矩,直面制定者內心的想法,

能夠更加準確的滿足制定者的需求,

讓制定者滿意。

所以我現在遇到什麼規則,

都習慣性的問自己幾句:

  • 這個規則是誰定的?為什麼要這麼定?制定者的身份是什麼?
  • 制定規矩想要達到什麼目的?這些目的反應了什麼需求?

  • 這個規則會觸碰哪些人的利益?又有哪些空子可鑽?是不是這個規則我必須遵守?如果不遵守,我需要做些什麼?

在執行規則前,先好好的讀讀規則,你會突然發現有不少新的想法

規則背後隱藏的東西,是一個個人心

二、干好,活;才能,干,好活

我現在公司的名字就叫「干好活」,

這源自於我的合伙人「瓜姐」和我說過的一句話:

先干好,才能活。

——認真做每一件事情,才能存活

到最後,才能,干,好活。

——可以挑「好的活」去做,即挑更有價值更有成長性的工作

公司招一個人進來,唯一的原因

就是希望這個人能給公司幹活,提供價值

如果啥事兒都干不好,關係再好,溝通的再無障礙,

也很容易被降薪被開除。

這就是所謂的干好,才能存活。

同理當你可以干好,且存活的時候,

自然就可以和領導要求升值加薪轉崗,

也就是所謂的「干,好活」

但,如果前者沒做到,再提後者的時候,

是不是沒那麼有底氣了?

三、解決問題優先於解釋問題

工作出了問題,老闆劈頭蓋臉的罵你怎麼辦?

第一反應是解釋為啥沒幹好對吧?

第一反應是告訴老闆原因對吧?

第一反應沒有錯,這是天性

但如果只有第一反應,

就和普通原始動物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除了解釋問題之外,

你還需要告訴老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要不給出解決方案,

要不給出優化建議,

要不給出可控的,以後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的預案

總之,老闆只看結果,老闆需要你解決問題。

解決永遠比分鍋更重要

四、尋求最有價值的KPI

我有個朋友,在一個創業公司做運營。

月薪5000,快一年都沒漲過。

他總和我抱怨,說他做的最多,乾的最好。

整個公司就她一個人干實在活。

老闆也明白,經常誇他,可是就是不漲薪。

我當時就問了他兩個問題:

你們公司是怎麼賺錢的?

你做的這個事情,有沒有幫助到你們公司賺錢

他當時傻眼了,竟彷徨了幾分鐘,不知道說什麼。

原來他的公司是一個ToB端的公司,基本核心業務就靠老闆和甲方談判,而他做的那些形式上的運用工作,對於談判的幫助微乎其微。

也就是說,他的KPI對於公司來說,基本可以算作是無效KPI,雖然有著所謂權利,但是乾的是和價值鏈完全無關的事情。

當你做啥事兒,

不會影響公司現在賺多少錢

未來賺多少錢的時候,漲薪的可能等同於0

所以不論做什麼職位,幹什麼工作,

一定要尋求自己有效的KPI

要不問自己,要不問老闆,

要不問果老兄

我給你解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四個小點了,

你理解了嗎?歡迎在文末底部留言

和我交流探討:)

「新媒體撈金幫」橫空出世後

報名的人數非常多

且效果很不錯

同時有很多人也和我說

我不是想轉行新媒體

但是你果老兄的職場論我也同樣很感興趣

很想特別系統的學習

怎麼辦?

所以我開了這樣一個社群「職場與人性」

關於職場、人性、自我成長提升

關於我的掏心窩子的話

只要加入《果老兄聊職場與人性》

我的所見所思所想

都會第一時間在這個社群里更新

全是多年經驗的心血之作

玩法如下:

1、內容相關:職場、情感、人性、個人成長、各種陰暗面潛規則大揭秘,資源對接與置換,內推信息,企業實習試用機會,行業交流

2、果老兄講職場的全套視頻以及文字課程

Part1:職場新人——進入職場前的準備

(1)職業規劃類別

(2)簡歷準備

(3)面試技巧

(4)職場新人規則

Part2:職場達人——進入職場後的升級

(1)職業發展類別

(2)工作技能類(周報、會議記錄)

(3)職場規則類

(4)升職加薪類

Part3:資深職業人——職場的涅槃

(1)職場人自我修養類

(2)人脈管理

Part4:其他:

(1)有關瓶頸期

(2)有關轉行

(3)有關跳槽

(4)有關自我成長與提升

(5)有關團隊管理

(6)有關同事相處

(7)辦公室政治

(8)工作生活平衡

(9)如何談薪酬

Part5:案例:

(1)職場黑名單

(2)職場經歷分享

3、果老兄的生活感悟

4、果老兄即時答疑和分享

5、每月組織主題分享,

優質內容提供者可獲得大紅包(現金獎勵)

6、好書推薦以及分享(附上免費電子版下載鏈接)

一年365天,1天1元共365元

一年後你再來看自己成長了多少

果老兄陪你見證你自己的成長

掃碼直接加入

或添加微信:ahugo9479諮詢後加入

《果老兄聊職場與人性》

對你的成長,升職,加薪,

人性,社交,人脈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意義

童叟無欺,我們知識星球見咯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工作,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拿到年終獎就辭職,是中國式職場的悲哀
歐洲貴族階層瘋傳的六條黃金法則,影響你一生!
在職場中,你若要想成為獅子,就要待在獅群!

TAG:職場 | 轉行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