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艾瑪出生於法國農村一個小富家庭,從小在教會學校讀書。後嫁給醫生夏爾.包法利,婚姻中先後有兩個情夫。最終破產,自殺。

我試著用完全客觀的語言來描述整個故事。看了這個概要,再看豆瓣的各種評論,以及他們引用的作者福樓拜的話「我就是包法利夫人」,還有當福樓拜寫到包法利夫人的死時大哭。你或許會像我最開始一樣,覺得這是描寫一個被封建禮教壓迫的女性,勇敢追求愛情並最終殞命的悲情故事。

但它不是!用譯者的話來說:

「這種婚外戀的風流艷事,法國文學史上不乏先例。。。。。。前人寫的都是浪漫主義的才子佳人,福樓拜寫的卻是現實主義的庸人和浪漫主義的怨婦。」——譯言P2

這個怨婦可能是我讀小說至今最為厭惡的一個角色了。

怨婦很多,比如祥林嫂,也惹人嫌,但多少都是不可抵抗的外界因素造成了她的怨。我也可以試著像很多「冷靜」、「善良」的評論者一樣去講述整個社會環境對艾瑪的影響,甚至壓迫。但那只是我想裝出善良溫和的樣子而已。我真實的內心無法抑制的對這種作死、矯情的小文青的厭惡。所以,我也就撕下自己的假面具,僅僅談論我自己對這部小說的看法吧。

撇開翻譯帶來的誤解,看到作者對艾瑪的描寫,我真的很難相信福樓拜喜歡他筆下的這個角色。艾瑪是有原型的,據原型的女傭說,她二人「常常同讀小說,羨慕貴族夫人生活,模仿她們,每星期五在家中開招待會,邀請公證人事務所的年輕朋友參加,但卻沒有人來赴約。」這樣的人物形象如果出現在狄更斯、奧斯汀的故事中,一定是個被諷刺挖苦的角色,絕不會是一個受喜愛的人。

再看福樓拜怎麼寫艾瑪的:

「她喜歡圖中得了病的羔羊,利箭穿過的聖心。。。。她要禁慾苦修,就試著一整天不吃飯。她還挖空心思,要許一個願。在懺悔時,她憑空捏造一些微不足道的罪名,為了可以在陰暗的角落裡多待一點時間。。。佈道時往往把信教比做結婚,提到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這使她在靈魂深處感到意外的甜蜜。」——P36

「上音樂課的時候,她歌唱的。。。這些平淡無奇的作品,風格庸俗,音調輕浮,卻使她隱隱約約地看到了感情世界富有魅力的幻景。」——P38

在寫到艾瑪用崇拜的眼神看著那些迫害宗教的國王畫像時:

「雖然也在黑暗的天空中發出閃爍的光輝,但和那些受到宗教迫害的婦女,似乎沒有什麼關係。」——P38

這用詞完全是諷刺了吧?哪裡有半點愛惜?這徹徹底底的就是個裝腔作勢這個系那個系的小清新啊。沒有信仰,也根本不在乎信仰,完全沉浸在自己膚淺、虛榮的想像中。福樓拜真會喜歡這樣一個女人嗎?

艾瑪是一個將浪漫的理想和殘酷的現實混淆的悲劇人物(需要注意的是福樓拜本身就是這樣一個人具有兩重特色的人,但他並不混淆)。可我並不想把她描述的如此「浪漫」,我覺得她並不在乎愛、幸福、熱情這類精神世界中的美妙字眼的真正意義。她只是想把自己從垃圾小說中得到的愚蠢的幻想,強加給真實的生活。而在現實生活中,她只是一個物質、貪婪、虛榮、自私的女人。福樓拜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也清楚的告訴了讀者。

「她要求事物投她所好;凡是不能立刻滿足她心靈需要的,她都認為沒有用處;她多愁善感,而不傾心藝術,她尋求的是主觀的情,而不是客觀的景。」——P36

「在她奔放的熱情中,卻有講究實際的精神,她愛教堂是為了教堂的鮮花,愛音樂是為了浪漫的歌詞,愛文學是為了文學熱情的刺激。」——P40

艾瑪是物質主義的產物,是一個功利的人。當她應邀去參加一個貴族的宴會時,「艾瑪的眼睛總是不由自主地望著這個耷拉著嘴唇的老頭子,彷彿在看一個千載難逢、令人起敬的活寶一樣。他到底在宮裡待過,在王后床上睡過覺呵!」這樣一個女人,最後因為沉溺於慾望、享受而破產,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

這完全不是一部關於愛情的小說。這部小說里她從頭到尾根本沒有過愛情。我們很難說愛情到底是什麼,但我們多少都可以知道什麼不是愛情。艾瑪從來不懂什麼是愛。她對三個男人——包括她的丈夫——都「愛」過。但愛的不是他們本身,而是她自己幻想的影子。所以,當她和包法利結婚後,

「結婚以前,她以為自己懂得愛情;但現在卻沒有得到愛情應該帶來的幸福,於是她想,是不是自己搞錯了?艾瑪竭力想要知道:幸福、熱情、陶醉,這些在書本中顯得如此美麗的字眼,在生活中到底是什麼意思呢?」——P34

而當她給萊昂寫情書的時候,

」她看到的並不是萊昂,而是另外一個男人,一個由她最親熱的回憶、最美麗的讀物、最強烈的慾望交織而成的幻像「——P319

當她破產後,去找第一個情夫羅多夫借錢,被拒絕了。那個會救她於水火的騎士般的愛人形象破滅了,於是她立刻開始責怪羅多夫,推卸自己的責任:

」可是我呢,為了得到你一個微笑,為了你看我一眼,為了聽到你說一聲『謝謝』,我可以把一切獻給你,把一切都賣掉,我可以干粗活,可以沿街乞討。而你現在卻沒事人似地坐在安樂椅里,彷彿你並沒有使我吃過苦,受過罪!你曉得嗎,沒有你,我本來可以過得快活的!誰要你來找我?難道是打賭嗎?「——P344

艾瑪從來沒有愛過任何一個人,甚至沒愛過她自己的孩子。當她心煩意亂推傷自己的孩子後,

」包法利夫人沒有下樓到餐廳去,她要一個人守著孩子。看到她睡著了,她的擔心才慢慢地消散,回想起來,她自己顯得既愚蠢,又善良,為了剛才那麼一點小事,居然會攪得心煩意亂。「——P124

這裡不但看不到她對孩子的愛,連最起碼的善良都沒有。彼時她看到沉睡著的孩子,轉眼想到的是「『說也奇怪,』艾瑪心裡想,『這孩子怎麼這樣難看!』」

這樣一個沒有愛的能力的人,心裡只有她自己。而那也不是」愛自己「,只是對自己慾望的縱容。

不能迴避的是,艾瑪是時代的產物。可誰不是呢?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都是原生家庭的產物。至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每個人會有每個人的看法,我只能說那不是最好的時代,但也絕不是最壞的時代。艾瑪有足夠多的能力和機會,做出完全不同於這部小說的選擇,實現自己的幸福。

或者再假設艾瑪活在五千年盛世之當下,她又會怎樣?她依舊是艾瑪。其實此時此刻,我們身邊就有無數個艾瑪。她們為了所謂的愛情、為了名牌包包和iphone x去裸貸。雖然他們是時代的可悲的受害者,但別忘了,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社會的一員。所以,他們本身也是施害者。是艾瑪們自己製造出了無數個可悲的艾瑪。

」她並不幸福,從來也沒有幸福過。這種對生活的不滿足感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她心靈的寄託,轉眼就成了腐朽?「——P311

很多人把她的「作」說成對平靜生活的不滿足。但這是兩碼事,因為後者可以變成一種動力。你可以說喬布斯馬斯克們對生活永不滿足,但他們不作。而作天作地的艾瑪們所有的只是貪婪,她們心靈寄託的,本身就是空虛和腐朽。她在哪個時代都不會幸福。也不配得到幸福。

福樓拜很清楚這一點,」無論什麼東西,如果離她越近,她越懶得去想。。。她被慾望沖昏了頭腦,誤以為感官的奢侈享受就是心靈的真正愉快,舉止的高雅就是感情的細膩。「一個無視現實生活的人怎麼可能得到幸福?

不幸福並非因為有理想,而是這理想不切實際。

我上文提到過,福樓拜本身是一個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同駐一身的作家。這本書就是最好的例證。作者在寫情寫景時,用詞極其優美,一派浪漫主義風采,但展現的卻是最赤裸裸的可憎的現實。

但福樓拜自己並不吃這一套。在給他的忠實的讀者熱奈特夫人的信中是這樣闡述自己所理解的文學理論:「人們認為『我』痴迷於真實的事物,但實際上『我』憎惡它們;因為正是由於『我』對現實主義的憎惡『我』才寫了這部小說。但是,『我』也同樣憎惡愚弄我們的理想主義的假象。」

現實是他所憎惡的,但理想同樣也是。他是包法利夫人,因為他們都有理想主義的一面。他將包法利夫人「殺死」,更像是在埋葬那個欺騙了他自己的理想主義的假象。他痛哭,因為被殺死的艾瑪是他的一部分。然而,卻仍然是他所憎惡的。所以,我並不認為他喜愛包法利夫人。福樓拜或許不喜愛任何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艾瑪。包法利夫人代表的不只是一個被社會扭曲的心靈,而是整個人類的貪婪和膚淺。

但我們都有選擇的機會。我們可以像福樓拜,以及很多人一樣,直面內心的虛弱和醜惡。以此實現作為一個人的升華,而不局限於動物性的自己。

對不同時代的不同人,選擇的範圍或大或小,但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做包法利夫人。


推薦閱讀:

20170509&20170510教學札記
讀書|為什麼不能溫柔對待我們的孩子
「就好像滿街的美女,卻不知道誰才是我的真愛。」
國慶節前調查,你最想讀的一本書
高效閱讀的四個關鍵詞

TAG:文學 | 小說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