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為什麼如此害羞?

啟發我寫這篇文章的是一個小姑娘,六七歲的樣子,學校老師建議奶奶帶她來醫院看是否存在智力缺陷,剛好分到我給她做智力測試。我第一眼看到她時,她臉上掛著笑容,梳著兩條很漂亮的麻花辮,穿著鮮艷的衣服,心想小姑娘應該很好交流。可是當我開始跟她說話的時候,她把臉轉向了坐在旁邊的奶奶,不敢看我,說話聲音很小很小,能看出來,她很緊張。為了緩解她的緊張和害羞的情緒,我跟她解釋,我不是老師,你不用緊張,我們一起像朋友那樣來玩遊戲好不好?奶奶也一直在鼓勵她,終於她願意和我交流了。在測試的過程中,她還是表現的很害羞,遇到回答不出來的也沒有勇氣說不知道,而是一直在笑,並非自然的笑而是一種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的笑,我看了很心疼。我拉著她的說跟她說:沒關係,不管你能不能回答的出來,我們都是好朋友,她依然不敢看我,頭是扭向奶奶的。儘管她以這種方式回應我,但是我知道她是願意和我建立連接的。這個想法在第二天得到了證實,我從走廊上走過去看到他們了,當時她和奶奶在等著做檢查,她似乎看到我了很興奮。沒過多久奶奶拉著她來找我,我帶你來找你的朋友了,她依然是那個姿勢,一邊跟我握手,一邊把頭扭向奶奶。

小姑娘的行為模式讓我想到了一個詞:社交焦慮。林恩·亨德森在《害羞與社交焦慮症》一書中對社交焦慮的定義是:由於害怕外界的消極評價而對社交產生不舒服的、恐懼的情緒,以及在社交情境中表現出退縮、迴避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也並不會有很多人真的達到社交焦慮症的診斷標準,他們只是存在社交焦慮的情緒或者傾向,或者只是人格特質上的「害羞」(社交沉默)。

我曾經有一個來訪者就是這樣的,ta雖然在我面前話特別多,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害羞,但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演講和講課還是很焦慮,由於害怕ta打算選擇放棄所學的教育專業後去考公務員,但是一想到面試還是焦慮的睡不著覺。告訴我最擔心的是自己上台會緊張,一緊張就會臉紅髮抖,意識到這一點後就更緊張了。我在諮詢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讓ta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用手中的杯子代表ta,我們一起探討了這個杯子的行為模式是什麼?ta告訴我ta其實講課講的挺好的,同學和老師對她都期待挺高的,ta害怕他們對自己會失望,所以每次講課前都非常緊張,ta會提前很多天準備,準備充分的話講課也會緊張但是周圍的人可能看不出來,最害怕的是臨時告訴ta要去講課,根本沒辦法講的,一想到自己會臉紅髮抖更緊張了。ta採用的應對方式就是逃避,逃避講課,逃避所學的專業,逃避即將到來的面試。這樣的方式有效嗎?很顯然是沒有效果的,下次只會更緊張。ta還採用的控制的方式面對自己的情緒,我不要緊張,我要放鬆。當你發現你在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掙扎的開關一定也是打開的,越掙扎,越痛苦,焦慮的情緒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我拿著手中的杯子對她說,這個杯子可能和其它杯子不太一樣,它可能有一些晃動,有的時候還會變成紅色,但是並不影響ta作為一個杯子的功能。如果這個杯子不接受自己有時會發抖晃動,也不接受自己會臉紅,ta可能抖的更厲害。來訪者告訴我,ta就是那個杯子,擔心別人會看到發抖和臉紅的ta,這樣ta就不完美了。我拿著手中的杯子問她,你覺得它是完美的嗎?不是。好像也沒有人是完美的,有的杯子高點,有的杯子胖點,有的杯子形狀奇怪一些,我應該接受自己會臉紅和發抖這件事,接受自己會和別人不一樣。

對於容易害羞和焦慮的孩子們,我想對你們說,你是獨一無二的,你覺得自己特殊的地方,並沒有你想的那麼不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只要你自己能夠接受自己,周圍的環境也是接納你的,因為人都是上帝咬過的一口蘋果,每個人曾經都有認為自己可能不被接納的部分,也許成長就是允許自己不完美。

我的目標是每一次諮詢都是一次完整和閉合的諮詢,每一次來訪者都可以有所收穫和成長。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本人公眾號,會不定期更新原創心理學相關文章。

作者簡介:

浙江大學精神衛生中心 心理評估師

安徽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推薦閱讀:

看見漂亮女生會害羞是為什麼?
膽小的人是不是都比較害羞?
為什麼我會害羞,怎麼客服害羞心理呢?
內向害羞的男人喜歡一個女生地表現?
作為一個成年男性,應當如何克服上街買冰淇淋吃的羞恥感?

TAG:社交焦慮 | 心理學 | 害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