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代理人模式:知識體系和自查原則(下)

前情提要:代理人模式:知識體系和自查原則(上)

建立好知識體系,需要一個良好的自我檢查機制來確保新鮮和有效

二、自我檢查機制

如果你在調用的過程中發現,調用的知識無法解決問題,或者解決效率不高,甚至出錯,那麼知識分類就有故障了。這時我們需要對知識體系進行更新維護,請代理人按照以下流程檢查我們的知識體系:

1、矢量存儲

檢查我們是否只把觀點存入分類,而忽視了觀點背後的客觀事實的知識基礎。

我們在第一章里探討過代理人的溝通與共享是要從事實開始,而不是從結論開始,因為事實是不會引起爭議的內容。而事實也是推導結論的重要的素材,是我們獨立思考的重要基礎。

不是強行記憶知識,而是從事實基礎去推導結論,本來就是真正的學習過程,我們要歸納記憶的是這個路徑——這個路徑我稱之為「矢量圖模式」。

矢量圖是通過方程函數來定義點、線得到的圖形,只要通過這些函數就可以還原圖形,所以它可以任意縮放而不會損失圖片質量,存儲空間更小。與之相反,點陣圖則是在固定的尺寸下記錄每一個像素點的屬性,一方面它需要更多的存儲容量,另外放大和縮小點陣圖都會導致失真,要麼插值要麼刪數據,無法靈活運用。所以我們不能靠死記硬背的方式像「點陣圖」一樣整理知識。

我們常常面對日新月異的觀點,甚至新觀點宣告:舊觀點已經過時了。即使新觀點邏輯自洽,此時此刻千萬不要恐慌和焦慮。我們在積累知識的時候必須明白所有事實都是堆積的,結論是階段性的,我們如果推翻過去的知識積累,就是在「狗熊掰玉米」。我們所有的前進都是積累在上一個基礎之上的——就像牛頓所說:巨人的肩膀,知識的收集永無捷徑。

代理人的第一個檢查守則:我們是否以「矢量圖模式」存儲了知識。

2、價值公式

本能,或者說直覺,或者說那些讓我們曾經做出判斷的「第六感」到底是什麼?我不認為它是玄學或者運氣,真正有效的直覺其實是可以通過建造和練習成為可控技能的。就像是數學裡的定理,是已經被證明可以作為原則、規律應用的方法論。

我們對事物的判斷也需要不斷的總結為定理,在我們沒有談論這個概念之前,你一定也是通過經驗總結出了可以反覆運用的套路,幫你節約決策的時間,保證決策的質量。我們總結出基礎一級的定理,然後又講定理組合成第二級的決策庫,我們不斷豐富決策庫,讓我們的判斷高效。

通過決策庫的方式,抽象出影響的因素,就像求解一個複雜的函數,你的定理越多,層級越多,就越可能預判更長遠的情況。

但不論是怎樣的函數或者公式,最後我們總有一個「大於」、「小於」或「等於」的明確結論,這就是決策判斷的「價值公式」。

例如,俞軍講述過一個產品原則:

產品價值=(新體驗 - 舊體驗)- 替換成本

這個決策模型,在大量的判斷練習之後,就會變成「一刀准」的直覺式輸出。我們可以去總結屬於我們自己的公式模型。訓練用「價值公式」看待問題的思維,有兩個要點:第一,怎樣列出一個各方的成本與收益的公式;第二,怎麼能準確判斷各方成本與收益,加減綜合得到結論。第二點尤其難練——對目標的理解,宏觀的局勢,處理的經驗都會是影響答案的因素。(日簽 2月8日)

公式的歸納,意味著我們要知道「槓桿點」在哪。「槓桿點」是花費同樣力氣,效果——也就是撬動幅度最大的那個點。在一個電商產品中,我們分析到用戶從註冊到完成購買一系列的轉化率,產品的日活(DAU)在3萬左右,頁面PV到購買轉化率5%,如果我們最終的目標是提高營收,運營要解決什麼問題?

優化產品的頁面設計提升購買轉化率

提升日活到頁面PV的轉化率

提升日活

提升留存

提升新增

如果只有資源和精力做一件事,做哪件?收益被購買轉化率影響,購買轉化率被PV影響,PV可以通過日活拉升,日活被留存影響,也被新增影響。很明顯,新增是這個流程中的「槓桿點」,提升新增可以直接提升後續所有數值,如果只做一件事就是做「用戶增長」。

代理人的第二個檢查守則:用我們自己設計的各種「價值公式」驗證判斷合理。

3、好奇心

我們的好奇心實際上來自於控制欲:想要了解事物的規律,前因後果,找到可以佔有、操縱、改變或者順勢而為的切入點。(日簽 5月20日)

檢查知識存儲的正確與否,並且通過價值公式來驗證性價比,是對我們已經擁有的知識進行核對。而我們尚且不知道的、需要吸納到知識體系的,則需要「好奇心」來驅動探索。

研究工作,而不是完成工作。(日簽 8月30日)

如果給一個命題是從一條商業街的一頭走到另外一頭,完成工作就是直接走過去,而研究工作就是走一條「非」字路線,把街道上的每家店鋪都逛一遍,看看每個店都是賣什麼的,定位是什麼,客流如何,有什麼活動,整理出大量的數據和信息,這些信息不一定能給你當前的工作命題帶來價值,但是它可以給你你所不知道的靈感。

好奇心驅使我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斯多葛派哲學曾把人類心智模式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

1、二元論(Dualism),這種人的狀態堅持非黑即白的原則,「要麼你是好人,否則就是壞人。 2、相對主義(Relativism),能夠看到事物的兩面,可以做到包容和理解。

3、事實主義(Realism),對任何事情的認識,都是不斷靠近真相的過程。

通過不斷逼近事實真相,我們才能拓展我們的認知。舉個例子,在我們的知識體系中,我們擁有一個原型投影和一個矩形投影,如果我們發現這兩個投影都是一個三維圓柱體在不同裡面產生的投影,這兩個圖形就有了聯繫,我們也能知道圓柱體如果在三維空間變換,這兩個投影的變化規律,我們就能舉一反三,對世界的控制力亦會提高。

講了好奇心這件事,我們交代給代理人的第三個檢查守則:我們要用「好奇心」去驅動自己做「非」字型探索,了解更多,擴展知識的邊界。

4、復盤

知識體系隨著內容的增長有兩個必然:

一、不同分類下的內容會更多的相互關聯 二、相互關聯的內容可以提取同類項進行合併和進一步抽象

我們通過前三個方式從已知知識中進行檢查,以好奇心逼近事實真相,達成知識體系的兩個必然演化,操作方式就是「復盤」。柳傳志講述過復盤的價值和意義:

在這些年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長中,「復盤」是最令我受益的工具之一。在奔忙行走的日日夜夜,從不回頭觀望自己和同行人的職場人,有可能連前方道路是否正確這最基本的方向感都會喪失。

「復盤」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棋類術語,也稱「復局」,指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復盤就是把當時「走」的過程重複多遍,並且主動思考為什麼這麼「走」,下一步應該如何設計,接下來的幾步該怎麼走。從棋陣來看,復盤是攻守結合的切磋,從心理戰來看,能更好地對比雙方的心理思維,最終總結出所謂的「套路」。當「套路」熟捻於心,就自然能達到高手的境界了。

下棋可以「復盤」,商業模式和個人管理亦如此。復盤作為一種常用的工具,幾乎可以運用到任何人和事相關聯的介質中,復盤的關鍵在於及時、迅速、有效與反覆。

復盤可以避免重複犯錯,合理分配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在問題應對中知己知彼,也可以知道如何能做的更好,勝在細節。

復盤的七個步驟:

一、回顧目標:當初的目的或期望是什麼?

二、評估結果:結果可能和目標一致,可能超出預期,可能沒達到目標,或則有了新追加的內容。對結果進行評估是為了按照「矢量存儲」、「價值公式」和「好奇心」去檢查問題。

三、敘述過程: 過程敘述就是「從事實出發」自我陳述問題,避免結論先行。

四、自我剖析 :我們在自查的環節請代理人來設問,突破「我」個人見識的局限,設問要探索多種可能性以及其邊界。嚴格按照代理人原則,客觀並且不留情面,最重要的是得到問題。

五、總結規律 :我們通過三個原則來判斷規律是否合理。

避免偶然性——我們得到的規律必須可以反覆操作。

結論指向事而不是人——我們在第一章里說過代理人不能揣度對方的,避免通過人的因素來進行判斷,所有可操作的規律必須是抽離人的,才能成為公式。

是否是經過交叉驗證得出的結論——「孤證不能定案」是法律上的術語,用來比喻復盤得出的結論通過其他事情交叉驗證,也可以為結論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六、案例記憶 :我們需要把所有的復盤過程和結論附著在實際的案例上,這樣我們在之後的操作中能更高效的進行知識調取。

七、復盤歸檔:把以上七步的復盤結論打包進行存檔,第一個目的是可以有效調取,第二個目的是對內容進行壓縮合併,在歸檔時要花精力去查詢過去的歸檔和當前內容是否有關聯性,是否需要整理合併,任何歸檔分類的內容都不是簡單的堆積,完成從「構建」到「檢查」的整個流程,才是一有效沉澱。

總結

在第二個章節里,我的主要觀點是:

我們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並不斷維護、檢查。在這個過程中,代理人只是一個執行者和諫言者。

首先我們要學會搭建「框架」並進行「分類」,其次我們使用四種技巧來檢查。

1、矢量存儲:我們要保存已經消化理解,可被推演的,不會失真的知識,而不是機械記憶。

2、價值公式:我們要整理公式來計算知識的價值,並且鍛煉為「直覺」。

3、好奇心:以上兩者能幫助我們對現有知識進行整理,而好奇心則驅動我們開疆擴土。

4、復盤:復盤是一項重要的技巧,我們用七個步驟來說明如何操作,復盤最終的目的是「知識體系隨著內容的增長的兩個必然」:

一、不同分類下的內容會更多的相互關聯

二、相互關聯的內容可以提取同類項進行合併和進一步抽象

我們之所以整理知識體系和進行自查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快速調用知識。


推薦閱讀:

之樂日記:中國9大派系,操控萬億金融帝國

TAG:知識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