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事

日子過了太久,故事的輪廓就開始模糊。每個人都有故事,傾瀉在酒後不明的夜裡,或者在濃妝艷抹的女郎身旁,或者在空廖的一片土地。人們習慣把話語寄托在無法打擾自己的形式地點,收拾心情,又彷彿毫無心事地回歸日常。

如果事事有果,怕也是一憾,最佳不過心中有二三事難以化解,歲遷月奔,在心中愁濃成酒,留在棺材板下獨自斟酌。

「有故事的女同學」這個說法流傳開來,「故事」便成了個中達人極其偏愛的造詞。在什麼社交軟體上提交些語焉不詳的文字,妄圖在迷濛中傳達連自己都不清楚的什麼意義,文下評論無一不引起共鳴,在並不寂寞的夜裡裝作互相擁抱。如果能擠出眼淚那是最好,加上對社會形勢的評判和生活真諦的探索又搖身一變為現代寫實,不知該說無知還是可笑。

曾無意與一個酒吧老闆同行,杭州十日,留下極深印象。就像書中所描述的理想大叔一樣,紳士而內斂,溫柔而有度。相與夜聊,雜七雜八,天上地下。大叔的無數故事在夜裡結成霧,凝在欄杆上,便使欄杆潮濕得要滴出淚來。鬱結嗎?並不。眾生百事,很多事情本就無解,何必鬱結?當晚月色空明,我的心不由墮墮直至沉於靜海,方才明白,不得解,又何嘗是一件壞事?

怕是現代人事事都過於恐慌,必要得出解來才能安心。他們相信血型影響性格,期望星座指明方向,他們把雜誌扉頁的心理測試做了一遍又一遍,直至得出自己是個什麼什麼樣的人格。於是安心——是因為這些,我才會這樣做事哦。給自己有心或無心做得的事找到了「理論依據」,他們便也就安心。如若不得,則內心惶恐,生怕自己對自己所謂的「人格」不甚了解,便又拚命將自己向「雙重人格」「抑鬱症」等靠攏。可是何必?知是無果,解無必得。不解的二三事就暫把它留住。哪怕再不盡人意,哪怕再羞於承認,亦是自己所做,無囿於「人格」所得,我誠是不懂這又有何不可?

希望老去,曳於搖椅,回眸反想,腦中樓宇裝載一生故事。其中隱秘閣樓,有我終也不解的二三事,寂寞時把玩,鬱結時寄託,欣然時開脫。望我終也不知,在這二三事上厚藏了我十歲、二十歲、三十歲直至不惑、古稀、耄耋的個中不停思索,看到我十歲的心碎,二十歲的流淚,三十歲的眉結,還有不惑的通透,古稀的不囿思索,耄耋的輕笑。

我望這二三事與我永存,直至我不復存在,亦成為我不滅的寶物。


推薦閱讀:

如何做到理性卻不招人煩,感性卻不被人認為是矯情?
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都有哪些不同?
你是否見到過純理性或是非常理性的人?
人一定要長命百歲人生才有意義嗎?怎樣的生活才算精彩不枉此行?
如何成為理性的人?

TAG:散文 | 感悟 | 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