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聊聊大數據中的MapReduce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Payne,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博客。最近讀一本並行計算相關的書籍,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MapReduce。相信熟悉大數據領域的朋友,一定都知道MapReduce是Hadoop框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篇文章中,博主將以函數式編程作為切入點,來和大家聊一聊大數據中的MapReduce。如今人工智慧正成為行業內競相追逐的熱點,選擇MapReduce這個主題,更多的是希望帶領大家一窺人工智慧的門庭,更多深入的話題需要大家來探索和挖掘。
MapReduce的前世今生
MapReduce最早是由Google公司研究並提出的一種面向大規模數據處理的並行計算模型和方法。2003年和2004年,Google公司先後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了關於Google分散式文件系統(GFS)和MapReduce的論文。這兩篇論文公布了Google的GFS和MapReduce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設計思想,我們通常所說的Google的三駕馬車,實際上就是在說GFS、BigTable和MapReduce。因此,這些論文的問世直接催生了Hadoop的誕生,可以說今天主流的大數據框架如Hadoop、Spark等,無一不是受到Google這些論文的影響,而這正是MapReduce由來,其得名則是因為函數式編程中的兩個內置函數: map()和reduce()。
我們常常說,脫離了業務場景去討論一項技術是無意義的,這個原則在MapReduce上同樣適用。眾所周知,Google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其設計MapReduce的初衷,主要是為了解決搜索引擎中大規模網頁數據的並行化處理。所以,我們可以說,MapReduce其實是起源自Web檢索的。而我們知道,Web檢索可以分為兩部分,即獲取網頁內容並建立索引、根據網頁索引來處理查詢關鍵字。我們可以認為互聯網上的每個網頁都是一個文檔,而每個文檔中都會有不同的關鍵字,Google會針對每一個關鍵字建立映射關係,即哪些文檔中含有當前關鍵字,這是建立索引的過程。在建立索引以後,查詢就會變得簡單,因為現在我們可以按圖索驥。
互聯網誕生至今,網站及網頁的數量越來越龐大,像Google這樣的搜索引擎巨頭是如何保證能夠對Web上的內容進行檢索的呢?答案是採用並行計算(Parallel)。硬體技術的不斷革新,讓計算機可以發揮多核的優勢來處理數據,可當數據量龐大到單機無法處理的程度,就迫使我們不得不採用多台計算機進行並行計算。我們知道並行計算的思想是,將大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塊,交由不同的任務單元來處理,然後再將這些結果聚合起來。因此,可以將MapReduce理解為一種可以處理海量數據、運行在大規模集群上、具備高度容錯能力、以並行處理方式執行的軟體框架。MapReduce是分治思想在大規模機器集群時代的集中體現(如圖所示),其中,Mapper負責任務的劃分,Reducer負責結果的匯總。
MapReduce的推出給大數據並行處理帶來了巨大的革命性影響,使其成為事實上的大數據處理的工業標準,是目前為止最為成功、最廣為接受和最易於使用的大數據並行處理技術。廣為人知的大數據框架Hadoop,正是受到MapReduce的啟發。自問世來,成為Apache基金會下最重要的項目,受到全球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普遍關注,並得到推廣和普及應用。MapReduce的非凡意義在於,它提出了一個基於集群的高性能並行計算模型,允許使用市場上普通的商用伺服器構成一個含有數十、數百甚至數千個節點的分散式並行計算集群,可以在集群節點上自動分配和執行任務以及收集計算結果,通過Mapper和Reducer提供了抽象的大數據處理並行編程介面,可以幫助開發人員更便捷地完成大規模數據處理的編程和計算工作。今天,Google有超過10000個不同的項目已採用MapReduce來實現。
函數式編程與MapReduce
我們提到,MapReduce之得名,其靈感來自函數式編程中的兩個內置函數:map()和reduce()。函數式編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高階函數,是指函數自身能夠接受函數,並返回函數的一種函數。我們所熟悉的C#和Java都是典型的面向對象編程(OOP)的語言,在這類編程語言中類(Class)是第一等公民,即不允許有獨立於類的結構出現在代碼中。雖然微軟從未公開表示C#支持函數式編程,可從LINQ中我們依然可以窺見高階函數的身影,譬如我們熟悉的Select()、Where()等擴展方法,就可以讓我們按照函數式編程的風格去編寫代碼,這正是為什麼Java 8開始支持Stream API的原因。最經典的函數式編程語言當屬Haskell語言,我們今天見到的各種編程語言,在考慮引入函數式編程風格的時候,或多或少地都會受到這門語言影響。當你開始適應函數作為第一等公民、高階函數、柯里化以及惰性求值以後,你或許就會感受到函數式編程特有的美感。
這裡我們選擇Python來闡述函數式編程與MapReduce的關係。Python可以讓我們輕易地在多種不同的編程風格間切換,事實上現在的編程語言都有向著混合式編程風格發展的趨勢。我們提到MapReduce來自兩個內置函數:map()和reduce()。其中,map()方法可以對指定集合中的元素按照指定函數進行映射,並將映射後的結果以集合形式返回。譬如我們有一個集合[1,3,5,7,9],我們希望對集合中的每一個元素做平方運算。藉助Python中的map()方法和lambda表達式,這個問題可以通過1行代碼得到解決。同理,如果我們希望對該集合內的元素做求和運算,我們可以藉助於Python中的reduce()方法,該方法位於functools模塊中。在某些編程語言中該方法又被成為fold()方法,實際上這兩種叫法是等價的,我們關注函數式編程的本質即可。什麼是本質呢?當然是函數啦。
list = map(lambda x: x * x, [1,3,5,7,9]) #[1,9,25,49,81]sum = functools.reduce(lambda x,y: x+y, [1,3,5,7,9]) #25
好了,現在我們來分析下這兩個函數,這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MapReduce。map()方法在這裡被稱為映射函數,它可以將一種類型映射為一種新的類型。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譬如我們做菜的時候,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將各種各樣的食材切碎, 此時作用在這些食材的這個操作就是一個Map操作,你給Map一個洋蔥就可以得到洋蔥絲。同樣地 ,你給Map一個番茄就可以得到番茄塊。所以Map處理的原始數據,每條數據間沒有相互聯繫,聰明的你告訴我洋蔥和番茄有什麼關係。相比map()方法,reduce()方法複雜的地方在於,它要求lambda表達式中必須是兩個參數。如果繼續沿用做菜這個生活化的例子,reduce()方法是將Map操作中切好的食材混合在一起。假設我們要做一份辣椒醬,辣椒醬需要的材料有辣椒、姜和蒜,因此在第一步Map的時候,這些食材將具有相同的Key。對同一類數據,我們就可以使用reduce()進行左/右摺疊操作,這相當於我們將同一道菜的食材一起放到鍋里,所以 Reduce階段處理的數據是以Key-Value形式組織的,同一個Key下的Value具有相關性。這樣,從理論上它就完全符合函數式編程里的map()和reduce()啦。
C#並行編程里的PLINQ
關於MapReduce中一個經典案例是,統計不同文章中出現的關鍵字的頻率。對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可以想到下面四種方法:
* 寫一個單線程程序,順序地遍歷所有文章,然後統計每個關鍵字出現的頻率。 * 寫一個多線程程序,並發地遍歷所有文章,然後統計每個關鍵字出現的頻率。* 寫一個單線程程序,部署到N台不同的計算機上,然後將文章分割成N份分別輸入,再由人工匯總N份結果。
* 使用MapReduce,程序部署、任務劃分、結果匯總全部交給框架去完成,我們定義好任務即可。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分析出來,第一種方法最簡單同時最耗時;第二種方法理論上比第一種高效,尤其是當計算機是多核或者多處理器的時候,缺點是要解決線程同步的問題;第三種方法初現集群的思想,可無法解決程序部署、任務劃分和結果匯總等一系列問題;第四種方法本質上就是第三種方法, 可是MapReduce解決了第三種方法全部缺陷,所以它或許是目前最完美的方法。我們下面來考慮,如何模擬這個過程,因為博主不可能為了寫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專門去準備一個Hadoop的開發環境啊,哈哈。PLINQ,即Parallel LINQ,是.NET 4.0中增加的任務並行庫(TPL)中的一部分。並行編程中有兩個基本的概念,任務並行和數據並行。前者是指,將程序分割成一組任務並使用不同的線程來運行不同的任務,這種方式被稱為任務並行;而後者是指,將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塊,對這些數據進行並行計算,然後聚合這些計算結果,這種編程模型稱為數據並行。伴隨著並行演算法的出現,並行集合相繼而來,顯然LINQ的並行版本就是PLINQ。這裡我們來看一個使用PLINQ實現的詞頻統計代碼,這將作為我們實現MapReduce的一個示例:
//Origin Textsstring strTarget = @"";//Mapstring[] words = strTarget.Split( ); ILookup<string, int> map = words.AsParallel().ToLookup(p => p, k => 1); //Reducevar reduce = from IGrouping<string, int> wordMap in map.AsParallel() where wordMap.Count() > 1 select new { Word = wordMap.Key, Count = wordMap.Count() }; //Show Resultsforeach (var word in reduce) Console.WriteLine("Word: {0} : Count: {1}", word.Word, word.Count);
本文小結
今天Google發布了全新的AI服務工具Cloud AutoML,從這個產品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試圖將人工智慧大眾化的產品。目前AI是行業中不容置疑熱點,國外的科技巨頭如Google、微軟,國內的科技巨頭如騰訊、阿里和百度等,無一不在積極布局AI的上下游產業鏈。最近CSDN發布了人工智慧方向的發展規劃,整個產品線的基本都在做戰略上調整,我們這些曾經的老用戶被新的社區 運營搞得非常鬱悶,因為所有的資源都在向著人工智慧和區塊鏈傾斜。上周在知乎上看到一篇諷刺國內區塊鏈發展亂象的文章,大概就是說國人喜歡拿一個Token當做加密貨幣來買,實則連底層技術、分布賬本、錢包等基礎設施都沒有。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任何新的商業模式在中國都火不過1年,譬如在2017年里被發揚廣大的共享經濟,有多少共享單車是靠技術和產品贏得市場的,我相信大部分都是沾了人口基數大的光。目前的人工智慧,核心演算法及技術都掌握在科技巨頭手上。我們所追逐的人工智慧,有多少是需要靠不斷調整參數反覆去訓練來達到的呢?我覺得找到切實可靠的需求落腳點,比追逐一個又一個熱點要更現實,我們大部分工程師都是在科學家工作的基礎上做集成應用,所以撥開泡沫看清方向比盲目跟風更重要呀。
這篇文章蹭了人工智慧的熱點,其實它對MapReduce並沒有做多少深入的研究。我們從Google的業務場景著手分析,思考為什麼Google需要MapReduce,即提出MapReduce是為了解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答案是為了適應Google在大規模Web檢索業務方面的需要。通過梳理Web檢索的一般流程,我們意識到,Web檢索可以分為兩部分,即獲取網頁內容並建立索引、根據網頁索引來處理查詢關鍵字,從而引出了Mapper和Reducer兩個基本的數據處理單元,MapReduce是分治思想在大規模機器集群時代的集中體現,其中,Mapper負責任務的劃分,Reducer負責結果的匯總。接下來,我們順著函數式編程的思路,分析了函數式編程中的map()和reduce(),這兩個核心的函數同MapReduce在思想上的一致性,這正是為了印證前文中MapReduce得名的由來。考慮到C#中提供了PLINQ,而在閱讀《C#多線程編程》這本書時,同樣提到了MapReduce這種並行計算模型,所以在這裡將這兩者進行結合,提供了一個通過並行計算統計單詞頻率的簡單示例。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了,如果大家對文章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可以在文章評論區留言,這篇文章就是這樣了,謝謝大家,晚安!
推薦閱讀:
※透過產業AI的發展歷程,看阿里的「愚公移山」精神
※如果未來人工智慧有了思維,感情,我們需要怎麼應對?
※中國腦計劃顛覆性創新之路九,進化的方向,突破達爾文進化論局限
※人工智慧浪潮襲來,人才儲備卻成致命短板
※偽裝撒謊和識別敵我是否應加入,2018新版世界AI智商評測標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