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為美國的spacex刷屏,卻不知中國航天才是真英雄!
2月7日,「鋼鐵俠」馬斯克創辦的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了「獵鷹重型」大推力火箭,它是繼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土星五號」火箭之後現役推力最大的火箭,有效載荷將近中國「長征五號」的3倍。
這兩天,網路上鋪天蓋地的信息都說馬斯克厲害、美國人厲害,有人甚至說一個美國私營企業都能發射重型火箭,而我們傾全國之力卻做不出來,中國人應該慚愧。
寶寶真的怒了!
首先,SpaceX能成功,是因為它是私營企業?
瞎說!
SpaceX作為一家私營企業能夠研製出重型火箭,背後推手其實是NASA。
美國的各種航天工程都由NASA來規劃和管理,NASA擁有許多研究中心和實驗室,但不負責像造火箭、造飛船等具體工程的實施,而是將工作承包給一大群私營公司來實施美國的太空工程。(美國政府把成本和風險都轉嫁給企業家,美其名曰市場競爭)
SpaceX創立的時候沒有拿NASA的合同,創始人馬斯克自己投資搞火箭和飛船,試圖以低成本優勢攻下NASA龐大的航天運載乃至深空運載服務大單。(說白了就是為了利潤)
創辦SpaceX時,馬斯克個人投資了1億美元,僅夠發射4次火箭。前3次都失敗了,幸好第4次成功了,拿下NASA的12億美元訂單才得以繼續研發。NASA背後就是美國財政支持,是私營企業導致它成功嗎?不,是美國背後龐大的經濟基礎和80年的技術積累。
而我國技術發展時間短,我這裡對比一下中美兩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差距:
一、空間站建設
2011年神州九號、神州十號和天宮一號實現交會對接,而美國在1966年已完成第一次交會對接。
二、探月計劃
我國2003年實現首次載人飛行,而美國在1961年已完成載人飛行。
我國在2013年實現嫦娥三號搭載的月兔號降落月球表現,而美國在1969年已實現登月。
三、深空探測
我國嫦娥二號最遠能到達700萬公里的距離,而美國旅行者號已飛出太陽系。
列舉以上數據不是為了打擊我們信心,而是讓我們看清自己,不要心高氣傲,更不能妄自菲薄。
我們自1949年建國起,通過蘇聯的援助才慢慢搭建起自己的工業基礎。到1955年冬,被扣押在美國錢學森回到中國,我國才開始建設第一個航天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國航天局前身)」。
到1960年,中蘇交惡,赫魯曉夫撤走所有援華的技術和設備,我國工業技術又一次跌落冰點。
但中國的技術人員都是絕對的學霸,憑藉之前的經驗積累,我們在1960年成功發射仿製蘇聯P-2的「東風一號」,並在1964年成功發射自主研發的「東風二號」。1970年「東方紅一號」升空。隨後自主研發的十餘枚火箭均發射成功。
但大家想一下,我們那幾年經歷了什麼?
1959年-1961年,我國經歷了「三年經濟困難期」,出現全國大面積的饑荒。
1960年與蘇聯的斷交不僅斷絕了技術援助,更斷絕了經濟援助。我們就是在這個困難時期一步一步熬過來。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不僅是對社會經濟造成損失,更讓我國出現十年的知識斷層,對我國科技發展造成巨大影響。
但在這個艱難時刻,我們還是咬緊牙關埋頭苦幹,終於在1970年「長征一號」搭載「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升空,標誌這我國已具備世界一流的航天技術。
相比我國艱難的發展史,美國顯得非常舒適。
美國在航天技術上的長足發展有賴於兩個敵對國家,一個是德國,一個是蘇聯。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俘獲了一大批德國科學家和研究成果,包括V-2火箭和著名火箭學家布勞恩,美國航天技術可以說是在納粹德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美國可謂是二戰最大的贏家。
1947年美國杜魯門主義出台,標誌著冷戰的開始,美國開始於蘇聯進行軍備競賽,投入大量軍費進行核技術、太空技術研發,這個不計成本的競賽拖垮了蘇聯,也為美國技術創造了大量技術累積。
對比一下費用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大的差距:
在網上查到,NASA在2017年年度預算約為195億美元。
中國呢?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從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在完成第一步任務,也就是完成神舟六號任務以後,經費一共花了200億元人民幣。到現在為止,我們全部完成交會對接任務,也就是到明年完成神舟十號的任務,從預算上來講,應該也是不到200億人民幣,約190億元左右人民幣。」
考慮到我國還開展了嫦娥計劃和各種技術升級帶來的成本增加,每年中國航天經費大概可能是幾十億人民幣,樂觀點估計可能到100億人民幣,摺合成美元才十幾億,我國航天經費大概是NASA每年經費的十分之一,可謂是花小錢辦大事。
2018年1月9日到13日,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遠征一號相繼發射,中國航天實現五天內三次連續發射,而且全部取得成功,代表我國航天技術已達到世界頂尖級別。
剛過去的「十二五」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共成功發射了86箭138星,發射成功率達97.7%,創造了世界最高航天發射成功率。其中,2015年共發射19箭45星,全部成功,成功率100%。
綜合比較,中國航天技術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二名,那我們跟後面的有多大距離呢?
舉個例子吧: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2003年伽利略項目開始時,由於歐洲人沒錢,「邀請」我們加入,我們投資了2.3億歐元(約合20億元人民幣)後卻得不到相應的地位,外國人始終不讓我們進入核心決策層,反而處處設障刁難,令我方很不滿。
你不帶我,我自己玩!
2006年11月,中國對外宣布,開發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北斗系統」。
十二年過去了,我國已發射了25顆北斗導航系統衛星了,國際海事組織都認可了,帶有北斗晶元的手機都開始商業化了。預計到2020年,將有35顆衛星處於工作狀態,實現全球無差別的高精度定位。
那麼有錢那麼發達的歐洲呢?
只有四顆測試衛星。(哈哈哈哈哈哈哈)
說到最後:
我們可愛的中國,從被別人鄙視封殺,到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在載人航天,衛星探測,空間實驗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一開始,陳庚大將曾問錢學森:「中國人搞火箭行不行?」錢學森說:「外國人能搞,為什麼中國人不行?」
正是中國航天人堅定的信念與執著的努力,造就了中國人的飛天夢。
關注造玩研究社,向夢想家致敬!
推薦閱讀:
※飛機定型試製後的試驗機最後都是什麼命運?
※飛船中途故障返航,為何他們回個家那麼難?
※為什麼搭載天宮二號的長征火箭的尾焰是五顏六色的?
※美國ULA擁有AtlasV和Delta4 Medium兩個運力差不多的運載火箭系列,究竟各自有何優勢?
※為什麼感覺美國航天發射一旦遭受事故就會陷入停滯,並進行長時間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