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
一、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自動解決問題的意識是環境熏染的。
在一個群體中(家庭也是群體),當出現問題時,有人說:來,我們解決問題。這時孩子就會注意成人對問題的解決方式,在他們自己遇著問題時,他們也會這樣做。
兒童的特點是,他們一般都會創造性地使用成人的方法,而不會生搬硬套,關鍵是出問題時周圍的成人能否利用好這一教機。
我們看到有的人會對孩子說:你自己解決。這句話反而會嚇倒孩子。反而會哭哭啼啼地說自己做不了。但在孩子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要誰來解決時,在他自然的解決和成人為他展示或跟他一起解決時,自然就刺激起了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慾望。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通常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解決了問題就已經把問題解決了。
遇到問題時,如果人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就會產生與所存在的問題完全不匹配的情緒。當人不是用智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是發泄情緒時,其結果就是破壞性的。最關鍵的問題還在於長期的解決問題會使兒童產生關於這方面的效能認知,當問題出現時他們知道他們能否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自信的問題。
二、頭腦清楚
我在幼年是一個典型的頭腦不清楚的人:據說都五歲了,跟著我哥跑,遇到一條小溝,我哥一下子跳了過去,我穿著棉鞋呱唧就從水裡跑了過去;到了六歲半要上學了,怎麼數指頭都數不到六,一到吃飯時,我被要求數出六來再吃,我就會看著屬於六的那個大拇指哭。因為我只知道它是一個大拇指,怎麼也想不起它是幾。後來我想我是弱智的。
頭腦是否清楚,的確跟童年的經歷有關,後來學了兒童心理學,我發現我的弱智不是天生的,是後來全托的痛苦和焦慮造成的,心裡痛苦的像死了一樣,有了嚴重的被父母遺棄的焦慮,哥哥在前跑生怕被他丟下了,怎麼還顧得上鞋子濕不濕的問題呢?從小心就沒有平靜幸福過,怎麼能搞清另一隻手上的大拇指和六的關係呢?
當一個孩子回家說:誰誰不跟他玩,誰誰欺負他,他都怎麼怎麼樣了那個人仍然如何如何,這時你可千萬別生氣,如果孩子能回家這樣說,說明他是幸福的,這個幸福不會被他總結出來,但幸福中的不快卻能被他清楚的捕捉到,並準確的表達出來了。
不信大家試試,那些苦難多於甘甜的孩子,要麼不說,要麼說自己哪次哪次很快樂。到福利院去看孩子,那裡的孩子就是這樣,他們會花時間去溫習某一次的幸福。
孩子的大腦清楚,說明他獲得了很正確很好的成長,身心是健康的。
三、站在自我的立場上進行選擇和判斷
一個被家長認為軟弱的孩子,平時看上去真的不是勇往直前的那個類型。有一天她說一個沒來的孩子是生病了,另一個很勇猛的男孩子大聲的反駁說:不是生病了。女孩又爭辯了一句:就是生病了。男孩衝過去,把臉貼近女孩更大聲的說:不是生病了。女孩立刻不再爭辯,然後離開了男孩。女孩的媽媽認為,女孩應該勇敢的堅持自己的觀點,因為她說的是對的,她不應該怕男孩打她就放棄自己的觀點。
我們看到在這一衝突中,女孩的選擇是保護自己的身體,放棄觀點,女孩媽媽的選擇是放棄保護身體而堅持觀點。
這個女孩就是站在自我的立場上做出的選擇:保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比保護那個觀點重要。這是蒼天賦予兒童的生存本能,否則在大自然中兒童有多少機會能成為成人。
這樣長大的人,才能在本能和超本能衝突時,理性的判斷後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個理性就是我們說的自我。他們很少會盲從,很少會不理性,也很少會選擇破壞性。因為他們不會違心地受制於別人。
本文作者:李躍兒
本文來源:《芭學園的教育理念》
推薦閱讀:
※怎麼訓練小孩的注意力?小孩子只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專註,其他的情況就注意力不集中。
※廢材盟 | 我想這應該是史上最簡(tou)單(lan)的DIY彈珠機!
※幼教行業現狀及如何經營幼兒園托班
※在家上學在流行,那上幼兒園,還是不上幼兒園呢?
※當你有壓力時,你會選擇什麼樣的解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