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什麼是真實的你?

1923年.吳嶺瀾

師: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吳:什麼是真實?

師:(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清華學子吳嶺瀾,物理學考試「不列」,和梅貽琦(時任教師,後任清華校長)談話。

梅貽琦問他,物理不列,而他的文學等科目均是滿分,如此天賦,為何要學習物理專業?

吳嶺瀾說,很多人都在學物理,我只知道,在這個年紀讀書、學習都是對的。我何用管我學什麼,每天把自己交給書本就有種踏實。

於是,就有了上面這段經典對白~

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

1924年泰戈爾在清華演講,陪在他旁邊站著的「這些人」都有誰呢?梁啟超、林徽因、徐志摩、王文顯、梅貽琦……

吳嶺瀾看後,非常動容,於是有了上面這句話,決定放棄實科,轉去學文,後來在聯合大學任文學教授,在防空洞里為學生們讀泰戈爾的詩,其中的一名學生就是沈光耀。

1938年.沈光耀

一位募兵的教官說: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沈光耀,一個富家子弟,在同學眼裡是一個「看起來什麼都能做好」的人,家教嚴格,三代五將,而父母對他的期望是「我想讓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我怕你還沒想好要怎麼過好這一生,命就沒了。」

於是練過武術,通過了空軍各項考核的沈光耀跪在母親面前發誓不會從軍。

然而,一場空襲,在目睹了各種生離死別之後,教官的這句話徹底改變了他的決定,使他走上從軍之路。

在空軍訓練時,沈光耀每天都會攢起來很多食物,投放到一個村落,村落里有一個失去雙腿的神父和一群孩子,他們就是靠「晃晃叔叔」空投的食物生存下來的(其中一個最小的孩子叫陳鵬)。

沈光耀的這一行為曾經引來戰友的側目和不解,但他的堅持也終於贏得了戰友們的理解,並且有更多「晃晃叔叔」加入這一行列。

他的故事在一場空戰中結束,犧牲前他說:媽,對不起。

奇異恩典,沁入心田,日月山川 同見,

也曾氣餒,背負誓言,信心帶領 向前,

歷經困頓,跨過艱險,總會再見 晴天,

你的恩典,鋪滿天邊,有心人 看得見。

1962年.陳鵬

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托著。我最怕的是,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不讓我給你托著。

清華物理學學子陳鵬,成績優異,為了照顧王敏佳,推掉了第九研究所的工作,卻看到王敏佳和好朋友李想手拉著手,於是改變決定,選擇去第九研究所工作。

在王敏佳遭遇批鬥,險些慘死時,是陳鵬救了她,帶她回到幼時的村落,在王敏佳墜入谷底時,陳鵬說了上面這段話,帶給她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

他的事業和愛情最終匯成一句話:核,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李想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李想,在經歷過背棄好友,得知王敏佳「慘死」後,陳鵬對他說: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他決心支邊,並終生奉行這句話,最後為救兩位同事,犧牲了自己。

這兩位被救的同事後來結婚,生子,他們的兒子張果果。

2018.張果果

世俗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

可是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跌宕起伏,都對自己真誠,堅守原則。

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張果果,從清華畢業之後,一路摸爬滾打,拼到了某公司高層,經歷了商場上的爾虞我詐,好心救助四胞胎家庭,卻似乎遭遇了這家人的糾纏不休和得寸進尺。

在陪父母去為李想掃墓時,他又一次聽到了關於李想的故事: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曾不屑李想的這種無私奉獻。然而,在他繼續幫助四胞胎一家時,才發現這家人的「糾纏」也只是想把四隻胎毛筆送給他表達感謝,這終於讓他相信,原來付出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人性的珍貴。

在經歷了各種人性考驗之後,張果果終於找到了真實的自己。

不得不說的兩個人

陳鵬,上一次,我以為我死了,可我醒來看到的是你,是你的愛托住了我。這一次換我來找你,去照顧你。

王敏佳,為彌補兒時遺憾,滿足內心的虛榮,謊稱自己和偉人曾合過影,並且每年都會去天安門照一次相,後來因為一封告誡師母的信,被眾人揪出過往歷史,判為國美特務,經歷批鬥,被打砸至毀容,一度失去生存的信念,又因為陳鵬的愛,重新獲取生的希望。

在陳鵬的研究工作成功後,王敏佳也去往青海找尋陳鵬。

人就不能變嗎?人為什麼不可以變?為什麼其他的事情可以變,而這件事情就不能變?

師母,曾經和老師琴瑟和鳴,辛苦供老師讀完了大學,遭遇悔婚,雖然最終二人結婚,卻過著同家分居的生活,她整日打罵老師,而老師的回應永遠都是冷暴力。

愛情和婚姻無望,長期的怨恨使她失去了本來的面目,因為一時嫉恨,她「害死」了一條鮮活的生命,當她從批鬥場回到院門外時,看到的是老師的形同陌路,回到院子里時,看到的是昔日里和老師的恩愛畫面,那個眼裡只有溫柔和愛意的小女子,不知何時變得如此面目可憎,再也無法面對和原諒,於是投井自盡。

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千成不要理會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誕妄的巨體的叫喚,擁積的時尚與無意識,無目的的營利的誘惑。

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滿的理想,你們一切的工作,一切的行動都應得折中於那惟一的標準。

——泰戈爾.清華演講

通篇電影都在追尋一個問題:什麼是真實的自己?

我們有多少人像曾經的吳嶺瀾一樣,活在別人的思想里,隨波逐流,做著自己不擅長也並不喜歡的工作?

我們有多少人像曾經的沈光耀一樣,活在父母的期望里,面對使命的召喚時,背負著沉重的對家人的歉意?

我們有多少人像曾經的陳鵬一樣,在愛情和工作里搖擺,甚至也曾放棄?

我們有多少人像曾經的張果果一樣,遭遇了人心的複雜,惡意的揣測之後,對自己,和所行之事充滿懷疑?

甚至,像曾經的李想一樣,做過背信棄義之事,滿心悔恨;

像曾經的王敏佳一樣,為了一時虛榮和無法面對現實,捏造謊言;

像師母一樣,在愛情里漸漸迷失了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什麼是真實的你?

即便是年邁的泰戈爾依然在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費曉霞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職業規劃師

為個體用戶提供職業諮詢服務、年度教練服務、職業規劃訓練營、職業規劃系列微課,致力於幫助更多的人走出職業困惑,發現自己的優勢,實現職業理想!

如需更多了解,歡迎添加微信或在平台留言

推薦閱讀:

【職場】你到底要賺多少,才能不那麼焦慮
如果有一天要去流浪
一個遊戲幫你看清自己,和你當前的狀態
焦慮散記
面談技巧/如何鑒定不靠譜

TAG:職業規劃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