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評測的泛濫並不是好事

最近兩年各類視頻評測發展得越來越快,幾乎所有熱門產品你都能夠在網路上找到視頻評測——有很多甚至是專業媒體出品的製作精良的視頻。在過去,視頻製作一直是成本相當高昂的表現形式,大家更為熟悉的依然是專業媒體製作出品的畫面乾淨、鏡頭講究、主持人言語清晰專業的視頻;而隨著網路主播的興盛,大家對於更為原生態的視頻接受度明顯提升,製作一段視頻的成本頁大幅度降低——低劣的品質可以被稱為親民、草根,從 bug 變為了 feature。

相較於傳統的文字評測,視頻評測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歡迎,對於他們來說聽主播扯兩個小時淡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問題,雖然三五百字的短文就可能讓他們說出『太長不看』。這樣一種新鮮的形式所展現出來的更為真實、原生態的一面是其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類似 zealer 這樣製作精良的視頻,一看就是有專業團隊在背後運作,養一支專業團隊就必然是商業化的,而商業化在很多人看來,就意味著不夠『理客中』。這個邏輯本身雖然很可笑,但是在中國這麼一個奇葩的市場環境與商業道德語境下,確實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畢竟,大量讀者可以僅憑『我不同意他的觀點』這一個理由,就直接推導出『他肯定是拿錢寫軟文的』。

很多人覺得發燒就是燒錢的過程。一個人買了 SPK、金磚,買了好幾個大幾千的塞子,似乎就可以在短短几個月內搖身一變稱為老燒。Well,這就好像一個只會煮速食麵的人因為拿把旬牌廚刀切入面的蔥花和海參,就可以被稱為老饕一樣。自媒體/個人做評測的門檻也就非常低了,只要有一套看上去很唬人的設備就可以了——實際上幾千塊錢的前端就足以。錄音質量?根本不用在意。主播走的是親民路線,搞一套 8xr 或是 AP分析儀幹什麼?以後掙錢了可以直接買大奧,不比各類大家根本沒聽說過的專業設備逼格高多了?

『醜陋的專業設備』

在早期的 KOL 時代,大家普遍喜歡『看起來無利益相關的白蓮花』,而到了如今,商家直接跳出來說明身份反而能夠贏得『真誠』的人設,大家反而不會去 DISS 他們——畢竟,人家是肯定要有立場的。而一個普通燒友,但凡對一些熱門品牌的評價與『主流觀點』不符,反而會遭到冷嘲熱諷,被貼上槍手的標籤。這件事情本身難道不是非常詭異的嗎?到了現在,以 QQ 群作為主要輿論陣地的HIFI 圈,甚至已經開始形成一個個 filter bubble,仍在活躍討論器材的群幾乎都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正確』,『萌新』們每天看著各位大佬花式嘲諷某些品牌或產品,幾乎無法形成有效的討論。然而,這樣的氣氛恰恰是商家最喜歡的——一個人說我的產品好你不信,但是你看,群里一大票人都這麼說,都沒人反駁,你信不信?當你什麼都不知道,又沒有太多信息來源渠道的時候,自然會被這樣的狂轟濫炸搞得頭暈腦脹,最終要麼離開這個環境,要麼屈服於這個環境。類似的現象不僅發生在 HIFI 圈,任何人數稍多的領域都是如此。這樣的 comfort zone 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良好』的心理體驗,也給商家帶來了無限廣闊的商機。當人們不再去在信息的泥潭之中無助而堅韌地尋找盡量多的信息來嘗試歸納出自己的結論,只是在群內反覆接受相似的信息,這樣的狀態對於商家來說,難道不是最為理想的狀態嗎?『信息操縱』的能量,相信大家從知乎對於小米的態度轉變就能體會出來。

從『我不知道誒,不過大家都這麼說,大概是對的吧?』、『大家都這麼說,我也這麼說吧』到『居然有人說我不對?有那麼多人這麼說怎麼可能是錯誤的!!』『雖然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是對的,但是你說我錯了你就是 XX』,當人們並不是因為理性而接受一種觀點時,心態是相當防禦性的。沒有人願意 feel bad,而承認自己做錯了事情是一件體驗很糟糕的事情,心理自然會儘力來否認。在網上的各類社群中,你見過多少最後以『你說的對』結尾的討論?那些以『你說的對』為結論的討論,整個過程又是什麼樣子的?

理性的討論根植於個人的努力,理性思考從來不是輕鬆而愉悅的

這也是為什麼離開單一的語境如此重要。文字評測很難形成強有力的單一語境,就算是林 SIR 東拉西扯吸引人的評測,也很難讓你真的沉浸其中,幾千字的評測也就是十幾分鐘的注意力,完全不可能有什麼 immersive 的體驗。視頻評測則完全不同,大多數評測前前後後至少也是需要幾十分鐘的關注,未經剪輯的直播則是以小時作為單位。而這段時間內幾乎是完全單向的灌輸。只要主播願意準備,也有一定表演才能(比如願意講段子),別真的理性地討論問題(理性通常意味著 offensive ——會冒犯到觀眾),讓觀眾產生認可並不困難。如果有一些能夠拉近距離的聽歌環節就更好了。你什麼時候見過這類主播選擇爵士、金屬、流行中大家相對不熟悉(但卻很能體現耳機特點)的曲目?為什麼在 B 站上幾乎所有耳機錄音評測都會加入本身錄音質量並不好的 acg 類歌曲?如果說大眾熟悉程度,為何不用邁克爾傑克遜、邦喬維、酷玩樂隊、碧昂絲、U2的歌曲?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些並不能博得大多數觀眾的好感。觀眾真正在意的並非是他們聽到的經過各種失真回放出來的聲音(因為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需要聽什麼,能聽出來什麼),而是需要『沒錯,他和我是一類人,We are 伐木累!』的歸屬感。主播需要做的就是營造安全可靠的氛圍,引導觀眾相信自己。建立了信任之後,自然什麼都好說了。

與傳統文字評測不同,視頻評測的情感帶入會強很多,自然也就不存在前期費盡心力爭取大家信任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視頻主播的水準簡直不堪入目,卻能夠獲得很高人氣——因為他們最討厭的就是理性討論的氛圍,諷刺、反話、臟口,這些消除理性討論語境的東西才是他們最熱愛的。『反對我的都是友商派來的水軍』『說 XX 好的都是 SB』『動了別人的乳酪所以一群人來黑我』——事實證明,這樣簡單粗糙的話術依然挺有效果的。雖然我很討厭這麼說,但是這樣的做法『小白』確實很喜歡。他們不懂各類發燒理論,對於各類器材也沒有太多經驗與概念,但是撕逼、陰謀論這樣沒有門檻的事情卻是人人可以理解並接受的,自然會產生很強的親近感。一個天天下班了還找你討論為什麼35度下製劑效率很好,38度就突然不行的人,和一個天天找你聊綜藝八卦的人,哪個更『討喜』?

對抗消費主義的論述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於發燒友來說,唯一值得提倡的態度便是理性與熱情的融合。理性對待不同觀點,保持開放心態;充滿熱情曲折前行在內心嚮往的方向。遊戲的真正樂趣在於你接受各種各樣挑戰、找尋方法克服困難的過程,而不在於最後的片尾動畫。發燒也是一樣。

抵抗消費主義的論述,理性發燒。

推薦閱讀:

國產搭載Hi Fi晶元的手機有哪些?
vivo X20 Plus採用全新的HIFI後音質是否會提升?

TAG:高保真音頻HighFidelity | HiFi | 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