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圖(4):高山流水無窮意,落落斷崖千萬尋

?宋.釋普寧《偈頌四十一首》

沒弦琴,指趣深。

尖新曲調,須遇知音。

高山流水無窮意,落落斷崖千萬尋。

▲ 高山流水無窮意,落落斷崖千萬尋 圖片版權歸屬於「深圳市萃豐實業有限公司」

?這首偈頌

偈頌,是佛教術語。簡而言之就是禪宗習者之間的對答(通常發生在師資、同門之間)。

偈頌一般都極為精短,寓旨合於其中,藏頭露尾。

因為寓旨艱深,能夠透過偈頌來相互交流的,可為知音!

種種偈頌中,最廣為人所知的,大抵為北宗神秀禪師和南宗慧能禪師同答五祖弘忍的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北宗神秀答弘忍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南宗慧能答弘忍

通說認為神秀的禪雜有人我色相(「時時勤拂拭」),背離了禪宗「見本性為禪」的宗旨,因此喪失了繼承五祖弘忍衣缽的資格。後來的故事大家都了解了,一般認為慧能的禪「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顯得更為清澈夯純,因此其得到了五祖弘忍的付法傳衣。此是南宗燈錄通說,尚不值全信。

釋普寧的偈頌,在我看來大抵是說:曲高和寡、知音難覓,有些孤單。

不過,透於紙面的這種孤單,說明大和尚還沒有真正做到六根清凈,應當是著了俗相了。

化外之人,應當是心跡兩閑無俗累的。

將高山流水和知音暗合,是中國古典修辭中常用的一個套路。還有另一個爛大街的套路就是,把柳樹和離別的趣旨聯繫在一起。

?這張照片

拍攝於2016年4月的廬山,時值濃春,雨水充沛。在一處人跡罕至的小溪旁,架上腳架、裝上濾鏡,出了這張。

拍水的主題中,這種通過長曝光來實現絲綢般質感的手法,算是比較常見的。北美的風光攝影愛好者,還普遍喜歡對日出或日落時分的大海採用這一技術來拍攝,這樣整個海面就如平鏡一般,如夢如幻。

對於這張照片,不滿意的地方還是曝光時間短了些。若再長久,則絲綢落落大方的質感會更好。不過,如果曝光時間過長,兩旁的靜物就有過曝的風險,真是兩難。

有一些攝影技術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通過長曝光來拍到滿意的流水,通過短曝光來保證靜物的合理曝光,後期再通過蒙版技術將兩張照片合成。如此一來,是需要大耐心的。

不過,有做什麼事情不需要耐心呢?

推薦閱讀:

《一期一圖》第12期: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TAG:手機攝影 | 人文歷史 | 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