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005.李銀河:《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

在讀完這本書後,躊躇良久,是否該寫一篇讀書筆記。

一方面,這本書普及了一些常識,但因本身對該方面的涉獵不多,說書有振聾發聵或醍醐灌頂之用,又過於嘩眾取寵;另一方面,書的內容本身探討的是社會邊緣化【至少現在是】的東西,尤其在中國,這是大眾普遍,哪怕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許多人,認為的「難登大雅之堂」之事,我在惶恐,猶豫,別人是否會對自己產生異樣的想法。

有時候這個社會的邏輯的確粗暴,如果你為同性戀者發聲,就會被扣上同性戀者的帽子;如果你提倡男女平等,不免又被貼上女權主義者的標籤。【此處絕無對這兩類群體的排斥之意】

但許多時刻,只是內心良知的驅使,與多年來教育累積教會的是非分辨

也深知,在我躊躇的那一瞬間,我又與書中某觀點,互為論證。


  • 閱讀時間:180209
  • 書名:《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

出版時間:2009-10-01

出版社: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 作者簡介

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師從於中國社會學奠基人費孝通。1952年生於北京。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 :《婚姻法修改論爭》;《虐戀亞文化》;《女性主義》

說實話如果不是王小波書信集《愛你如同愛生命》,也許本不會注意到這位學者,仔細看了介紹之後,發現自己也曾有幸拜讀過其師費孝通的《鄉土中國》,雖書中內容早已零落難拾……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女性感情與性的社會學專著。

它以實證研究為基礎,描述了這一隱秘的私人領域中鮮為人知的基本事實,並對這一事實加以分類、分析和解釋,為專業和非專業的讀者提供了豐富翔實的資料和富有啟發性的思想。

這項研究涉及女性感情與性生活各個方面的一些基本事實,其中包括月經初潮,情竇初開,性壓抑,性無知,性學習,初戀,異性感情,初吻,婚前性行為,初次性交,性交頻率,性交方式,性快感,性美感,性交反感,性慾,手淫,避孕與人工流產,生育,家庭暴力,虐戀與強姦想像,婚外戀,離婚,同居,同性戀,停經與更年期,色情材料,性侵犯,感情與性的關係,感情與婚姻的關係,性與婚姻的關係,性觀念,女性性權利以及女性地位問題。

--豆瓣

作者李銀河從1994年起開始做這項研究:

採用深入訪談個案史的方法,我一共訪談了47位女性,她們當中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29歲;她們的職業有科技人員、教師、公司職員、編輯、記者、醫生、會計、藝術工作者、行政幹部、工人、軍人、服務行業職工、自由職業者等等,以知識分子女性為主;教育程度最高的是研究生畢業,最低的是初中畢業,大學及其以上學歷的占多數。對每個人的訪談短則一兩個小時,長則四五個小時,有的還不止談了一次。

本書所採用的敘述方法是:將人們在前述某一項中的行為方式分類,在每一類中選錄若干被調查女性的經歷和敘述,並在每一項的結尾處略加評論。這些評論有些是我對這一問題的分析和看法,有些是其他文化中人在該問題上的做法和看法,還有一些是我所看到的大思想家們在該問題上最富於啟發性的思想。

一言以蓋之:作者與47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女性相約訪談,整理成書。

  • 讀書筆記/感想感悟

partI:我為什麼會看這本書?

  1. 前兩天剛閱讀完李銀河老師與丈夫王小波的書信集《愛你如同愛生命》,對李銀河的身份有所注意。【中國第一位研究性學的學者,自由主義女權主義者。】;
  2. 此書在kindle上看,訂購的包月服務(kindle Unlimited)中,此書免費;
  3. 前不久剛看了反映女權和家庭暴力等主題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
  4. 2017年頻頻爆出的性侵事件,意識到國人在這方面教育的不足。

partII:如何評價此書的內容

  • 從客觀性和普遍性的角度看

無論是在社會學或者自然科學,凡做調查,應當遵循要麼樣本足夠大,要麼樣本如果小則要典型或具有代表性

採用深入訪談個案史的方法,我一共訪談了47位女性,她們當中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29歲;她們的職業有科技人員、教師、公司職員、編輯、記者、醫生、會計、藝術工作者、行政幹部、工人、軍人、服務行業職工、自由職業者等等,以知識分子女性為主;教育程度最高的是研究生畢業,最低的是初中畢業,大學及其以上學歷的占多數。

這個樣本的資料庫如下:

樣本量:47

年齡:29-55

職業:科技人員、教師、公司職員、編輯、記者、醫生、會計、藝術工作者、行政幹部、工人、軍人、服務行業職工、自由職業者(知識分子女性為主

教育程度:初中畢業--研究生畢業(大學及其以上學歷的占多數)

從資料可以看出,訪談的人群多處於「中產階級」,在某個程度上並不能代表現當代中國女性面貌。

並且,作者提出,從1994年開始進行訪談(沒有提到結束訪談的時間),作品2009年出版。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也難免有落後性的趨勢。

但2009-2018的差異,是否已產生量的質變?

這群知識分子女性的感情與性,雖是這龐大的中國女性群體中的並不普遍的一部分,但是作者並未囿於調查做結論,而是結合國內外調查數據再下定論;再者,對於社會學科中,每個群體一部分都有著那個群體的共性。

結論:本書在了解中國女性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若將由調查得出的觀點完全等同於中國女性普遍情況,恐怕有失公允。

作者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某一文化的內部是有同質性的,所以研究一種文化時,最重要的是注重研究的深入和真實可信,而不太強調抽樣的方法。但同時他們也指出,「調查一小部分人時更要注意避免偏見、觀察錯誤和做出不正確的結論」。[5]由於我的樣本很小,所以沒有任何統計意義,也不能做任何統計推論。我只是把這項研究視為一項探索性的研究,其中所有的材料只具有「存在著這樣一種事實」的意義,不具備對更廣大人群和更大範圍的現象的代表性。

當我用「中國女性」一詞時,我是指這些被訪問到的女性是中國人,而非外國人。本書僅在這一定義之下使用「中國」一詞。

  • 從作者思考演繹的方式來看

本書所採用的敘述方法是:將人們在前述某一項中的行為方式分類,在每一類中選錄若干被調查女性的經歷和敘述,並在每一項的結尾處略加評論。這些評論有些是我對這一問題的分析和看法,有些是其他文化中人在該問題上的做法和看法,還有一些是我所看到的大思想家們在該問題上最富於啟發性的思想。

文章採用的分析方式:

  1. 分類【按照訪談對象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態度,或者同一觀點的行為】
  2. 基於調查對象的闡述做有條件性的推論。
  3. 結合更具有普適性的調查數據
  4. 引用其他文化中人【包括大思想家】在同一問題上的思考。

partIII:可能有用的數據/觀點

  • 在20世紀80年代末所做的一項北京市隨機抽樣調查表明,有過婚前性行為的人在樣本中所佔比例約為15%,而對婚前性行為持允許態度的佔到約30%。一個值得注意的相關變數是年齡:年長的一代無論在行為還是態度上都明顯地比年輕一代保守。
  • 金西調查發現,在婚前90%的男性曾與女友或娼妓性交;已婚婦女中有50%有婚前性行為。關於婚前性行為與教育程度的關係,在女性中是正相關關係,在男性中是負相關關係,這一點與女性的婚齡有關:由於文化程度越低的女性結婚越早,所以初中文化程度的女性有過婚前性行為的只佔30%,高中文化者佔47%,研究生程度者卻高達60%以上。金西調查之後的幾十年間,美國人的婚前性行為比例有大幅度增加:15歲的青年有性行為者已佔六分之一,到20歲時達到70%,男女兩性都有四分之三的人有婚前性行為。根據1974年美國全國成年人調查發現,到25歲為止,已有97%的男性和81%的女性有過婚前性行為。法國1972年調查表明,到29歲,有75%的男性和55%的女性有性行為。前西德1973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到21歲,未婚大學生中男性44%、女性33%有婚前性行為;未婚工人中81%的男性和83%的女性有婚前性行為。在瑞典,99%的婦女和男人一樣,在建立永久的結合之前,已經有過性經驗。
  • 這似乎是一個悖論現象:在我的調查對象中,那些傾向於性自由(有同不只一個性伴性交的經歷,性關係比較隨便)並不同程度上有實踐的女性往往都較反對手淫,認為不可取;而那些在與男性的性關係上比較拘謹的女性卻更能容忍和更傾向於經歷手淫。
  • 手淫與教育程度的關係。從調查中似乎可隱隱看出對手淫的看法和行為同教育程度的差別有關: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更容忍手淫,有這種行為的也更多;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對手淫的看法更嚴厲些,也較少有手淫行為。對這一相關因素的解釋大致應當與前引以西方人為對象的研究結果相仿。
  • 在被調查的女性中,絕大多數有過避孕與人工流產的經歷,在她們的經歷中,有許多男權的傷害,有很多女人的犧牲,有許多肉體的痛苦和精神的磨難。
  •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會在1994年主辦的一次婚姻質量調查表明,不論程度頻率如何,丈夫打過妻子的佔21.3%,妻子打過丈夫的佔15.5%。
  • 在美國的家庭暴力中,95%的受害者是婦女;在美國婦女的一生中,每四人有一人會遭受其家庭伴侶的暴力侵犯;每年都有約600萬妻子受到丈夫的虐待;每年有2000~4000名婦女被毆打致死;美國警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應付因家庭暴力打來的電話上;所有警察受傷的40%和死亡的20%是被捲入家庭糾紛的結果;被謀殺的婦女中有60%是死於熟人之手,最常見的情況是分居和離婚的婦女被男方設陷阱加以謀殺;因傷住院的婦女中有20%~30%是被性伴侶傷害的;產婦中有17%報告說在懷孕期間受過暴力侵犯。 一個樣本容量為2000人的隨機抽樣調查表明,在1979年,有16%的夫妻之間發生過暴力行為(從打一巴掌到真正的毆打);整個婚姻關係期間平均約有28%的夫妻之間有暴力行為。關於婚內強姦的普遍程度的一項調查表明,在美國舊金山地區,12%的已婚婦女報告自己曾經歷過婚姻關係中被強迫進行性交。[1] 在法國,有200萬婦女經常遭受男人的虐待;在德國有400萬婦女遭受丈夫的虐待。有調查表明,在猶太家庭中,丈夫對妻子的暴力很普遍,其實猶太教義並不贊成家庭暴力,也是主張對施暴者加以懲罰的,同時應當對受害者給以補償。以色列的一項調查表明,受虐婦女的生活環境同監獄極其相似:與世隔絕,受害人被割斷了與外界的信息聯繫,喪失了來自外界的物質與精神支持。 傳媒揭露的一個印度婦女個案引起公眾的關註:她被姻親殺害,原因是婚後八年其父仍不能交齊嫁妝錢。這一案件使人們對在印度針對婦女的暴力狀況有了認識。移民婦女中的家庭暴力狀況也非常嚴重。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南亞婦女到達美國,由於丈夫的虐待,她們對新生活的夢想很快就被噩夢毀掉了。這個群體所處的困難環境使這些婦女比其他人更難尋求幫助。但是在過去10年當中,已成立了十幾個支持南亞婦女的團體,它們的願望就是要關心和幫助這些婦女。
  • 根據金西調查,男女兩性中各有四分之一在性行為中都會因輕度的咬和被咬(不到咬出血的程度)而動情;相當數量的人的性行為中,有輕度的攻擊性和粗暴行為;大約有20%的男性和12%的女性被調查者承認,自己會因為聽到包括強姦、捆綁、鐐銬、鞭打和責罰這類情節的故事而動情;有更多的女性傾向於把自己想像成受虐的角色,當然也有少數男性因為把自己想像為受虐的角色而動情。
  • 而只有那些成長環境中完全沒有暴力行為的人才會喜愛這種遊戲。當然,暴力環境的有無並不構成喜愛性虐待遊戲的充分條件,但卻是必要條件。
  • 美國20世紀40年代金西的調查表明,有50%的男性和26%的女性至少經歷過一次婚外性行為;這個比例在不斷上升;有較新的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和二分之一的女性曾經經歷過一次以上的婚外性行為。男性婚外性關係的三分之一和女性婚外性關係的二分之一屬於有感情色彩的婚外性關係。
  • 根據筆者在1989年的調查,北京隨機樣本中,有82.4%的人不贊成婚外戀,更有93.1%的人反對婚外性關係。對女性的婚外戀比對男性的婚外戀態度更為嚴厲[3]。不少中國人以為西方人對婚外戀滿不在乎,其實不然。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75%的人明確認為婚外性關係是錯誤的;91%的人認為婚姻的忠貞是重要或極為重要的,不能容忍對方的婚外性行為,一旦發現,就意味著婚姻的終止。
  • 從此次調查中人們對婚外戀的看法可以看出,不少女性對婚外戀的態度並不特別嚴厲。這可能與樣本中的女性比一般人教育程度偏高有關。
  • 中國的離婚率亦呈上升趨勢:1980年以來,離婚率從0.7‰增加至1992年的1.5‰;用同樣的計算方法,1985年,下列各國的離婚率為:美國4.96‰,蘇聯3.36‰,義大利3.20‰,瑞典2.37‰,西德2.10‰,法國1.95‰,日本1.30‰。【百度:民政部發布2013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全國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350萬對,比上年增長12.8%,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281.5萬對,法院辦理離婚68.5萬對。這是自2004年以來,我國離婚率連續10年遞增。2004年,我國的粗離婚率僅為1.28‰,2010年突破2‰。到2013年,已經高達2.6‰】
  • 在現代社會中,由女方提出離婚的比例高於由男方提出離婚的比例是普遍現象。
  • 有關感情與婚姻的關係,有一項蘇聯的調查稱,越是因為愛情而結合的婚姻越不幸福。該調查發現:在15000名調查對象中,有70%~80%是因愛情而結合的;15%~20%是因為人人都結婚才結婚的;3%~10%是因個人利益而結婚的。進一步的調查發現,因愛情而結合的人婚後百分之百感到不幸福;因人人如此而結婚的人中幸福者佔十之四五;因利益而結合的人中十個幸福對七個不幸福。作者從而得出結論說:因愛情而結合併不能保證婚後幸福。[1]這個調查似乎是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一說做了註解。可以想到的解釋是,愛情的浪漫色彩同婚姻的世俗氣味發生了矛盾。

partIV:最終觀點

高度概括地說,這兩個對象最大的區別在於:在西方,與性有關的論爭常常圍繞著正確與錯誤、正常與反常、善行與罪惡而展開;在中國,與性的地位有關的卻是重大與渺小、崇高與羞恥、上流與下流的問題。在西方社會中,性處於對抗之中——壓制與反抗、正常與病態、罪與非罪的對抗;在中國社會中,性被忽視,性在重要與不重要、崇高與低下、浩然正氣與鬼魅邪氣之間,屬於後者。

早有不少學者論述過西方是罪感社會,中國是恥感社會的觀點,很有道理。

李銀河老師被稱為中國研究性學的第一人,不僅是成就上,更是時間上,在這探索階段,她作為前行者的目光顯然更具有高瞻遠矚性。

作為一個全然無知也對此談不上多大興趣的生,但求閱得當今社會現象,力求客觀公正敘述以此。

---End---


  • 更詳細的內容介紹

特地將目錄與小標題整理出來,或更有利於闡述文章內容。

  • 序言
  • 月經初潮
  1. 事先對月經來潮一無所知
  2. 事先對月經來潮略有所知

一、由對此一無所知引起的恐懼感

二、由對此事的負面看法而導致的羞恥感、厭惡感甚至自卑感;

三、視為平常事。

調查發現,極少有人對這件事持有肯定的正面的感覺,比如,由於期待成為成熟女性而引起的欣喜感覺,由於對這件事的正面看法而引起的自豪感等等。

  • 情竇初開
  1. 幼年期性遊戲
  2. 童年期對異性初萌好感的經歷
  3. 少女期和真正戀愛感覺的萌發

第一類是幼年期的性遊戲,那時女孩對異性的感覺處於朦朧狀態,只能算似有似無;

第二類是童年期,早熟的女孩開始對男孩產生模糊的好感;

第三類是少女期,有些男孩已開始「進入狀態」,產生了某種類似戀愛的感覺。

  • 性壓抑
  1. 對第二性徵發育的恐懼和反感
  2. 對戀愛的恐懼和厭惡
  3. 禁欲主義環境的影響
  4. 對禁欲主義環境的理性批判

現在年屆中年的一代中國女性在青春期前後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對性徵發育的恐懼與反感,甚至是對於男女戀情的恐懼和反感。這種感覺同以「文革」為顛峰期的近幾十年的禁欲主義社會氛圍不無關係。近十幾年來,雖然隨著國門的打開,社會風氣比過去開放了許多,但過去幾千年儒教文化和最近幾十年革命意識形態所造成的禁慾氛圍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即使現在已經完全改變了(我不這樣看),了解一下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和其他女性所經歷過的惶恐,也是很有必要的。

  • 性無知
  1. 對性生理的一般無知
  2. 對性行為的無知
  3. 對性與生育關係的無知

人生在世,對一切事都有一個從無知到有知的過程,這本沒有什麼可說的。可是如果人在某事上的無知有人為的因素,即有人有意無意地造成了人在某事上的無知,或有意延遲人了解某事的時間,這就比較有意思了——性這件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人們在性上的無知包括對性生理的一般無知,對性行為的無知,以及對性行為與生育二者關係的無知等等。

  • 性學習

性學習的途徑同時代氣氛有密切的關係,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禁慾的氣氛越濃厚,人們的性學習過程就越困難,越充滿著歪曲和誤解。調查結果表明,女性的性學習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擇其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通過書本學習;

第二,通過影視展覽學習;

第三,通過同性朋友家人學習;

第四,通過異性朋友學習;

第五,通過動物行為學習;

第六,通過其他途徑學習。

  • 初戀
  1. 初戀對象成為配偶
  2. 沒有結果但感情強烈的初戀

有人說,人一生只能有一次真正的戀愛,可從調查的結果看,初戀對象最終成為配偶的情況並不普遍。但初戀給當事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十分強烈,因為它大悲大喜,轟轟烈烈,富於神秘感,而且十分純潔。

  • 異性感情
  1. 雙向的愛
  2. 單向的愛
  3. 對愛情的渴望

有人曾經對中國人心目中的「緣分」觀念做過專門研究。據我的觀察,老派的中國人對「愛」這個觀念感到相當陌生,覺得它相當foreign(外國味);而「緣」卻是個中國味十足的觀念。兩個人,外人看著很般配,可怎麼也搞不到一起去,人們就會說他倆「無緣」;兩人特別合得來,尤其是違反了世俗的地位規範走到一起,用西方文化的觀點看,這就是典型的浪漫愛情,要讓中國人來說就是「有緣」。民間俗語有言:「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說的就是這種感覺。

  • 初吻
  1. 感覺良好
  2. 感覺逐漸變好
  3. 感覺不好

由於在公開場合很少能夠見到中國人接吻,有些其他文化的人以為,中國人根本不接吻,也有些老輩和老派的中國人的確持有接吻是外國風俗這樣一種看法。例如筆者的母親就曾以不以為然的口氣說過:外國電影里的人怎麼那麼喜歡這個!訪問中發現確有不喜歡接吻的男人和女人;有過接吻經歷的人也並非都樂此不疲,尤其對於初吻,感覺更是不同。

  • 婚前性行為
  1. 拒絕婚前性關係
  2. 對婚前性關係抱有犯罪感
  3. 對婚前性關係毫無犯罪感

我在20世紀80年代末所做的一項北京市隨機抽樣調查表明,有過婚前性行為的人在樣本中所佔比例為15%,而對婚前性行為持允許態度的佔到約30%。一個值得注意的相關變數是年齡:年長的一代無論在行為還是態度上都明顯地比年輕一代保守。本次對女性的調查也表明,人們在對待婚前性行為的觀念和行為上有很大不同,造成差異的因素既有年齡,也有社會經濟地位。

  • 初次性交
  1. 首次經驗以正面感覺為主--義務感與歸屬感
  2. 首次經驗以負面感覺為主--厭惡感

女性對初次性交的感覺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負面的,這一點同雙方感情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儘管第一次大多數女性都會流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但由於性交雙方感情較好,女性會視這種經歷為義務,並因此產生歸屬感;而如果雙方感情不好,就會因此加重厭惡感。

  • 性交頻率
  1. 頻率極高者
  2. 頻率居中者
  3. 頻率極低者

與性交頻率有關的因素很多,最明顯的是年齡——頻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此外還有夫妻感情的因素,身體狀況因素,以及居住地點和條件的因素等等。調查發現,人們的性交頻率差距極大,有的夫妻的頻率是以月為單位的,可有的頻率是以天為單位的。雖然本次訪談樣本很小,可是仍能看出一個規律,即:頻率極高和頻率極低的都是人數很少的人群,大多數人處於中間狀態。用統計術語來說,應當是一個正態分布。

  • 性交方式
  1. 愛撫
  2. 光線
  3. 將性交體位區分為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
  4. 任何體位都可以接受
  5. 相互手淫和口交
  6. 肛交
  7. 性交流

關於性交體位,調查對象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能自然地對待這件事,盡情盡興,無論什麼姿勢都能接受,沒有心理障礙;另一類把性交體位分成可接受的(一般都是男上位)和不可接受的,對不可接受的體位有負面道德評價,有羞恥感。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類人當中,前者往往被視為「壞女人」,淫蕩的人;後者才算「好女人」,端莊的人。這一標準及其產生的氛圍同英國的維多利亞時期十分相似,那個時期正是如此為女人分類的。壞女人才喜歡性,有性慾;好女人必定是性慾低下的。

  • 性快感
  1. 何時獲得快感
  2. 性高潮的感覺和頻率
  3. 很少或從未體驗過性高潮

在不少西方社會中都被當做一個極重要的論題,人們在書籍報刊、廣播電視中不厭其煩地討論這個話題;女人如果在性活動中達不到快感,還會去找心理醫生看「病」;男人如果不能給女人帶來快感,也會有心理壓力。中國的情況卻遠非如此,從社會氣氛上看,傳媒並未太關注這件事;從我訪談的女人的經歷與觀念看,這個社會的人們對此事看得比較平常、自然,有的女性對自己從未有過性快感這一事實處之泰然,甚至持有性快感很不重要這樣一種坦率的看法。

  • 性美感

【此短太長不粘貼了……】

  • 性交反感
  1. 性交疼痛引起的反感
  2. 性慾低下引起的反感

調查中發現不少女性對性交反感,其中既有長期性交疼痛引起的反感,也有一般的性慾低下。某個時期特別盛行的帶有禁欲主義色彩和傳統道德印跡的社會規範和社會氣氛在其中究竟起到何種作用,具有深入探討的必要。

  • 性慾
  1. 自述感覺不到性慾的女性
  2. 從別的女人那裡得知有性慾的存在
  3. 自述有性慾感覺的女性
  4. 性慾的感覺是怎樣的

被訪問到的女性在性慾方面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完全感覺不到性慾的存在;另一類對性慾有明顯的感覺,有的甚至相當強烈。

  • 手淫

對於手淫這件事,被調查的女性持有極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從行為上看,人們可以被歸為從不做、偶爾做和經常做三類;從態度上看,則可分為有罪惡感和無罪惡感兩大類。

  1. 從不手淫
  2. 有手淫行為但有不同程度的負面評價
  3. 有手淫行為並作正面評價
  4. 手淫時的性幻想
  • 避孕與人工流產

在被調查的女性中,絕大多數有過避孕與人工流產的經歷,在她們的經歷中,有許多男權的傷害,有很多女人的犧牲,有許多肉體的痛苦和精神的磨難。

  1. 避孕實踐
  2. 婚前人工流產
  3. 婚後人工流產
  • 生育

生育是夫妻關係中的大事,也是女人一生中的大事。然而,在女性的心目中,生育的意義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把生育列為自己人生目的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有的只是把它當成難以迴避的責任,還有人不願生育。由於生育給女人帶來巨大的肉體痛苦,女人生育時特別需要男人的體貼和關愛,如果男人自私冷淡,經歷生育痛苦的女人會比平時感覺強烈得多,甚至會造成對婚姻關係、夫妻感情的致命傷害。

  1. 生育的原因
  2. 不想生育的原因
  3. 生育時的感受
  • 家庭暴力

太長不粘貼……

  • 虐戀與強姦想像

虐戀是女權主義理論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關於女性天生有受虐心理的觀點,不僅文化界持這種看法,醫學界也有這種看法。對於女權主義來說,女性是否天生有受虐傾向的問題一直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如果女性的受虐傾向是天生的,那麼男性統治的社會結構就有了心理學的基礎。女權主義認為,虐待狂是仇視女性的男權文化的必然表現,是利用女性內心最深處的性慾來強化男性的統治,使這一統治看上去是自然的。

關於虐戀的發生率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但是根據金西調查,男女兩性中各有四分之一在性行為中都會因輕度的咬和被咬(不到咬出血的程度)而動情;相當數量的人的性行為中,有輕度的攻擊性和粗暴行為;大約有20%的男性和12%的女性被調查者承認,自己會因為聽到包括強姦、捆綁、鐐銬、鞭打和責罰這類情節的故事而動情;有更多的女性傾向於把自己想像成受虐的角色,當然也有少數男性因為把自己想像為受虐的角色而動情。

  1. 性虐待--SM遊戲
  2. 強姦受虐想像和對虐戀的看法
  • 婚外戀

在調查中,人們描述了大量的婚外戀經歷,這些經歷可以被劃分為丈夫一方的婚外戀、妻子一方的婚外戀、單身女人作為第三者的婚外戀。人們還談到她們對婚外戀的看法,這些看法往往是大相徑庭的。

  1. 丈夫有婚外戀
  2. 妻子有婚外戀
  3. 做「第三者」的單身女性
  4. 對婚外戀的看法
  • 離婚

在被訪離婚女性的敘述中,包括離婚的原因、過程,離婚對當事人造成的心理壓力,離婚對子女的影響,離婚後與異性的關係,等等。離婚過程中一個在中國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問題是住房問題,這在其他社會中很少見到。

  1. 離婚原因
  2. 離婚過程
  3. 離婚的心理壓力
  4. 離婚與子女
  5. 離婚後與異性的關係
  6. 離婚後的住房問題
  • 同居

近年來社會生活規範的寬鬆,不僅使婚前性接觸、婚外戀和離婚現象增加,而且使同居現象有所增加。這些同居有的具有事實婚的性質;有的像是「系列的一夫一妻制」——不斷地更換伴侶,但每段時間只有一個伴侶;有的則更像是婚前的「試婚」。

  1. 同居原因
  2. 同居經歷
  3. 對同居的態度
  • 同性戀

提到女同性戀,不可不提及薩福(Sappho)。她曾於公元前6世紀生活在萊斯波斯(Lesbos)島的婦女群體中,由於薩福、萊斯波斯島和女同性戀的聯繫,「萊斯波斯之風」(Lesbianism)和「薩福之風」(Sapphism)這兩個詞被用作女同性戀的同義語。根據金西調查,在整個女性人口中,有3%的女性是純粹的同性戀者,還有與這一比例近似的雙性戀者。 調查中有幾位女同性戀者(lesbian)和雙性戀者(bisexual)。她們講了自己對同性的感覺、與同性的性接觸、對同性戀傾向和成因的自我感覺、與異性的關係等。調查中有些異性戀女性也講到過她們經歷過的類似同性戀的感覺,以及她們對同性戀的看法。

  1. 對同性的感覺
  2. 與同性的性關係
  3. 對同性戀傾向的自我感覺
  4. 對同性戀成因的自我認識
  5. 對異性的感覺
  6. 近似同性戀的感覺
  7. 異性戀眼中的同性戀
  • 停經與更年期

有一種說法,認為月經初潮和停經是女性一生的兩大關口。在第一個關口,女性從兒童期進入青春期;在第二個關口,她走向生命的晚期。因此,停經在女性的生命周期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 色情材料

在一些西方國家,人們可以在大街上合法地買到或租到色情材料;而在中國,色情材料是嚴格禁止出售和出租的。然而,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意外地發現,色情材料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並不像外國人士以為的那麼稀少。幾乎我所有的調查對象都或多或少接觸過這類材料,除了色情錄像帶之外,不少女性承認看過《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金瓶梅》等書。雖然她們當中許多人表示不喜歡這種東西,有的人就是為了見識一下那是什麼樣的東西而看一下,並不派什麼其他用場;但在有些人那裡,這類色情材料在性生活中具有固定的功能,如學習功能、幫助起性的功能等等,因而是在家中常備的。

當一位在行為和觀念上都絕對談不上「新潮」甚至相當「老派」的女性對我承認,她也看過一次「毛片」(色情錄像帶)時,我真是感到很意外,並由此想到,色情材料的普及程度恐怕遠遠超過警方甚至一般公眾的印象。如果不是法不責眾,而是嚴格執行不許觀看此類影視錄像的法律,把凡是看過這種片子的人都抓起來,成年人的七八成恐怕都要入獄。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有一次掃黃就曾試圖這樣去做,結果所有的拘留所馬上滿員,不得不動用臨時監所,最後此事虎頭蛇尾,不了了之。這就是對人口中看過此類材料的人所佔比例估計過低所致。幸虧現在有關的法律規定已成為只是寫在紙上、並未嚴格執行的法律,否則國家將不得不撥天文數字的經費去擴建拘留所和監獄。

  1. 對色情材料持肯定態度
  2. 對色情材料持否定態度
  • 性侵犯

被調查到的女性中不少有過受到性侵犯和性騷擾的經歷,其中包括強姦、誘姦、露陰癖、窺陰癖的騷擾,以及男性的猥褻與糾纏。

  1. 姦汙
  2. 露陰癖和窺陰癖
  3. 猥褻
  • 感情與性的關係

在感情與性的關係上,被訪問的女性持有不盡相同的觀點。概括起來有這樣幾種:感情和性同等重要,完全不能分開;二者可以分開,但感情絕對比性重要;二者可以分開且不分輕重。

  1. 只有同等感情聯繫在一起的性才是可以接受的
  2. 雙方有感情時性的感覺才會更好
  3. 感情比性重要,可以有感情而無性
  4. 可以接受無感情的性關係
  • 感情與婚姻的關係

在感情與婚姻的關係上,女性大體可以被分為兩類,一類享受著有愛的婚姻,或決心要追求有愛的婚姻,否則寧肯不要婚姻;另一類則由於種種原因已經接受了無愛的婚姻。

  1. 嚮往有愛的婚姻
  2. 因為尚未找到愛情,所以仍然獨身
  3. 無愛的婚姻
  • 性與婚姻的關係

在人們的印象中,性生活質量是影響到婚姻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情況果真是這樣的嗎?從這項調查的結果看,有些女性顯然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雖然不少人認為性的確是婚姻的一個重要理由,但性對於婚姻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有的女性甚至認為,同婚姻分開的性活動才更輕鬆。

  1. 性是婚姻的重要理由
  2. 性對於婚姻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3. 同婚姻分開的性才輕鬆
  4. 父母的性生活對孩子的影響
  • 性觀念

被訪問的女性對性持有十分不同的看法,有正面看法,也有反面看法;有的認為它很重要,有的認為它很不重要;有的認為它很美,有的認為它很醜;這些觀點與傳統觀念和現代觀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位女性還分析了家庭背景對人們性觀念的影響,她說:「知識分子家庭和工人家庭不同,工人家庭的孩子很保守,知識分子的孩子倒很開通。」這的確是我在調查中得到的印象。

  1. 性在生活中極為重要
  2. 性只是正常的生理需要
  3. 性在生活中並不重要
  4. 性是醜惡和骯髒的
  5. 性是應當節制的
  • 女性性權利

關於女性在性生活中的角色問題可以被概括為兩類:一類是事實,即女性在性活動實踐中實際上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另一類是觀念,即在人們心目中,女性可不可以對性生活採取主動態度,有沒有享受性快樂的權利。在這個問題上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女性有主動追求性快樂的權利;另一種認為女性的性功能只是為男性服務的,所以女性在性生活中只能扮演被動角色,主動提出性要求不是「好女人」應做的事。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性道德有一個最主要的特徵,那就是把女人分成好女人和壞女人兩類:前者是不喜歡性事的,後者是喜歡性事的;前者是性慾冷淡的,後者是性慾強烈的。這種性道德觀同我們這個社會的性道德觀有某種相似之處。

  1. 女性被動,男性主動
  2. 女性主動,男性被動
  3. 觀念的轉變--女性也有享受性的權利
  • 女性地位問題

對於我們的社會中兩性究竟是否平等的問題,被訪問的女性也持有很不相同的看法,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大類:一類人認為在她的生活環境中男女是平等的,自己並沒有因為是個女人受到歧視;另一類人則感覺到了男女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既有外在的事實上的不平等,也有內在的感覺上的不平等。

  1. 男女是平等的
  2. 男女不平等
  3. 態度與策略
  • 結論:一點理性分析
  • 參考文獻

推薦閱讀:

TAG:女性 | 社會學 | 李銀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