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 戴著假面行走於世
毛姆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具有獨特的能力,無論是《刀鋒》中的拉里、伊莎貝爾和艾略特,還是《面紗》中的凱蒂、沃爾特、查理?湯森和沃丁頓,每一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無不吸引著你我的眼球。書的扉頁有一句話「那描畫的面紗,芸芸眾生稱之為 生活」,打開了我的好奇心,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最後沃爾特哀怨死去說的「死的那個是狗」又到底寓意什麼?通讀之後,我發現毛姆可能要通過這部小說向我們傳遞兩點:一是我們所有人都是戴著假面生活在社會中;二是女性在男權社會中地位之低下,女性依附於男性。這兩者都折射了一種毛姆對社會現象的一種諷刺。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戴著假面行走於世。合上書本,思緒萬千,回想起扉頁那句「那描畫的面紗,芸芸眾生稱之為 生活」,突然醒悟,原來毛姆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這意思,這讓我想到一個由戈夫曼提出的著名的傳播學原理——擬劇論,人生和社會就是一個劇場,我們每一個人在前台和後台分別處在不同場次,扮演不同角色。前台是讓觀眾看到並從中獲得特定意義的表演場合;後台是為前台表演做準備、掩飾在前台不能表演的東西的場合。在戈夫曼看來,人們之間的互動,就是每個人都在表演自己但不是表現真實的自己,而是表現偽裝起來的自己,在他人面前故意演戲,即戴著假面在社會中生活。
在《面紗》中無論是凱蒂、沃爾特、沃丁頓、院長嬤嬤還是湯森,無不是戴著假面遊走於社會之中。但沃爾頓看出來一切,凱蒂到湄潭府後,有一次凱蒂和沃爾特當著沃丁頓的面吃生菜沙拉,可把沃丁頓嚇壞了。之後的一天他找凱蒂去山上散步,他對凱蒂說「我絲毫不認為你愛你的丈夫。你不喜歡他,就算你說恨他,我也不會感到驚訝,但我敢肯定你害怕他。」「我在場的時候你們演戲,兩個人都是,但演的差勁極了。」「我懷疑你們兩個是來這兒尋死的」。這些話語中,透露出沃丁頓的睿智、精明與通透的洞察力。沃丁頓對湯森也觀察細微,他對凱蒂說「我認識查理?湯森多年,有一兩次我撞見他摘掉了他的面具,我發現他內心裡根本不在乎世界上的任何人,除了他自己」,這就不難解釋當凱蒂與湯森的地下戀敗露後,湯森的絕情、冷漠和自私的處理方式另凱蒂寒心了。沃丁頓對凱蒂說過「在這裡只有你跟我踏踏實實在堅實的地上行走。修女們走在天上,而你丈夫則走在黑暗裡」。這足以見得沃丁頓的精明。
沃爾特是一個自我剋制力極強的人物。沃丁頓那句「我懷疑你們兩個是來這兒尋死的」,似乎於微妙之中道出了真相,沃爾特帶著凱蒂來到湄潭府其實是想與凱蒂同歸於盡,讓凱蒂在孤立絕望中抑鬱而死,而他在用自己做實驗,最後以死收場。他那陰鬱的性格促使他一步步走向滅亡。當凱蒂向其坦露與湯森的戀情,十分決絕的告訴沃爾特,她深愛湯森對沃爾特沒有愛時,沃爾特心中燃起熊熊烈火,他知道凱蒂不是因為愛他而嫁給他的,但他能夠容忍凱蒂的不愛,卻不能容忍凱蒂的背叛,於是他想到把凱蒂帶到湄潭府,是一種出於報復心理而做的決定,把凱蒂帶到霍亂之地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懲罰。凱蒂懷孕後,沃爾特讓她離開,凱蒂問了沃爾特「你堅持要我來這兒的時候,是想殺了我嗎?」沃爾特沒有遮掩的回答「一開始是」,這足以說明沃爾特內心的陰鬱。最後沃爾特感染霍病死去前,臨終說的「死的那個是狗」,頗具深刻隱喻。這句話出自18世紀英國作家奧利弗?歌德史密斯的一首詩《一隻瘋狗之死的輓歌》,大意講的是一個好心收養了一隻流浪狗,後來人狗反目,狗咬傷了人,在大家都認為人會死時,最終死的卻是狗。沃爾特將自己比作那隻狗,而凱蒂是那個好心人。瘋狗的毒力都不能毒死人,說明有毒的是人而不是狗。沃爾特一味的自我剋制,致使他到死也沒有從自我禁錮中解放出來。沃爾特的遺言其實就是對自身遭遇的嘲諷和對現實的憤懣。
另外一個角度是女性依附於男性,這是近現代的一個典型現象。現如今女性群體覺醒,開始爭取自身獨立於男權而不懈努力,但是男權的強大,女權主義者實現自身的顛覆式的轉變仍然任重道遠。在《面紗》中,很多細節展現了女性對男性的依附。凱蒂母親賈斯丁太太典型的一位依附於男性的家庭主婦,而在她教育之下的凱蒂和多麗絲也是保持這樣的一種思想,女性依靠男性,不需要工作,只需要相夫教子。而凱蒂的經歷讓她意識到女性獨立才能獲得自由。當她嫁給沃爾特來到香港時,她發現女人的地位是依賴於他的丈夫的社會地位,這讓凱蒂很不解,後來她與沃爾特鬧掰,她害怕沃爾特,不敢去反對沃爾特的荒唐之舉,在她去往湄潭府的路上還企盼著沃爾特能對她說「你回去吧」,而她自己不敢於違逆沃爾特,這充分顯示出當時的女性社會地位多麽卑微,男權下的社會女性依附於男性,是男性的附庸,多麽的諷刺啊,另外在沃爾特死後凱蒂想繼續留在修道院,院長嬤嬤百般希望凱蒂離開,在院長嬤嬤親切和善的面具之下,是一顆受男權社會強烈影響的自我。在一系列的經歷後凱蒂終於醒悟,在小說結尾,凱蒂對她父親說「我想要個女兒,撫養她長大,不讓她犯我犯過的錯誤。我要給她自由,讓她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於世。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愛她,撫養她長大,不只是為了讓某個男人因為很想跟她睡覺而供她吃住,養她一輩子。我要讓她獨立於他人,把握自我,像一個自由的人那樣接受生活,要比我活得更好」凱蒂反思自身「我向來愚蠢、無德、令人憎恨。」
毛姆小說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的色彩,每一部都那麼抓住讀者的心,讓人著迷,這是毛姆的厲害之處。《面紗》表面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戴著面具混跡於社會,實則是想藉助對凱蒂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通過凱蒂人生軌跡的描寫以及凱蒂心理的變化,揭示現實。凱蒂從虛榮浮華到修道院的經歷使她認清自己的無知愚蠢,然後看透人生,走向內心安寧,這一切都是毛姆想向我們展現的人多麽渺小,生命那麼短暫,世界本來充滿了苦痛,人們卻還要折磨自己,這豈不是太可憐了嗎?By伊菲米爾 禁止轉載
2018.1.16
推薦閱讀:
TAG:面紗書籍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