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幾年標點有關明實錄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2018年1月26日晚上10:30,當我敲完最後一個標點符號的時候,長舒了一口氣,面對眼前已經標點完的《明神宗實錄》,五味雜陳,既有完工的喜悅感,也有如釋重負的空虛感,更有里程碑似的榮耀感。考慮到自2015年5月份至今我已經點過四部實錄,積攢的經驗不能算太少,所以打算寫點東西,一是為了紀念,二是為了號召更多的人投入到有關古籍的點校工作中去。
一、標點幾本明實錄的經過
與大部分喜歡明代歷史的人一樣,我也是從《明朝那些事兒》(以下簡稱《明事》)開始對明代歷史感興趣的,但至少在2011年,我對明代歷史的認識基本保持在《明事》那個水平線上。也是基於一個巧合,我翻了《明事》的參考書目,發現了幾本比較專業的研究書籍,此後,我對明代歷史的認識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那幾本書包括顏廣文、關文發老師的《明代政治制度研究》,方誌遠老師的《明代國家權力結構及運行機制》,張顯清老師的《明代政治史》,鄭克晟老師的《明代政爭探源》,譚天星老師的《明代內閣政治》,田澍老師的《嘉靖革新研究》,梁方仲老師的《明代賦役制度》等,內中包含了大量的資料引用,顯而易見的,歷朝明實錄也在引用之列。當時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有眼不識泰山,並不覺得明實錄有啥花頭,直到2015年5月份某一天,QQ群里的朱圓通提議說,要不我們去點校明實錄吧。一經盤問,才知道歷朝明實錄並沒有被點校過(南炳文老師的項目那會兒好像還沒立項),現存的只是一大堆txt和中研院的影印pdf。鑒於開墾處女地的衝動,我決定試試水。因為是第一本下手的實錄,所以一不能太長,二是自己要有興趣,最後我的決定是點《明穆宗實錄》。有人可能會問第一本為什麼不是《明仁宗實錄》或《明光宗實錄》,我否決這兩本的原因是這兩個皇帝我都不熟悉,當時,朱高熾對我來說只是個寬厚的大胖子,朱常洛就是個吃了紅丸一命嗚呼的倒霉蛋而已。當然,還有兩個場外因素也不能不提,一是朱圓通已經搶先下手點《明仁宗實錄》了(emmm),二是我看了三戒大師的《官居一品》,對穆宗有點興趣。
《明穆宗實錄》並不長,我花了3個月就解決了,中間還抽空花了一個禮拜點了《明光宗實錄》。說句實話,在標點這兩部實錄的過程中,我積攢了很多經驗,也琢磨出了很多東西,為後來標點兩個大部頭實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兩個短的結束了之後,我的感覺是還不夠爽,因為《明穆宗實錄》也就55萬多字,《明光宗實錄》更少,6萬多字。那麼接下來選誰下手呢?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當時我在群里用過幾個名字,第一個是嚴嵩,第二個是張璁。選嚴閣老純粹是圖個樂子,選張璁則是因為拜讀了田澍老師的《嘉靖革新研究》。那麼諸位從這裡也基本可以猜出我下一部標點的實錄是什麼了,沒錯,就是《明世宗實錄》。除了我喜歡世宗朝幾個大佬的事迹之外,還有三個原因也促使我去標點《明世宗實錄》,一是田澍老師的《嘉靖革新研究》,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對嘉靖帝的印象,令我耳目一新,讓我有了了解這個皇帝的興趣。二是《明事》和《官居一品》都對世宗朝的故事做了大量的描述,我想去一探究竟。三是基於一個有趣的事情,某一天,大概我點的《明光宗實錄》未經我們同意就被傳到了另外一個QQ群,朱圓通仗義執言,「殺」將過去,要求對方給個解釋,對方根本不解釋,末了還丟了一句話來,「點光宗實錄有什麼了不起的,有本事去點世宗和神宗啊」!我決定鍛煉一下自己。
於是乎,從2015年10月開始,經歷了一年多時間,直到2017年1月,我才最終標點完《明世宗實錄》。回過頭來想想,當初還是小覷了這本實錄的當量(儘管後來《明神宗實錄》當量更大),我第一次體會到那種漫長的等待、艱辛的前行帶來痛苦,確實,很累。
《明世宗實錄》點完後,我跑去點《明憲宗實錄》了,因為這個皇帝可能被誤解得更多,所以我想去看看。然而在點了兩年半(從天順八年正月到成化二年八月)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同志對我進行了「善意的請求」,2017年3月中旬開始,我暫停了《明憲宗實錄》的標點工作,開始著手標點《明神宗實錄》,歷經十個半月,終於將其解決。
目前來看,有一件事情是挺圓滿的,正德十六年到泰昌元年剛好是一個世紀(1521-1620),作為從頭到尾看了100年實錄的人,我內心還是有點小激動的。以下是一些心得和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下:
二、幾本明實錄的基本情況
基本內容:《明世宗實錄》包括6個部分,目錄、序、進實錄表、修纂凡例、修纂官、正文;《明穆宗實錄》包括6個部分,目錄、序、進實錄表、修纂官、修撰凡例、正文;《明神宗實錄》包括3個部分,目錄、序、正文;《明光宗實錄》包括5個部分,目錄、序、進實錄表、纂修凡例。
卷數:《明世宗實錄》共566卷,起自正德十六年四月至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明穆宗實錄》共70卷,起自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至隆慶六年五月;《明神宗實錄》共596卷,起自隆慶六年五月至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明光宗實錄》共8卷,除第1卷敘述萬曆年間事情外,第2-8卷為萬曆四十七年七月至泰昌元年八月。以上不包括實錄中的序、進實錄表、修撰凡例、修纂官等篇章。
字數:《明世宗實錄》全文共2811006字(為word統計,下同),其中正文2797385字;《明穆宗實錄》全文共558534字,其中正文551746字(因校對了一部分,較實際字數偏多);《明神宗實錄》全文共3582751字,其中正文3572664字;《明光宗實錄》全文共75987字,其中正文71612字(因全本校對過,較實際字數偏多)。
三、標點實錄的細節
由於句讀文言文與本文關係並不是很大,而且不可能一一羅列所有的標點實錄原文的方式,所以不在這裡對如何標點實錄進行詳細解說,重點針對排版方式、天干地支、冷僻字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排版方式
由於我自己是搞文字工作的,所以對於排版比較講究。實錄全本用A4紙。除首頁外,每頁24行,每行28個字。目錄、序、進實錄表、修纂凡例、修纂官、正文每一卷都另起一頁。除首頁外,其餘標題均為小二號華文新魏字體、正文均為小三號仿宋GB_2312字體,目錄為小三號楷體GB_2312字體。同時,用於標記日期的天干地支(不含內容中提到的天干地支)加粗。另外,為了方便形成目錄,序、進實錄表、修纂凡例、修纂官、正文每一卷的標題大綱目錄級別為1級,用於標記日期的天干地支為2級。
以穆宗實錄為例,具體如下:
(二)天干地支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天干地支可能是最看不懂的地方之一了,因為摸不清楚規律。我在標點實錄之前也不清楚,為此還特地四處問過,但沒得到合適的答案,直到點了實錄之後才明白。
總的來說,有3條規則:
1.所有日子的天干地支都是連續排列的。
2.每個月的初一日,實錄里會寫「朔」字。
3.每個月不是29天就是30天。
譬如甲子朔,那麼甲子就是初一,乙丑就是初二,丙寅就是初三,以此類推。實錄有個好處,幾乎是每一天都有,前後兩個天干地支相差的日子不會太遠,因此還是比較好推測的。
那麼如何檢驗自己標註的日子對不對呢?只有一條規則:
天干每隔十天重複一次,地支每隔十二天重複一次。單就每個月而言,最方便的檢測方法是看看初一日、十一日、廿一日的天干是否一致,初一日、十三日、廿五日的地支是否一致。
當然,如果發現是實錄自己寫錯了(不是沒有),那就請改掉它吧。
(三)冷僻字
明實錄中冷僻字的數量是很多的,大部分是明代宗室的名字,許多字是打不出來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開始我的辦法是用括弧把字的組成部分括起來,證明這是一個字,比如(木普)。後來在一位好心人的提點下,我知道了一個神奇的網站,即http://yedict.com/zslf.htm,可以採用「兩分法」方式把冷僻字找出來,然後將該字的圖片複製到word里使用,比如。
兩分法的處理原則是:
1.如果字能被拆成兩部分,且這兩部分的字你都認識,那麼就把兩部分放入網站的查詢欄目里,點擊查詢搜索。
2.如果這個字由好幾個部分組成,那麼請把最左(上)及最右(下)的部分放入網站的查詢欄目里,點擊查詢搜索。
3.如果還是找不到,建議直接在影印本pdf上截圖吧。
四、校對實錄的細節
校對工作是比標點工作更為複雜,而且更辛苦。說來慚愧,目前我僅僅校對過《明光宗實錄》全本,《明穆宗實錄》僅僅校對過12卷。儘管如此,我也厚著臉皮談一些淺見。
(一)中研院的明實錄在所有實錄之後有一本《校勘記》,我就是用這個本子來校勘的。另外,韓國有個網站(http://sillok.history.go.kr/mc/inspectionMonthList.do#)也可以使用,每條需要修改的實錄都被標註了,可以方便使用。
(二)並不是所有的校勘標註都是需要修改原文的。如「……吏科右給事中姚宗文為太常寺少卿據《廣本》改」,原文為「吏科右給寺中」,校勘記標註「廣本寺作事,是也」,由於有「是也」兩字,所以對原文進行修改並標註。如「……上於旬月間皆次第舉行焉《廣本》作日」,校勘記僅標註「廣本旬作日」,沒有「是也」兩字,即未詳孰是,故不對原文作修改,僅僅做上標記。
(三)我採用督公的方式來標記校勘內容,名稱叫做「雙行合一」,是word的一個功能。在「段落」—「中文版式」處。
五、總結以及未來打算
標點古籍的確是個非常辛苦的活,需要耐下性子慢慢堅持,不要急,不要躁,每天解決一部分,才能解決一本實錄。
同時,考慮到之前已經標點了一部分《明憲宗實錄》,為了有始有終,接下去我會抽時間逐步消化這本實錄。
最後,感謝在我標點實錄過程中為我提供大量支持和幫助的朋友們,沒有你們,我也完不成標點實錄的工作。
推薦閱讀:
※為什麼「鐵血」反腐皇帝朱元璋什麼招都使出來了,反而越反腐越腐敗?
※崇禎年間清軍屢次內犯,為何最後都要退去?
※明朝的總督和督師是啥區別?
※為什麼項羽不過烏江被視為千古英雄,而崇禎自縊於煤山卻無英雄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