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不是輕小說就不是?你誰啊?

作者:神巫六六

閱讀原文:你說不是輕小說就不是?你誰啊?_神巫六六_輕之文庫

輕小說,一個曾經無比火爆的概念。最火熱的時候,甚至達到了一個季度的新番超過一半是輕改的程度,它被視作逐年萎縮的日本小說出版業的救星,也被國內實體小說出版業視作救命稻草,甚至國內《科幻世界譯文版》也曾經用大篇幅來介紹輕小說。時過境遷,在熱度回落的現在,我們可以用客觀的視角來審視這個概念。

今天要寫的題目,關於輕小說。

最初的時候,輕小說的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重量輕的意思,因為輕小說的主要出版形式,就是文庫本。

什麼叫文庫本?

這裡就要提到日本出版業界常用的「版型」,日本叫「判」。原本日本出版業界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規矩,所以你在日本逛書店,你會發現他的書擺得很整齊。這不是書店的人勤奮,主要的原因是出版版型比較統一。

中國的書怎麼擺都沒法整齊,因為中國出版的版型比較放飛自我。

以我個人的藏書來說吧,下面這排是同一個出版社的同一個系列文庫。

下面這個是另一個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庫。

你們統一一下體形成不?擺書櫃的時候要逼死強迫症啊。

之所以有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現在我國沒有一個統一規定的版型了,你翻開書的出版信息頁,你會發現尺寸那裡就是寫的具體的長寬尺寸,沒有什麼32開16開了。

有時候僅僅是換了個印刷廠,同一個文庫的書就大了一圈。

但是日本在這方面就有比較死的規矩。

比如大部分的單行本是所謂的4-6判,尺寸就定好了,所以不管哪個文庫的擺在一起看起來都很整齊。

而文庫本有個專門的判,叫文庫判。

文庫本這個名詞最早出現的時候,可以上溯到明治時代,是當時出版機構出版的那些「文庫」的統稱,他的定義有點類似我們所謂的「精裝本」「XXX全集」這樣。但是從1907年開始,文庫本就特指開本很小的一系列廉價書籍。

對比一下時間,會發現文庫本開始出現後不久,日本也進入了大正時代。

歷史上這段時期有個別名叫「大正德謨克拉西」,這是戰前日本文化上最開明的時代,文庫本的出現,應該也是順應了這個時代中下層人民對文化產品需求的增長。

而大正時代後期,日本陷入了經濟泥潭,人民整體消費力降低,這也和文庫本這種廉價出版形式的大發展在時間上吻合。

後來文庫本所採用的這種體積小成本低的形制,在日本出版業界就形成了「文庫判」這種專用的出版規格。凡是以文庫判出版的書,都被視作「文庫本」。

而且日本的出版業界還形成了一個新的傳統,就是一本書賣兩次,先出版的是採用4-6判等比較大的開本出的單行本,過上幾年,單行本賣得差不多了,再出採用文庫判的文庫本。文庫本的定價也比較彈性,什麼價位都有。

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時候,日本有些出版商忽然想,有些作品,文藝性不是很高,高端人群不會買,那我為什麼不直接出面向低端市場的文庫本呢?

於是這個時候就湧現出了一批針對低端市場,十分的爛俗,又黃又暴力的小說作品,只出文庫本,這種很多時候被統稱為文庫小說。

很多現在名氣很大的日本歷史小說家,一開始就是寫這種低端作品出道。還有一些甚至在這個領域廝混了四十餘年,至今還在寫,他們的作品很多都是四五十卷,幾百萬字才完結。

痴迷日本輕小說的人總喜歡說什麼鐮池和馬印刷機之類的梗,殊不知鐮池和馬的速度,在寫文庫小說的人裡面,其實不算啥。文庫小說里速度最快的大拿叫佐伯泰英,20天一本的十五萬字的小說,人稱月刊佐伯。

在這種文庫小說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它們又開始出現了針對市場上不同人群的細分分類。其中有一類,就專門針對低端閱讀市場中看著動畫漫畫長大的年輕一代。

這一分類的文庫小說開始配上漫畫風的插畫,而且故事的主要舞台也大多設置在學校等貼近年輕人生活的地方,而分類的名字為了貼合年輕人的審美,也弄得非常洋氣叫ライトノベル,這其實就是用日語假名拼寫出來的英文light novel。

Light,實際上這裡有兩個意思,其一就是比起採用4-6判甚至A5判的單行本,開本小紙質爛的文庫本確實要輕很多,然後才是「輕鬆」的意思。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ライトノベル(輕小說)這個概念,到底是什麼時候才真正出現的,很值得考究。

很久以前我看到過一篇文章,宣稱輕小說已經有四十年的歷史了,當時我還專門寫了一篇來反駁這文章。現在搜了一下,發展這個文章網上還能找到,是2014年發表在順網動漫上。是不是第一手我就不知道了。文章的名字叫《你真的了解日本輕小說嗎?回顧日本輕小說四十年發展歷程》。

這個文章實在太離譜了,它把輕小說的誕生,定位在了ソノラマ文庫推出了宇宙戰艦大和號的文庫小說版《宇宙戰艦大和號地球滅亡篇》出版這個時間點上。然後文章的作者似乎是認為既然《宇宙戰艦大和號》的小說版都算是輕小說了,就理所當然的把銀河英雄傳說、羅德島戰記等等出版的時候帶有比較「動漫風」的配圖的小說都算進了輕小說里。

然而很遺憾,我的朋友從日本收藏了一套銀河英雄傳說的初版,他很肯定的告訴我,不管是書腰的宣傳語,還是裡面的出版細目,都沒有ライトノベル的字樣。

我自己也在國內舊書網上6塊錢掏過一本ソノラマ文庫1985年出版的夢枕貘的作品。

沒錯,也是完全沒有ライトノベル的字樣,反倒是大大SF旗手等字樣印在書腰正面,背面也是SF雜誌的宣傳。

而朝日出版社的ソノラマ文庫到現在也在繼續推出作品,大部分都是和以前一樣的正統SF作品,但是也出了一些打著輕小說名號的書。

比如《ミニスカ宇宙海賊》,國內一般翻譯做《迷你裙宇宙海賊》,這個系列插畫非常的「輕小說」,也出了電視動畫,動畫版叫《モーレツ宇宙海賊》,國內翻譯做《暴力宇宙海賊》。

然而《ミニスカ宇宙海賊》的作者笹本祐一是日本科幻業界的大佬,拿了五次星雲賞,而且以科幻作家的身份上過NHK的節目。在笹本祐一上NHK之前,日本科幻作家中只有小松左京上過NHK……而小松左京是日本科幻業界的泰斗級人物……

而且我完整的看完了《暴力宇宙海賊》,發現內容一點都不「輕」,硬核得一塌糊塗,基本上就是把主角換成美少女高中生的硬科幻。

總有種「哎呀輕小說這個概念很火我們也來出幾本試試看吧」的感覺呢。

ライトノベル(輕小說)這個概念的出現,要到角川的SNEAKER文庫和富士見書房的Fantasia文庫創立以後了。這兄弟倆都是1988年創立,針對的都是青少年——也就是我前文所說的,低端閱讀市場中的年輕群體。

但是不是說這倆文庫一出版,ライトノベル(輕小說)這個分類就開始人盡皆知了,SNEAKER文庫和Fantasia文庫早期的作品也沒有打輕小說的名號。比如SNEAKER文庫的羅德島戰記,人家從一開始就是按照奇幻小說來運營的,還出了桌面RPG規則書——也就是俗稱的跑團本。

Fantasia文庫早期的《秀逗魔導師》也沒有宣傳自己是ライトノベル(輕小說),反正我到現在都沒有找到相關的信息。

看WIKI上的說法,輕小說的說法在2000年開始就「廣為流傳」了,但是這和我個人的記憶並不相符。

要知道,羅德島、銀英還有秀逗魔導士都很早就通過非正式渠道在國內最早的一批「二次元」圈子裡傳播了。

而且,進入兩千年後,我國互聯網的發展非常迅速,剛過2000年的時候我要了解日本那邊的新番動畫,只能通過忘記是哪個電視台搞的一個動漫節目,這節目主要的內容就是把上一周日本那邊播的動畫的梗概,搭配精彩鏡頭剪輯念一遍。我靠著這個節目「追」完了《返鄉戰士》和《狼雨》。

可是到了2003年底,我已經在極影字幕組做時間軸了,組裡面有幾個去日本留學的,都是重度死宅,整天聽他們吹最新資訊,也沒有看見輕小說這三個字。

而像《廢棄公主》這樣的輕改動畫當時在國內已經有了相當多的粉絲,而《全金屬狂潮》更是有一批死忠粉,但是那時候也沒有見到輕小說這個說法。

所以我個人,對這個「廣為流傳」到底流傳得有多廣,要打個問號。

仔細考察輕小說中「名作」的出版時間和動畫化時間,也和我的個人記憶相吻合。

對我個人而言算是輕小說入坑作的《伊里野的天空UFO之夏》是2003年才開始連載,而大多數我的同齡人的入坑作《灼眼的夏娜》2002年11月才出版第一卷。

而現象級的作品涼宮春日系列的第一卷涼宮春日的憂鬱是2003年六月才出版。

《魔法禁書目錄》這種很多人口中的霸權更是2004年的作品了,而當年後宮輕小說的扛把子《零之使魔》也是2004年的作品。

所以,2000年就廣為流傳,存疑。

但是可以肯定,2000年以前,確實就有了輕小說這個概念。

我現在能夠找到的輕小說這個概念出現的最早的地方是SNEAKER文庫舉辦的SNEAKER大賞。有意思的是,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翻了下最新一屆SNEAKER大賞的官網,發現徵文內容方面,已經完全沒有「輕小說」字樣。有意思,真有意思。

而最早被分類為輕小說的作品,應該是賀東招二的《全金屬狂潮》。

目前所有以輕小說的名號廣為人知的作品,都是在賀胖這部作品之後出版的。

所以輕小說這個概念,應該不會比我更年長,滿打滿算也就二十年左右的歷史,而且結合我上面的回憶,很可能這二十年有一半的時間,這個概念處在不溫不火的狀態。

最起碼中國大陸甚至中國香港都無法知曉這個概念的存在。

輕小說這個概念,在國內開始被圈子裡的人知道,是從2005年灼眼的夏娜動畫版開播開始。而2006年涼宮春日的憂鬱開播,中國所有二次元圈子似乎一夜之間全都知道了輕小說,並且這個概念火熱到可以在中國同時養活珊瑚和精品堂兩個盜版品牌。

觀察日本,情況也是一樣的。以2005年為拐點,不但輕小說改編動畫的項目開始批量上馬,輕小說文庫也開始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之後五年的時間,輕小說成了日本出版業界和動漫業界,最炙手可熱的概念。

我上面寫了這麼多,主要是因為最近看到一些後輩寫的文章里,強調輕小說的概念巴拉巴拉的,很鄭重其事的樣子。他們居然說判斷是不是輕小說,要看廠牌——這是在挑什麼時尚產品么?

我現在在媒體行業也工作了十年——不算之前的業餘撰稿和剪視頻。以我的經驗,任何概念突然火爆,百分百都是商業運作的結果。

尤其是前幾年我國爆發IP熱,我親身參與到了這個過程中,那時候IP這個概念火到什麼程度呢?14年下半年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有人找我寫訂製文,開價普遍千字五六百,後來乾脆連訂製文都不用寫了,他們就要我去掛名,然後把我吹成元老級宅文寫手,為的就是給投資人畫個誘人的大餅,騙投資。

這段時間,無數「IP」被趕鴨子上架般的投入IP運作,無數的項目匆匆的上馬。

然後?

然後IP熱過去了,除了個別幾個成功的項目,大多數人血本無歸,紛紛退出止損。當然了,我作為收錢的那一方,賺得盆滿缽滿,現在還能悠閑的寫文嘲諷「資本的盲目」。

現在對比著看2005年到2010年輕小說概念的火爆,我深刻的理解到當年日本業界發生了什麼。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一兩個現象級作品,外加有心人的一通炒作,把輕小說這個概念捧紅了,引來了資本的關注,形成了投資熱潮。但是,就和國內IP熱一樣,人工炒起來的熱潮這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

到2011年,輕小說的熱度已經明顯降溫,2012年日本矢野経済研究所的報告認為輕小說市場的增長已經停滯。而同年度日本公信榜發布的年度總結則認為,輕小說市場雖然銷售增加,但主要是因為古書堂事件簿這種更偏向於推理的作品的大賣。

也就是說,如果把古書堂系列算作推理作品從輕小說分類中移除的話,輕小說的市場規模就跳水了。

也正是因為輕小說熱潮全面褪去,現在日本國內才會形成對他們自產網路小說的押寶熱,也才有了現在「起點領先日本一百年」的調侃。

我認為,正是為了和已經「涼了」的輕小說概念有所區分,角川方面才會把骨傲天之類的WEB小說從輕小說分類里割出來。

炒熱新的概念,吸引新的投資,永遠都是文化娛樂領域資本家最想做事情。

但是前面也說了,日本人是很死板的,尤其是出版業這種有相當長傳統的行業。在我們中國,一個小說類型誕生了以後,大家就會把所有同類型的小說都歸到這一類裡面去,所以我們中國的小說分類很少,就幾個大類,下面幾個細分類,就沒了。

美國更籠統,我們中國還分科幻奇幻,人家美國都叫范特西(fantasy)。所以當年國內科幻愛好者聽說《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拿了科幻大獎雨果獎的時候都挺震驚:為什麼科幻獎項給了奇幻小說!哈利波特科幻在哪裡?

但是人家雨果獎雖然是世界科幻協會設立的獎項,但人家獎勵的可不是科幻,而是范特西題材的小說都能獲獎。哈利波特之後,還有尼爾蓋曼的《墳場之書》等奇幻作品得過這個獎。

但是在日本,不一樣。

日本人的規則就是,只有那些出版商在向圖書分類系統報備的時候,分類為ライトノベル(輕小說)的,才是ライトノベル(輕小說),只要圖書 分類系統里不認為你是ライトノベル的,不管你看起來和ライトノベル(輕小說)多像,也不是ライトノベル(輕小說)。

所以你看,朝日出版社這種正經得不行的出版社,找了個寫硬科幻的大佬寫了個女高中生主角的硬科幻,配了個插畫就能硬說是輕小說。

骨傲天這種輕小說血統濃厚的作品,人家硬說不是輕小說,它就不是輕小說。

說白了,輕小說就是個為了營銷而創造出來的概念。

這個概念火的時候,誰都想來沾個光,甚至有人不惜把這個概念誕生前就已經出了十來年的作品也算進這個範疇里。等這個概念不火了,大家就又都不是輕小說了。

weixin.qq.com/r/ezpPVz3 (二維碼自動識別)

聲明: 專欄所有投稿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意見,不代表本欄目立場 本系列版權歸輕之文庫所有,未經許可禁止一切形式轉載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輕之文庫專欄 Vol.1

輕之文庫專欄是為輕小說創作者提供的一個知識與信息交流欄目。

主要交流圍繞輕小說產業與內容創作領域,覆蓋泛二次元相關領域,希望藉助這個平台可以博採各家之所長,探討產業發展、作品解析以及內容創作的運作規則。給輕小說創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為整個創作環境的改善添磚加瓦。


推薦閱讀:

TAG:輕小說 | 出版 | 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