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度信奉延遲滿足

1.

延遲滿足,通俗來講是一種自控力,一個人為了未來長遠的利益,願意等待和忍耐。

自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做了延遲滿足的實驗,這股重視從小培養孩子延遲滿足力之風越刮越盛。

延遲滿足力,其實每個正常心智的成年人都具備。比如我上班一個月,工資下月10號發,這期間的等待就是延遲滿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延遲滿足力在成功過程中所佔的比重其實是越來越模糊的。成功與否,除了單純的等待與忍耐,更與當事人的人格發展程度,對未來的規劃與預見,對社會趨勢的分析等絲絲入扣。中國有句古話還叫「時勢造英雄」,一個人順應了時代就成功了,這時要怎麼分析延遲滿足力的重要性?簡單來說,決定成功的因素很多,我們無法說延遲滿足力是其中關鍵因素。

孩子的自我發展,包含身心靈的各個方面,父母不應該為了訓練延遲滿足而訓練,最後甚至付上毀了孩子心智的代價。這時的延遲滿足,沒有任何意義,只是一種教育禍害。

2.

延遲滿足,是一種隨著孩子成長自然而然發展出的能力。

這個能力的出現,是以穩固安全的外部壞境為前提的。

回到開頭的問題,我能忍耐到下月10號拿工資,是因為我看到公司的運行是穩定有序的。如果整個公司都處於一種隨時被抄家的狀態,我還能淡定地等待到10號拿工資嗎?

孩子延遲滿足力的形成也需要這樣的環境。

當他們發現,從出生開始,父母就是樂意隨時響應他的需求的,有人能真實地看見他,即使他偶爾有沒被滿足的小小願望,他也會樂意等待,因為他相信這個願望遲早會被滿足,因為過去無數次的經歷向他證明,父母是值得信任的

所以,延遲滿足的形成關鍵是充分的及時滿足。

這是我自己的親身例證的。

娃兩歲多一點時,我們被路邊母嬰店擺的玩具小汽車所吸引,於是我付錢買了一個。但是老闆非常的熱情,又二話不說親切地抱起娃指著一款小豬佩奇木琴說,寶寶你看,這個能彈出音樂,非常好聽哦。娃試了試,之後舌頭有點點不利索地說,這個下次再買。

這樣的例子不是發生一次兩次,一桶棒棒糖他能做到只要一個。老闆很驚訝我是怎麼教育的,娃是不是天生好帶,但我其實沒有教育過,只是他有需要就滿足。對於兩歲的幼兒來說,他的需要都是簡單的,大人是可以輕易滿足的。

3.

不同年齡的孩子,對等待的時間接受度不同。父母應該做的是跟著孩子的成長節奏,而不是強迫孩子必須按自己的節奏來。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沒有穩定的時空概念,這時的不及時滿足對他們來說等於永遠不被滿足,等於在那刻自我破碎了。

允許孩子按自己的節奏去成長,是父母所能給的美好祝福。相反,那些吃個飯,喝個水,都要被訓練延遲滿足的孩子,則是過早地被損壞了心智。

他相信環境是不安全的。不論大或小的事情,他發出的聲音都不能得到及時回應,這必然讓他恐慌、憤怒。出於人趨利避害的本性,他會越來越激烈地要求及時滿足,一刻都不能等,因為不被滿足的次數太多了,他怎麼能信任父母這次就是不說謊的?

長久的過度延遲滿足,會讓孩子不再為自己發聲,既然喊了也是白喊,那就算了吧。這催生了絕望和匱乏感,這些感覺似乎都在對他說,你太差了,你這麼差怎麼配得被滿足呢? 深深的匱乏感絕對是成功路上的大敵。當一個人認為自己不配時,他又該怎樣追求自己的夢想呢?

只是,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是與訓練延遲滿足的初衷背道而馳嗎?

轉載自個人微信公號:丫梨說。


推薦閱讀:

TAG: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書籍 | 親子關係 | 育兒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