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未來人工智慧有了思維,感情,我們需要怎麼應對?

看了這個問題,總感覺這個問題有一個坑,首先澄清一下,人工智慧的概念和思維有關係、與感情沒有關係。

人工智慧、思維、感情的定義

人工智慧定義

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慧是一門科學,而人工智慧這門科學是讓機器具有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能力。

思維的定義:

思維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按照資訊理論的觀點,思維是對新輸入信息與腦內儲存知識經驗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心智操作過程。

根據思維的定義,人工智慧其實是在仿人的思維,人工智慧技術實際上是根據機器存儲的知識經驗和新輸入信息來形成一系列的應對策略。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工智慧技術,讓機器具有人的部分思維能力,來解放人腦。

感情的定義

感情,是人內心的各種的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如:喜、怒、哀、樂等,感情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常跟心情、氣質、性格和性情有關。

感情與思維的差異在於,

1、感情是心理和生理狀態,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而思維是心智操作過程。感情是不受控制的,而思維是受控制的。

2、感情不僅與新信息輸入和腦存儲的知識經驗有關,還與個人的氣質、性格有關。根據思維的定義,心智操作過程是與個人氣質、性格無關的。

但是大部分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都會夾雜著個人氣質、性格。有的人處理事情的時候受個人氣質、性格影響大一些,這些人的感性思維強;有的人處理事情的時候,受個人氣質、性格影響小,這些人的理性思維強。

人工智慧的應用,是需要具備人屏蔽掉個人氣質、性格影響具有的思維能力。

我支持的是不帶有感情色彩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將解放人的腦力勞動

人工智慧發展的目的,是通過這個技術,讓機器來替代人的部分腦力勞動,解放腦力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而機器代替人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可控,要保證機器的工作具有確定性:即這個機器幾次做的工作具有一致性。

人的感情是形成人的工作差異性的因素之一(同一個工作,不同人完成的效果不同),這些差異性是促進社會演進的動力。但這些個性化因素也是規模化的瓶頸,所以人工智慧將需要類似於人的感情的因素屏蔽掉。屏蔽掉這個因素之後,通過人工智慧形成的一系列解放人的腦力勞動的工作,就具備了規模化的條件,在規模化後,形成社會分工就會促進社會的進步。

所以自動化技術形成的技術革命形成了工業革命,以物聯網技術基礎積累了大數據後形成的人工智慧技術,形成的技術革命,會演變成與工業革命相當的一次社會變革,我把這個變革稱為服務業革命。

最主要特點是人工智慧解放人的腦力勞動。

三種自動化

我認為引發工業革命的基礎技術是自動化技術(指的是機械自動化),自動化技術讓能源可以被可控的利用。所以沒有自動化技術,很多自然能源是不能被規模化、可控制的使用。所以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讓自然能源可以被規模化可控制的利用,所以開啟了利用自然能源(非人力畜力)解放人的體力勞動的工業革命。

人工智慧開啟的是知識自動化。人工智慧技術一方面讓機器具有學習知識的能力,還有自動利用知識與新輸入做決策的能力。知識自動化讓機器可以解放人的腦力勞動,開啟服務業革命。

人類社會還在不斷進化。人在進化的過程中,有很多感情狀態,比如人累了,就有疲勞感,有了疲勞感就容易發怒,發怒之後就會休息,從而保證自己身體有一個比較好的狀態。類似於這一套機制是人在進化的過程中進化形成的一套機制,這一套機制說明人是處於自動進化狀態的。而疲勞感,感情等因素是自動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其實人工智慧的發展,讓機器替代人,需要讓人工智不能有疲勞感,不能有感情因素,這樣機器才能替人工作。

如果人工智慧有了疲勞感,有了感情,人類讓機器幹活的時候,它會耍小脾氣,我在想這種功能有價值嗎?

當人工智慧具有感情,必將意味著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將具有自動進化的能力,一旦機器實現自動進化,那麼未來機器將與人來搶奪資源,機器沒有疲勞感。所以一定不會有人去發明具有自動進化功能的機器人。

本文首發於今日頭條號許永碩

toutiao.com/c/user/625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