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人之彼岸》,人類迎接未來世界的正確姿態
在人工智慧越來越普及的時代,很有很多人對這一變革存有疑慮:
「人工智慧會在每個方面都超越人類嗎?」
「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嗎?」
「人工智慧會愛上人類嗎?」
這些問題不僅引發了大眾討論,各方大咖也在各種場合,袒露自己對於人工智慧這一新興物種的態度。
很多人接觸人工智慧都是從「阿爾法狗」開始的,從去年3月戰勝李世石,今年5月戰勝柯潔,他的學習速度與深度讓世人嘆為觀止。
「阿爾法狗」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自我學習」。打個比喻,以前的機器學習是科學家將一堆數據輸入進計算機,對於沒有輸入的內容,計算機是識別不出來的。而現在的機器學習,你只需要將以前的棋譜輸入,它自己觀察、自己和自己對弈,最後與高手過招,最終的結果就是他會下棋了,並且是下的最好的。
更可怕的是,人們發現,只要將這些演算法稍加改動,人工智慧就可以學會金融投資、看合同、寫新聞、醫療診斷,甚至是設計這樣需要創意的工種等。短短几年,各個行業的人工智慧已經遍地開花。
但,即使人工智慧可以自我學習、深度學習、強化學習,即使計算能力增強,神經網路疊加千層,他仍然具有巨大的局限性。
難點一:人工智慧無法跨領域學習 「阿爾法狗」面臨的困難,也是人工智慧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人工智慧不能跨領域學習。人工智慧對大數據的依賴,和演算法、硬體的限制,讓其只能於單一領域中深度學習,成為狹窄領域的專家,實現大數據、小功能,卻無法成為涉獵廣泛的全能專家。
例如在圍棋上我們比不過「阿爾法狗」,但如果你和阿爾法狗下象棋、五子棋,你會輕輕鬆鬆就獲得勝利。
原因在於,在學習圍棋時「阿爾法狗」會把他所有的神經元網路用來學習圍棋,但如果想讓「阿爾法狗」學象棋,它又會將整個神經元網路用來學象棋,完全遺忘原來的圍棋知識,這在業內人士也被稱為「記憶災難」。
難點二:缺少對這世界的常識 人類擅長從時間中總結世界運轉的模型,建立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這是人的世界觀形成的過程,恰恰也是人工智慧所缺少的能力。
機器難以擁有常識最直接的原因是:機器缺少物理世界的生活經驗,所處理的都是人類所植入的信息。它不知道羊毛是柔軟而溫暖的,也不知繞一個柱子一周會回到原點。面對25的9次方的數學問題,它很快能得出答案,但是換成鴨兔同籠的問題,便超出了AI知識領域之外。根本原因很簡單,它不知道鴨子幾隻腿,兔子幾隻腿。
常識是無窮無盡的,就算把常識輸入到人工智慧里,遇到實際的常識問題,它也難以判斷要輸出哪一條信息才匹配當下的情況。而僅擁有一部分專業知識,導致AI很難對這個世界形成整體的認識,也難以理解我們身處的這個三維世界。
難點三:自我表徵的能力 即便「阿爾法狗」下棋天下無敵,贏遍世界。它也不會有冠軍的喜悅,它既說不出他在做什麼,也說不出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能看到的是人類給它數據輸入、看到輸出,可是無法了解中間發生的過程。
馬文·明斯基將人類文明系統分為6層,分別是本能、自我指導、反思、自我關照、自我批評、自我批評的自我批評。知道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麼,並為此感到自豪,所有的這些認知,都是高級的認知。
也許未來人工智慧會擁有情感和高級認知,但這樣的強人工智慧,仍需要一輪甚至幾輪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應該如何學習? 第一點,學會和人工智慧相處,學會人機共生。
無論喜不喜歡,人機時代已經來臨。要有對於數學,演算法和語言的基礎的理解能力,無論人工智慧如何發展,核心還是數學和演算法、邏輯。
第二點,強化人與人溝通、相處的能力。
只要是數據邏輯相關的,都可以由人工智慧來做,並且會做的比人類更好。但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對他人的關心,理解他人的心思,人工智慧遠不及人類的。
以下兩點是人類未來會領先人工智慧的,一個是世界觀,另一個是創造性思維。
世界觀是常識的升級,是我們對於世界的全景大局觀,全景大局觀讓我們擁有理解這個世界並且將之融合創造的能力,我們可以把音樂領域理論帶入建築領域,也可以將政治,經濟與生活場景對應,創造出波普藝術。構建知識的全景舞台,創造全新的從0到1的事物,這恰恰是人工智慧難以跨越的一步。
對於未來,我們不必擔心人工智慧會全面壓制人類,也不必擔心人類文明受到威脅。需要擔心的是,人類越來越像機器,失去了人類的思考和創造。
在人工智慧磅礴而來的今天與未來,希望每個人都能在人工智慧時代找到自我。
推薦閱讀:
※智能行業如何發展?
※人工智慧會使哪些行業受益?
※透過產業AI的發展歷程,看阿里的「愚公移山」精神
TAG: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