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車第一大案閃電結束

雷剛 問耕 發自 LZYY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科技界最受期待的交鋒、無人車的世紀大戰、矽谷最大的庭審案件——谷歌和Uber之間的生死對決,突然閃電一般的結束了。

去年1月,谷歌突然向Uber發難,指責後者設局盜用了自己的自動駕駛關鍵技術。隨後雙方的矛盾不斷升級。去年10月,谷歌據此向Uber索賠10億美元現金。

在這場爭執之中,谷歌一直步步緊逼,不斷拋出新證據,最終不但把前員工萊萬多夫斯基從Uber逼走,連Uber CEO卡蘭尼克也交出了公司的控制權。

似乎這些都不能讓谷歌滿意。

本周一,案件正式開庭審理。

然而庭審遠沒有影視作品中那般精彩,包括卡蘭尼克在內的多名證人輪番出庭,雙方律師就伺服器、激光雷達、硬碟等細節展開激辯。

不過直到周四,雙方都沒有證明Uber到底有沒有從谷歌盜取14000頁機密文件。

然而這場看似要僵持下去的庭審,卻突然在第五天閃電般的結束。

雙方和解了。

當然代價是Uber拿出0.34%的股份送給谷歌。這些股票價值多少?現在Uber是一家未上市的公司,所以這個價值要看你給Uber多少錢的估值。

大概的價值區間是:1.53億美元~2.45億美元。

這跟谷歌當初的10億美元訴求相去甚遠。據內部人士透露,谷歌周二曾經提出一個「大幅讓步」的解決方案:Uber賠5億美元,這事兒算完。

不過Uber沒有同意。

沒想到幾天之後,谷歌最終接受了再次大幅砍價一半的和解協議,當然還有附帶的條款,以後Uber的無人車要被嚴格監控,以確保沒使用谷歌的技術。

一個鬧翻天的案子,就這麼結束了。據說,本案陪審員有點失望……

不尋常

不尋常的結局,一定有不尋常的原因。

Uber為什麼同意賠錢?

首先是谷歌的不斷降價,從10億美元,降低到0.34%的股份。最終這個代價,Uber現任CEO覺得非常划算了。畢竟,這是上任CEO留下的爛攤子。如果繼續打下去,有可能還要持續數年,耗費金額同樣不菲的訴訟費用。

前不久,Uber獲得軟銀投資時,給對方打了一個打折扣,所以這筆0.34%的股份,其實目前價值其實也並不大。谷歌2013年曾2.58億美元入股Uber。

了結這樁官司,Uber新管理層就算是跟過去清算完成了。明年,Uber啟動IPO上市計劃時,就不用擔心自己的道路上埋著一顆谷歌的地雷。畢竟這個案件的最可怕結局,就是Uber的無人車計劃整個被粉碎,進而丟掉整個未來。

當然最想把官司打下去的,就是前任CEO卡蘭尼克,不過現在沒機會了。據說其實谷歌也沒提出什麼新的證據,Uber還沒正經展開辯護。

谷歌為什麼同意和解?

其實谷歌手上實打實的證據也不多,來來回回還是之前公布過的那些。現有證據只能說明萊萬多夫斯基下載了谷歌的機密文件,而卡蘭尼克知道這件事。

萊萬多夫斯基已經聲明,不會在法庭上自證其罪。再打下去,谷歌也沒有十足的勝算。陪審團的意見畢竟難以預料。而且有可能傳喚谷歌創始人佩奇出庭作證,他可不是一個喜歡拋頭露面的人,尤其是這樣的場合。

更重要的是,時代不同了。

那個一項關鍵技術,就能決定無人車格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一個優秀的激光雷達系統,重要性已經不如當年那般重要。

而且谷歌Waymo在無人車這件事上,已經是遙遙領先其他對手。Waymo無人車隊的大部分已經轉戰鳳凰城,去年就開始提供L4級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服務。

今天和解的谷歌和Uber,未來還會繼續在出行領域上演交鋒。

其實滴滴也按捺不住了,可以看看今天我們推送的另外一條:《滴滴無人駕駛測試車首次曝光,已在中美的三個城市進行測試》。

谷歌Uber大戰始末

最後回顧一下谷歌Waymo和Uber的這場風波。

一切從萊萬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說起。

萊萬多夫斯基是谷歌自動駕駛的核心工程師,並在2016年1月離職,5月份,他創立無人車開車公司Otto;8月份,創立不到3個月的Otto被Uber以6.8億美元的「天價」收購。

再過1個月,Otto完成了一次PR性質十足的無人卡車公開路測,一時鎂燈奪目,質疑也隨之而來:為何如此神速?是否涉及知識產權問題?

更加匪夷所思的意外來自一封激光雷達合作郵件。這封郵件中,谷歌發現有其他之前在Waymo、後來轉投Otto和Uber的員工下載了與谷歌激光雷達技術有關的其他高度機密信息,其中包括了供應商列表、製造細節和高度技術相關的工作陳述等內容。

懷疑由此開始,糾紛隨之而來。

已從谷歌完成分拆的Waymo發現,萊萬多夫斯基離職前,下載了1.4萬個高度機密的Waymo文件,包括Waymo專有的電路板設計方案,並且用這些竊取的文件開發Uber的自動駕駛。

一怒之下,2017年2月,Waymo正式將萊萬多夫斯基和Uber告上法庭,並且訴訟重點落在激光雷達技術的專利問題上。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一告竟然成了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泥潭2017的關鍵一擊。

當時Uber公司深陷內部性醜聞,作為創始人及CEO的卡蘭尼克被內外詬病,但正是Waymo的專利訴訟案,讓Uber董事會發現了卡蘭尼克更大的秘密。

Uber大股東Benchmark發現,Uber天價收購Otto,極可能是一場卡蘭尼克自編自導的「好戲」,而且卡蘭尼克涉嫌故意隱瞞諸多已知信息,最後導致Uber與Waymo發生訴訟糾紛。

到底怎麼一回事?Benchmark在狀告卡蘭尼克的文件里說得非常清楚。

據Benchmark訴狀披露,Uber和萊萬早在2015年5月20日,就開始討論某些技術問題。2015年10月-12月11日期間,萊萬和Uber的代表已會見過五次。

另外,在一次一對一的會面後,卡蘭尼克親自建議:萊萬應該創建一個公司,然後Uber來收購。

而且早在2016年1月,卡蘭尼克就預計到可能會和Waymo打官司。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收購Otto盡職調查的一部分,Uber曾委託法務顧問Stroz Friedberg準備一份關於Otto或萊萬是否擁有屬於Waymo的任何文件或信息的報告。Stroz訪談了Otto團隊的五個人,並對他們的電腦和其他設備進行廣泛的審查。

Waymo認為,這次調查足以讓Uber知道萊萬是否持有Waymo的資料。但值得注意的是,被調查人萊萬曾經試圖阻止在訴訟中使用Stroz的報告。

並且在2016年6月——收購案官宣前,卡蘭尼克已經得知Stroz報告的內容,但他單方面決定不向董事會披露調查結果,因為他擔心這會影響他對董事會的控制。

更加不利的消息是,最近的公開信息表明,最早在2016年3月11日,萊萬多夫斯基就已經彙報給卡蘭尼克、Nina Qi、Cameron Poetzscher、Lior Ron,他擁有的五張光碟中包含谷歌的信息。

但這些信息,卡蘭尼克都選擇了「留中不發」。

一切的一切,都為Waymo狀告Uber埋下了導火索,並且給了萊萬和卡蘭尼克關鍵一擊。

雖然在Waymo起訴Uber的幾個月里,Uber方面還拒絕停止萊萬的工作。但2017年5月26日,萊萬多夫斯基最終還是被Uber解僱——當然,核心原因是卡蘭尼克自身難保。

解僱萊萬18天後,卡蘭尼克的Uber CEO之路也走到了盡頭,2017年6月13日,卡蘭尼克也在董事會的壓力下,公開宣布辭去Uber的CEO職位。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專欄:量子位 - 知乎專欄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推薦閱讀:

智能投顧大賽十強公司:一張圖預測未來三天股價
摩根大通:懂人工智慧的投顧將脫穎而出!
「一點點」和「喜茶」的這些套路你應該知道
《無人值守商店運營指引》正式發布,看看首份監管文件都說了些啥
這次人工智慧革命,你不用擔心是否會成功

TAG:人工智慧 | 自動駕駛 | 無人駕駛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