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呆若木雞:是真的像一塊木頭嗎?

日常生活中,看到一個人獃頭獃腦、痴傻木訥的樣子,我們會說,這個人真是「呆若木雞」。

然而呆若木雞的真正涵義並非如此。「呆若木雞」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達生》篇,用來形容一隻鬥雞經過訓練後,所達到的一種「所向披靡」的高超境界。

一隻雞,從最初看起來的強大,對什麼都躍躍欲試,到逐漸沉穩,再到最終獃頭獃腦的樣子,是一個事上磨練、金之在冶的過程。表面上看起來,鬥雞好像變愚笨、變遲鈍,實則修鍊了一身無敵的內功,可妥當應對一切來犯、挑戰。人的強大,又何嘗不是得經歷如此一番歷練?

陽明先生年少也曾有些抗厲氣,不太懂人情世故。但悟道後的先生,不再在表面上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而是換之以深沉厚重的樣子。可能在有些人看來,還有些愚鈍。

果真如此嗎?從陽明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所演繹的豐功偉績來看,表面愚鈍下的,實則是一顆良知清澈、如如不動之心。在這顆心的映射下,陽明先生對於起兵反叛的寧王的所思所想,看得一清二楚,故能不費一兵一卒,生擒寧王;對盜賊的所憂所慮,先生亦能用心感知,故能寫下感天動地的勸降文,決勝千里之外。

呆若木雞,只因此心不動。

然此心不動,又非對外界漠不關心。相反,這顆心對於萬事萬物的感知,不但未變得魯鈍,反而更加靈敏。就像一面擦拭明亮的鏡子,可以照出任何映射到鏡前的事物。以這樣一顆澄澈的心看待這個世界,又有什麼是看不清的?如此這般的深沉厚重,又何嘗不是我們所追尋的最高境界?

所以,再見到一個人因精進而變得沉穩內斂、不為外界事物所牽動、所擾動時,我們可以說,你真是「呆若木雞」呀!


推薦閱讀:

知足常樂:知何「足」,樂何「樂」?|成語心解
義無反顧 | 成語心解

TAG:成語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