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電視信號是怎樣傳輸到電視的?——節選自《高興說顯示進階篇之三》
免責聲明:這部分的內容大多是通信領域的知識,本文的目的是通俗的給大家講解複雜的知識,同時本人能力有限,所以肯定會有很多講得不嚴謹甚至是錯誤的地方,還請包涵。
作者:高興
中泰證券研究所國際銷售
曾任職於美銀美林、中信證券、銀河證券、大宇證券
畢業於紐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高麗大學
可以聽說讀寫中文、英文和韓文,日文只能讀不會聽說寫
央視NEWS頻道 New Money欄目 嘉賓
電視其實和互聯網視頻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電視有自己的傳播渠道(無線/有線)和傳播協議。無線電視以空氣為載體傳送電磁波信號,有線電視以線纜為載體傳送電磁波信號。
現在的互聯網視頻都是流媒體,需要我們的互聯網帶寬夠,速度夠,才能流暢觀看。電視信號也是一樣,只不過是,互聯網帶寬是用戶自己的,而電視帶寬是大家公用的。
什麼叫帶寬呢,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信號的變化範圍,也就是信息量。比如一個1080P的視頻,每行1920個像素,1080行,每秒60幀的話,那就是每秒需要傳送1920 x 1080 x 60 = 124,416,000個像素值,無論是採用數字還是模擬,總之就是有這麼多值需要傳送。
我們人類選擇用電磁波的振動來傳遞信息。電磁波像水波一樣的振動,這個振動是有一個周期的,每個周期向上一次,向下一次。如果我們用向上的幅度和向下的幅度的大小來「模擬」像素的值的話,每個周期可以傳遞兩個信息。那麼124,416,000個像素值理論上需要62,208,000個周期。我們還知道電磁波是有波長的,也就是波的大小,波越大,動作越慢,這個波振動的頻率就越低,波越小,動作越快,這個波振動的頻率就越快,兩者之間是一個反比的關係。很顯然,頻率越高的波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傳遞的信息的量越多。
上面的圖裡的波的上下波動的幅度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要傳輸的每個像素點的數據可能都不同,所以我們實際上發出的波可能是這樣的。
可以看出,因為是模擬的信號,所以信號是連續的,所以CRT電視的電子槍的掃描也是連續的,所謂像素不過是屏幕後面一個個的小格子的物理區分而已。所以,模擬時代的CRT電視的像素是沒有意義的(當然在拍攝的時候還是有意義的),只有「像線」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說電視的解析度,還只是習慣說720,1080這些橫線的數量的數字的原因。
如果把一個周期定義為一個赫茲(hz)的話,那麼這個信息需要至少62,208,000赫茲的波才能夠被傳遞,也就是62.208兆赫(mhz)。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個頻率在62.208兆赫的電磁波來傳遞這個視覺信息。
有兩個問題,首先這個頻率比較低,也就是能量很低,走不遠,而且波長太大,需要很大的天線才能接收。
其次,我們不能只有一套節目吧?如果我們想傳遞多套電視節目呢?
這就需要使用所謂「載波」的技術了。
波有一個性質很好玩,就是兩個不同的波可以混在一起。比如兩個完全一樣的波混在一起,那麼這個波上下振動的幅度就是原來的兩倍了對吧。在任何一個時點上,這個波的幅度就是等於兩個波的幅度的和。那麼,如果我們把一個快速振動的,上下幅度均勻一致不變的波和一個振動較慢的,但是上下幅度一直在變化的波混在一起會怎麼樣?
如上圖所示,會成為一個在微觀上保留快速振動的波的頻率,但是上下的幅度是兩者上下幅度的和的新的混合波。這個新的波保留了振動較慢的波所承載的幅度信息(雖然略有變化),同時振動的幅度卻快了很多。
如果我們把這個新的波發送出去的話,因為頻率高,能量大,可以走很遠,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天線就可以接受。而且我們可以把每一套電視節目製作成一個62.208兆赫的波,然後將其與不同的高頻率等幅的波(載波)相結合。比如第一套節目和600兆赫的波結合成一個波,第二套節目和800兆赫的波結合成一個波。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同時傳輸幾套不同的節目了。當然在模擬電視時代並不需要上面說的那麼大的帶寬,大概每個頻道有個6~8mhz就可以了。
其實,上面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容易理解的說法,實際上的情況要更複雜。如果我們把62.208mhz的波和600mhz的波相結合,其實會產生出來4個波,一個是原來的62.208mhz的波,一個是600mhz的波,還會有兩個邊頻帶(Sideband),一個是662.208mhz(600 + 62.208),一個是537.792mhz(600 - 62.208)。其實62.208mhz和600mhz的波沒有任何改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籬笆還是那個籬笆,但是這兩個新的sideband卻是同時包含著兩個「舊波」信息的新波。所以,除了62.208mhz這個頻率太低以外,理論上只要發送其他三個波之中的任意兩個波,我們就可以獲得所有我們需要的信息了。(能力有限,這裡就不再深入講解了。)
但是頻率不同的sideband之間同時在空中傳播也會產生干擾,甚至再生成新的sideband,不過每個sideband的幅度都只是原來的一半。有干擾不可怕,我們電視的作用就是根據「一定的標準」接收信息,排除干擾,再把信息解讀出來。而且為了減少干擾,我們會在節目的信號的頻率之間留有充分的餘地。
電視信息的傳播也是有著標準的,模擬電視時代主要有NTSC、PAL和SECAM三種,北美和日韓以NTSC為主,中國和歐非以PAL為主,前獨聯體國家和法語國家以SECAM為主。這幾個標準之間本質上的區別不是很大,但是因為細節上的不同,還是不能互相兼容的。
進入到數字時代,各國也都把自己的電視標準升級成了數字標準。其中還可以分為地面傳輸、有線傳輸、衛星傳輸以及手持傳輸等。最普惠的地面傳輸標準主要有ATSC、DVB-T、ISDB-T以及DTMB等。其中DTMB是我們中國自己的標準。
相對於模擬時代,在數字時代,我們不再用波的幅度來傳遞信息,而是用幅度的高低或者頻率的快慢來表達0和1,然後在通過一種叫頻分多址的技術實現對帶寬更有效的利用,在有限的餓帶寬內可以傳遞更多的頻道,以及更好的畫質。
頻分多址這個技術我們不需要理解,只要知道這是把一個信號拆分成很多頻率重疊的小信號,這些小信號雖然重疊,但是重疊的很巧妙,可以被電視接收並區分,從而實現了對帶寬的更有效的利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