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由來和有關說法

世界銀行(2007)一份研究報告首度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指的是經濟體從低收入階段成長為中等收入階段的發展戰略,對於向高收入階段的發展將不能重複使用,由此導致收入水平停滯。報告初步認為,中等收入國家被擠壓在中間,一方面面臨低收入國低成本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則面臨主導各成熟產業的富裕國的創新優勢競爭壓力,這種兩頭受壓可能導致經濟增長動力衰竭。

從世行報告最初提出問題的視角看,中等收入陷阱問題實質可判定為經濟體系的競爭力問題,引發上述問題的直接動因是收入水平上升導致的要素成本上升。那不禁要問,在中等收入發展階段遭遇陷阱的經濟體,如何才能避免由要素成本上升引發的經濟體系競爭力不足,並由此邁過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呢?

如果從宏觀收入水平增長可持續性的角度來看,中等收入陷阱問題無疑屬於發展中經濟學研究的主題。因此,所有用來解釋經濟發展停滯原因的理由,包括產業、制度、行政等等所有方面,也都可以試著用來解析中等收入陷阱。也正因為這樣,自這一問題提出之後,國內外確實有大量學者,或著重從經濟發展的某一方面問題,或綜合考慮經濟體系的多方面因素,試圖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發生的原因。

相對典型的觀點,不完全列舉如下:盲目的「福利趕超」;收入分配不合理;未能成功跨入「技術吸收」階段;社會成員流動性不足;教育和科技水平未能跟上;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缺失;製造、社會危機、技術三方面陷阱綜合作用;多因素綜合作用。

本研究者曾在全球範圍遴選工業型經濟體,就其經濟發展開展全景式的深入比較,並多角度論證以下主題:非特定稟賦經濟體『中等收入陷阱』問題關鍵在於工業化的深度和質量。對照現有文獻關於中等收入陷阱問題的各種詮釋,上述結論和其他各式論點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對在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方面不擁有特定稟賦優勢的經濟體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是一個系統工程,會牽涉社會方方面面,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工業化進程是其中關鍵、核心環節。其他各方面社會經濟因素,如社會分配、技術創新、制度改革等,也可能會影響到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收入提高和經濟發展,但所有其他方面的影響,都需要通過影響「工業化質量」這一關鍵環節才能得以實現。並且,相比其他因素,工業化質量因素對中等收入陷阱問題的形成更具有直接性、關鍵性和普遍適用性,而其他因素,或者其影響經濟發展的效果相對間接,或者其不具有面向所有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普遍適用性。

本專欄後續內容,將選擇典型經濟體,就「中等收入陷阱」跨越和工業化質量之間的聯繫開展深入、詳細的比較觀察。

推薦閱讀:

TAG: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