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爸爸》:直擊中國家庭現實問題的合家歡電影
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父子關係通常都是家庭中最難處理的矛盾之一。父親往往能把女兒寵得無法無天,對兒子卻習慣於百般「挑剔」,甚至像牢頭教訓犯人一樣不帶客氣。兒子小時候當然不敢造次,等到長大或者成家,往往恨不得跟父親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形成一種鮮明的「冷暴力」。
但事實上,兒子才是父親的真正希望所在,後者對前者的期望和要求,必定遠遠勝過女兒;父親對兒子的嚴格,往往不過遵循了「嚴是愛,寬是害」的傳統思維,在當今的大環境下,這種意識當然不太合時宜,但做兒子的,可否更加寬容地理解父親?即將於2月2日上映,由邵兵、孫紹龍等主演的《壞爸爸》,就通過一對長期不和的父子之間的矛盾及演變,為我們展現了濃濃的人間大愛,更令其成為可以感動老中青幾代人的合家歡電影。
在寸土寸金的帝都北京,茶莊老闆蕭大海(邵兵飾)顯然屬於成功人士,奇怪的是,人人都尊敬他,除非他的兒子蕭寒漪(孫紹龍飾)。這孩子本可舒舒服服做富二代,卻不想著接班,偏要自食其力在改裝車行當個汽修工,甚至與父親老死不相往來,這到底為了什麼?
當父親發現自己身體的變故時,特別渴望與兒子達成和解。於是,蕭寒漪的女友易楊、徒弟兼死黨孔明順,居然都成了一個董事長拉攏的對象。為此,老蕭也做出了很多與自身年齡和地位完全不相吻合的事情,營造出滿滿的笑點。但當突如其來的危險降臨之時,他虛弱的身軀之中,卻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
「小時候被刻下的疤,長大後才知道有多醜。」這句話用在蕭寒漪身上太合適不過了,因為父親將自己送進網上癮學校,經歷了一些不堪回首的過往,並導致了自己無法成為專業賽車手,蕭寒漪遷怒於父親,一直與其進行「冷戰」,並試圖開創自己的事業,來徹底擺脫後者的影響與「控制」。但殊不知,天底下怎麼會有害自己孩子的父親?他可曾想過,父親對他寄予了多大期望?
蕭大海不希望兒子成為另類,只希望他和別人的孩子一樣好好讀書,遠離網路與賽車,考上大學,有份體面工作,當然也是人之常情,但忽略對兒子潛能的關注、理解與開發,無疑是不值得稱道的事情。世界上平庸的大學生和白領千千萬萬,但有個人魅力的賽車手卻相當稀少。
影片無意於塑造一個高大全的父親,無意於強化「百事孝為先」,而是直面當下中國的現實,含蓄且克制地拷問了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並提醒觀眾去回味、理解和反思。這樣的處理方式,無疑更讓年輕人容易接受,也不會讓中年人心生反感。
導演甚至將這樣的父親稱為「壞爸爸」,當然主要體現的是兒子起初的立場,並透著濃濃的幽默。但是,影片並沒有刻意討好年輕人,並沒有認定兒子的作法就一定是對的,並對兒子的「冷暴力」提出了無聲的批評。
隨著劇情的推進,因為父親的主動靠近和真誠努力,因為其他人的幫助牽線,更因為一些突發事件的催化劑作用,父子之間的冰山,也產生了微妙變化。相比之下,父親的選擇與努力,無疑還是更讓觀眾欣賞和感動。這樣能主動反省自己,主動放下自尊,主動拋棄自負的爸爸,無疑是在和傳統舊觀念告別,無疑是樹立了一個新標杆,「壞爸爸」其實是「好爸爸」!
當然,兒子也不是壞兒子,他的改變與回應,也是讓人欣慰的。
作為一部商業片,《壞爸爸》的整體基調是輕鬆歡快的,節奏張馳有度,笑點相當密集,伏筆恰到好處,反轉乾脆利落,而高潮戲份的動作場面相當緊張,而大結局的處理方式,無疑會讓太多人為之感動,甚至潸然淚下。
導演的鏡頭語言運用相當純熟,兒子成年後的父子衝突,與他上癮學校時的遭遇,少年時與父親的親密互動,這些場景之間的巧妙切換,反差鮮明,令觀眾很有代入感。影片更是在觀眾情緒最高時果斷收場,避免了拖泥帶水和過度煽情,這種處理無疑是聰明的。
《壞爸爸》中沒有當紅的流量鮮肉,卻集積了一大批實力演員,邵兵和孔琳當然是成名已久的老戲骨,而孫紹龍、趙圓圓、裘恩典和彭梓桁幾位年輕演員,在導演的悉心調教之下,也有著不俗的發揮。
過往這些年,邵兵在影視劇中為我們詮釋了很多鮮明的藝術形象,走心的演技和嚴謹的戲風一直為觀眾稱道,而在《壞爸爸》中,他更是獻出了最近幾年最好的表演。指導員工時的威嚴與關切,渴望與兒子修復關係的焦急和用心,討好兒子同事時的手段和心計,同兒子賽車時的堅定和自信,都刻畫得非常到位,高潮戲份的生死對決,更是引燃了全場氣氛。
昔日的「士力架男神」孫紹龍已經長大,他一人演繹了蕭寒漪少年與青年兩段時光,塑造了一個看似桀驁不馴、無比叛逆的熊孩子,讓觀眾每每產生抽他的衝動,但隨著劇情深入,蕭寒漪身上善的一面卻更多展示出來。孫紹龍的表現真實自然,表情層次相當到位,展示出了年輕演員的不俗功力。
趙圓圓飾演的蕭大海「侄女」蕭嘉嘉,作為董事長的助理,舉手投足都極具女神范兒,自信洒脫清新脫俗,並且是緩和父子緊張關係的利器。裘恩典飾演的「北京大妞」易楊,敢愛敢恨卻深明事理,幹練短髮別有魅力。彭梓桁飾演的屌絲孔明順,既是全片的重要笑點擔當,又起到了推動劇情的關鍵作用。相信他們的未來,還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如今,中國的主流電影觀眾,幾乎都是二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而各大出品公司,也在極力以他們的需要為導向。但事實上,對於好電影的標準,各個年齡層的認知其實是差不了太多,也不應該有太大偏差的,好萊塢經典再過多少年依舊還是經典。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電影市場最為繁榮的時期,大批觀眾都是三四十歲的中青年。拉著父母的手、一家老小同進影院的場景,無疑是很多人的美好回憶。就全世界範圍來看,繁榮的電影市場,不可能僅僅靠年輕觀眾支撐。
而《壞爸爸》這部別樣的「親子」電影,是拍給所有大孩子的,不光是90後、00後,也可以是80、70後甚至60後。每個年輕人,都可以陪伴自己的父母走進影院,一道欣賞,一起感動,一塊流淚,一併感受「母愛如水,父愛如山。」
推薦閱讀:
TAG: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