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輔導孩子作業為何成了一場戰爭?丨親子

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拆書幫(ID:chaishubang)

為了加入拆書幫,6位小夥伴經歷了一個月的緊張學習,完成了30個拆頁的練習。終於可以打怪升級了,大家選我做教育長老,瞬間感覺責任重大,同時也害怕不能勝任——因為平時輔導自己孩子都做不好。

上周日晚上,圖圖練習吉他彈奏《龍的傳人》,這個節奏我比較熟悉,自然也就能聽出個一二三來,也就想著指導他一下。

彈完一遍,我聽出他由幾個地方彈錯了,音不準,還有節奏不在點上,就說:「你自己打節奏了嗎?再來一次!」

圖圖有點不情願,但還是又彈了一次,這次錯的更多了。

「你能不能用點心?就這效果能給老師發嗎?」

圖圖停在那裡不彈了,眼眶也濕潤了,我更是火大,「不想練就算了!」轉身就離開了。

不知道其他家長或老師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目的都是為了對方好,想在對方學習時給到一點輔導,但我們一出手,對方就出糗!這是哪裡做錯了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找到了全球暢銷50餘萬冊的,被翻譯成22國語言的,教練與領導領域首屈一指的經典書籍《高績效教練》。

在原書的P37-38,看到這樣一段內容:有效的提問。

《高績效教練》

如果命令一個人去做他需要做的事,反而不能產出我們所需要的結果,那麼什麼會讓我們達到目的呢?讓我們嘗試問一個問題。

?「你在看球嗎?」我們會如何回答?也許我們會辯解,也可能會撒謊,就像我們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問我們是不是注意聽講一樣。

?「你為什麼不看著球?」我們會更加辯解,或者再加上一點兒分析。「我在看球。」「我不知道。」「因為我在想我的握桿動作。」或者更誠實的,「因為你讓我分神並令我緊張。」

這些問題效果都不好,但請想想如下問題的效果

?那個球朝你飛過來的時候,是朝哪一邊旋轉的?

?當球這次過網的時候,高度是多少?

?這一次,或每一次它反彈起來的時候,它會旋轉得更快還是更慢?

?當你第一眼看到球旋轉時,它離你的對手多遠?

這些問題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出發,它們創造出了其他問題或是命令不能實現的四個重要的效果。

?這類問題促使球員觀察球,否則他們無法回答此問題。

?球員會比平常更加集中精神,才能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因此提供了更高質量的輸入。

?這些答案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判斷性的,因此沒有自我批評或是傷害自尊的風險。

?我們的教練有一個意見反饋圈,他們有能力確認球員回答的正確性,因此了解球員是否聚精會神。

看到這裡,讓我對教練和輔導有了全新的認識:在輔導別人時,相比較於命令的方式,通過提問的方式更能激發對方的覺察力和責任感,能讓他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原文給出了兩組提問方式,「你在看球嗎?」屬於封閉式的問題,對方只能用「是」或「否」來作答,而不能有進一步的思考。

「你為什麼不看球?」這種帶有批評意味的問題容易引起對方的防禦心理,甚至是抵觸情緒。

後面一組的四個問題則實現了促進對方思考和觀察的效果。這一組的問題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開放式而非封閉式的問題,如「你覺得剛才的動作有什麼地方需要調整?」這樣的問題需要描述性的答案,也就需要對方細緻的觀察;

第二,以尋求量化或收集事實的詞語開始,比如「什麼」「何時」「誰」「多少」;

第三,專註於細節,如:「高度是多少?」「有多遠?」等,可以讓對方專心致志、保持興趣。

在軍隊,我們往往見到簡單粗暴的教練方式,就是直接的命令,那是因為軍隊需要的是服從命令聽指揮的軍人。而我們今天討論的是針對個體技能等方面的輔導和教練,需要激發個人的覺察,需要考慮個體差異。即使在軍隊,對於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也會有類似這樣的教練方式來激發個人的覺察。

以此來反思自己對圖圖的輔導:我使用的都是封閉式的問題,而且確實帶有指責和批評的意思,甚至帶有否定的意味在裡面,也就難怪孩子會委屈了。

如果今天再來,我應該這樣問:

「第2小節的第3拍是什麼音?」

「這首曲子是什麼拍子的?」

「怎樣就能更熟練一點點呢?」

「怎麼做可以保證整首曲子的拍子不會亂呢?」

目前,大家推選我為分舵的代教育長老,我有義務帶領大家一起朝著拆書家的目標邁進,要督促大家按時完成各項練習,要對小夥伴提交的預備表進行點評,我計劃試用一下書中學到的教練方法。用以下一些問題來引導對方自己發現問題並改進。

?你本周的目標是什麼?計劃完成其中的哪幾項內容?每天的具體計劃是什麼?

?目前有什麼困難?要如何克服?今天的任務完成了嗎?什麼時間可以完成?

?你認為自己的預備表哪裡還可以改進一下呢?

?你的每個環節準確需要幾分幾秒?

?I便簽的3W1H是如何體現的?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是如何考慮的?

?A1便簽哪些地方對應了原文?

?A2便簽是如何體現SMART原則的?

……

到這裡,是不是對拆書幫有點好奇呢?最後就來介紹一下:

拆書,並不是字面上的把書拆散,而是通過把書中的知識經過三個步驟的拆解,轉化成學習者能力的一個過程。

這三個步驟就是我們的RIA拆書法,R就是我們從一本書找出能解決學習者實際問題的內容,通過I就是現場拆書家現場培訓式的講解和促進,引導學習者把書中知識和工作生活實際相聯繫,進而轉化為學習者的習慣改變或能力提升。

這就是拆書法的核心——拆為己用。運用,也是成人學習最重要的目標。

拆書幫就是學習愛好者自發組成的一個成人學習社群,稱作拆書幫學習者俱樂部或分舵,目的是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習愛好者成為拆書家。

成為拆書家,不僅可以提升自身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更多人一起學習。

拆書幫,我來了,我在這裡等你!

輔導孩子作業,記得默念:親生的親生的!


推薦閱讀:

不要輕易批評媽媽的脾氣不好哦!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性與情愛啟蒙教育
我家寶寶對吃不感興趣,常把食物當玩具,怎麼辦?
媽媽,如果不是為了你,我根本就不去上學了!

TAG: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