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喬治六世的悲劇命運
歷史告訴我們,生在帝王之家從來就不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尤其是光榮革命之後的大英帝國,君主立憲使國王僅僅是作為國家象徵的存在,失去了號令天下的權力,卻仍然需要付出自由的代價,英國國王是可憐的,電影中甚至是歷史上的喬治六世,更是如此。
1916年正在科林伍德號戰列艦上服役的艾伯特王子(喬治五世的次子)年僅19歲,參加了史上空前規模(英德雙方總共出動265艘戰艦)的日德蘭海戰。1925年10月31日,受父王委託,艾伯特在溫布利大球場巨星的大英帝國博覽會閉幕式上發表演講,這是英國第一次通過無線電向全球直播皇室的演講。
可憐的王子張口結舌,場面無比尷尬。對於自幼患有口吃的艾伯特來說,當眾演講比炮火連天的大海戰還要可怕。時代雜誌稱其為當代最著名的有口吃疾患的人,亞里士多德、達爾文等著名的口吃患者名單又添新丁。
喬治六世本身是個挺尷尬的人物,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在那個風雲的年代,他的定位就是個打醬油的。
扮演者英國人達西大叔說:那個年代我們看到很多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但是喬六,我們只是知道有這個人,他是個結巴而已(引自TDS的訪談)。 甚至,哥哥都因為不愛江山愛美人而聞名遐邇,艾伯特在大戰來臨前被推上皇位,除了逢年過節的講話之外,很難說當時的英國以至於世界人民有多意識到他的存在吧,但是他為這些講話所付出的百般努力,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的,都並不亞於任何一個最執著的奮鬥者。只不過對於喬六來說,他的成功也許在大多數人看來無非就是:這次講的還不錯,沒有那麼讓人尷尬。這部電影電影給我最大的震撼點在於人性的表達很真摯。管教嚴厲的父親,孩童時經常嘲笑他的哥哥,生活和位置上的壓力使艾伯特具有羞澀、易怒的自卑性格。這也是影片歷史還原度高的體現,歷史上的喬治六世就是一個抽煙如流水,脾氣暴躁的男人,甚至還比影片中的更過,據研究者們發現,喬治六世常對妻子大發雷霆,致使伊麗莎白成為「憔悴的妻子」,一些王室僕人回憶,喬治六世多次毆打王后,最終也是因肺癌去世。
單單就電影來看,柯林·費斯把喬治六世演繹得極為鮮活。儘管貴為人上,國王也不是天生就是寬容大量的,心理障礙帶來的生理缺陷使艾伯特無時無刻都處在巨大壓力下,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艾伯特的口吃都是發生在壓力影響下的情緒不穩定狀態中,例如大庭廣眾前、喬治五世的憤怒下、和丘吉爾的密談中。
長期這樣的生活環境就算是國王也一樣會造成性格上的缺陷,所以當我們看到不願與羅格敞開心扉、神經質以及滿嘴粗口的艾伯特時,才不會感到突兀甚至好笑,而是像生活中了解過一個人之後的理解和感同身受。
然而家是艾伯特的港灣,只有在面對溫柔體貼的妻子、可愛的女兒以及後來成為摯友的羅格面前,艾伯特的口吃才會有所改善,不管外界對他如何險惡,家裡永遠是暖色調,跟女兒講故事卡殼時在艾伯特眼中的只會是女兒調皮但鼓勵的眼光。這樣溫馨的家庭艾伯特是幸運的,如果不成為國王的話。
海軍出身的艾伯特還是心繫於民的,他那句著名台詞:
「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裡?我能宣戰么?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坐頭把交椅,就因為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著他們,但我卻說不來。」所以才會對哥哥繼位後的種種行為感到不滿,義無反顧接受哥哥的退位。但骨子裡他還是萬分的不願意,當上國王后的艾伯特第一次向女兒伸開雙手時,女兒興奮之餘卻遲疑了一下,十分禮貌地做了個屈膝禮,那一刻艾伯特的心肯定是刺痛的,壓力終於在家裡也感受到了,唐寧街十號的內部布局十分規整,充滿著單調整齊的線條和秩序,卻失去了之前家庭的那種暖色調。
當上國王的艾伯特生活必將迎來巨變,他將更大限度地失去了為數不多的自由,家庭的氛圍也可能受到影響,能讓其感到幸運的種種都會發生變化,他當然也意識到了。當晚艾伯特在妻子懷中放聲痛哭,哭喊著「我其實並不想當國王」。
不合宜的人遇上滿足不了的社會期待,講述困境的痛苦和被迫走出困境時更大的痛苦,這是個悲劇的故事,是一個人和缺陷鬥爭終不能勝的故事,很多人標榜其是一個勵志故事,但在我看來這故事它從頭到尾都在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