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活著的白茶,才有可能成為「寶」。

首先申明,以下推論純屬猜測,可誰又能說有多少科學定理不是從推論開始的呢?

前幾日,政和陽光正好,開始曬冬片,連曬三個下午後開始裝箱。休息之餘,試煮對比了2017冬片和2016冬片,揉搓葉片發現2016的含水量明顯要比2017的低,懷著疑惑又開了一箱2016冬片,發現2016冬片確實更脆些,努力回憶去年製作這款冬片的流程,清晰的記得當時也只是曬了兩天,似乎是經過這一年多的存放,含水量反而更低了。

懷著疑問開始做各種推論與假設,努力搜刮腦袋中的各種知識儲備,作出了一個大膽又似乎合理的假設:傳統工藝低溫白茶在存儲轉化過程中存在酶促水解反應,水解反應需要消耗水分子,在轉化過程中水分子的消耗比自然氧化產生的水分子多,於是茶葉含水量越來越低;而普通茶葉以自然氧化為主,自然氧化的最終產物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於是含水量會逐漸升高。乍看似乎挺有道理,可是我們沒有數據論證,所以只能停留在推測階段。

帶著疑惑,這兩日開始翻看《茶葉化學》,重點查看了活性酶與水解章節,我們的推論似乎得到進一步確認,茶葉不論是生長還是製作都離不開活性酶,甚至可以說沒有活性酶,就沒有如今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正是因為有活性酶的存在很多複雜的反應才有條件在常溫常壓下高速進行。

茶葉中存在各類水解酶,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各類大分子物質水解為易溶於水、易被人體吸收、具有特殊風味的小分子物質,例如蛋白質可水解為氨基酸,使茶葉更加鮮爽;澱粉水解為單糖,茶湯甜度更高。

正是由於這些活性酶的存在,傳統工藝白茶在存儲過程中不斷轉化,造就了千變萬化的白茶風味。或許這也正是老白茶的魅力所在吧!不僅品飲特性突出,保健功效更是格外令人矚目。

傳統工藝白茶越存越干,似乎是有那麼一絲理論基礎。這理論基礎也正是白茶轉化的核心,即白茶的「活」。只有活著的白茶,才有可能成為「寶」。


推薦閱讀:

白茶的低溫乾燥與高溫乾燥
入坑容易出坑難,年份白茶這個坑你也入過嗎?
白茶自然萎凋與非自然萎凋

TAG:福鼎白茶 | 白茶 | 政和白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