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潛在威脅么
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潛在威脅么?針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或許可以從此划上句號了。
薦書人
張欣禹,任北京英博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10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管理傑出人物獎、2014年評選為電氣行業十大領軍人數。
華盛頓大學教授、國際機器學習學會聯合創始人、《終極演算法》作者佩德羅·多明戈斯指出:「AI自己產生的目標,只在我們所限定的範圍內為我們設置的目標服務。只要這個狀況不被打破,那就還不必擔心機器人。」
簡而言之,人工智慧對人類並無威脅。
佩德羅?多明戈斯(Pedro Domingos)
?美國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博士,在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方面著有200多部專業著作和數百篇論文。
?國際機器學習學會聯合創始人,《機器學習》雜誌編委會成員,JAIR前副主編。
?美國人工智慧協會院士(AAAI Fellow,國際人工智慧界的最高榮譽),榮獲SIGKDD創新大獎(數據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斯隆獎(Sloan Fellowship)、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成就獎(NSF CAREER Award)、富布賴特獎學金、IBM學院獎以及多個頂級論文獎項。
有關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近兩年在國內非常火爆,成為資本與高科技產業的追逐目標,同時也是時尚潮流的代名詞。其實早期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在上世紀30年代就由英國的哈蘭·圖靈發明了,他曾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至今,「圖靈測試」還在應用於驗證人工智慧演算法。
1959年,MIT成立了世界第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而在MIT的博物館展出在1990--2000期間研發的機器人已經相當先進了。
AI曾經在20世紀80年代紅火過一陣子,後因滿足不了應用場景問題而沉寂了。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與海量的數據來源,機器學習開始應用與日常工作與生活場景。現在的google map, 蘋果的siri, 微軟的小娜等都是演算法與機器學習的產物。當下,美國領先的人工智慧科研學術機構有MIT, 卡內基梅隆,加州理工和斯坦福等。
《終極演算法》一書大膽設想了一個改變機器學習模式,最終改變我們生活的」終極演算法"。Pedro Domingos 說,如果這個演算法真的存在,那麼它應該可以獲得所有知識,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理論上,這種演算法可以僅通過Tycho Brach(一位天文學家)的觀測結果推導出牛頓定律,而不需要了解之前的任何定律。
但這種「終極演算法」為什麼會存在?D教授結合了神經學、進化論、物理學、統計學以及計算機科學,在書中提供了一個有說服力的論斷。
當然,「終極演算法」到底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還是值得警惕,這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至少D教授對此非常樂觀,稱「終極演算法」的到來不可避免也非常值得期待,如同「皇冠上的明珠」 。他花了很大篇幅探討這個演算法可能帶來的影響,包括「會減少貧困」,一些繁冗重複的工作「將會被更有樂趣的工作替代」,「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的人生也會「更長壽、更快樂,更富有成果」。
當然現在機器學習仍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
商業公司通過機器學習提高廣告推送精度;
機器學習給科學方法增壓,科學家可能花畢生精力提出或驗證幾百個假設,而機器學習系統卻能在幾秒內做完這些事;
學習演算法關係國家安全,在網路空間之外,學習演算法是保護國家的壁壘。
本書,到底對終極演算法有怎樣期待?又如何剖析怎樣的人工智慧?期待下次拆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