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財學霸,為什麼被頂尖港校拒之門外?
(作者:黃德容老師團隊)
很多同學都以為,自己出身名校,又有著不錯的GPA和標化考試成績,就可以保證自己直接拿到名校offer。然而,事與願違的例子卻不少。
這裡,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首先,咱們來看看這個學生的背景:帝都財經211,精算專業,三分GPA83.4、雅思7(最低小分6)、GMAT710,拿過4次校獎學金、2個科研校獎、2個校賽獎、大創市三等獎,有4段名企實習。乍一看,這背景忒牛了,可最後怎麼就只錄了1個學校,拿了4個拒信呢?(offer:港中文的經濟;reject:港中文的金融,港中科的BA商業分析,其中「港中科」指的是3個學校——港大、港中文、港科技)
拒信背後,隱藏著學生背景中的哪些缺陷?
其實,若是仔細分析該學生的個人背景,就會發現:這幾所頂尖的港校發的拒信並非毫無理由,這個學生看似光鮮亮麗的背景後面其實隱藏著不少「硬傷」,要問箇中原因,且聽小編給您慢慢道來:
港校屬於英系體制,非常看重平均分(GPA)。以港中文為例,平均分要求通常得在85分以上,而這個學生只有83.4分,低於平均線,已經是一個致命的硬傷了。
選擇申請學校時,最好提前調研該學校往年的錄取學生檔案,這對於考試目標、評估申請可能性是很有幫助的。根據港中文金融碩士去年的錄取數據(見下圖),可以看到:這個學生的雅思和GMAT分數只是剛剛達到平均水平,對於申請沒有優勢可言。
非常牛的實習單位≠直接錄取
文書在名校商科的碩士申請中佔有很大權重,因為學校需要通過文書內容來考量申請人的學術水平、專業能力、團隊工作能力、領導力、社會責任感等等。因此,學生真正參與的實習經歷才是最重要的。不論實習單位有多牛,實習中真正參與的工作如果沒有價值,對申請一樣沒有幫助。在這個案例中,學生只列舉了實習單位,卻沒有給出具體工作內容,含金量無從判斷。
舉個例子,我們的很多學生都去過「四大」實習。其中一個學生申請會計專業,但當時她是以日語特長加入四大的項目組,實習工作內容更多是日語翻譯,不言而喻,雖然是在四大,但日語翻譯的工作經歷對於會計專業的申請是沒有幫助的。
回過頭看本文這個案例,該學生的申請跨了3個碩士專業(BA,金融,經濟),3個專業之間差別其實挺大的,對於文書要求的內容也是不同的,需要從實習中精選相關的專業實踐經歷去表現不一樣的能力,哪怕同一所學校,不同專業的文書要求都可能是不同的,同樣的專業在不同學校,文書要求同樣有所差別。如果用同一套文書去申請所有學校,而不是根據每個課程的要求去定製文書,最終導致的一把拒信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BA和金融都特別重視學生的quantitative能力(數學、統計和編程),有的學校甚至要求在網申中把開過的相關課程都列出來,並給出成績,這樣的話,quantitative能力一目了然。很有可能這個學生quantitative方面的課成績確實不行,導致3個BA的學校都給了拒信。
總結下來,該學生之所以被拒,3點確定的原因是:均分不夠高,標化不夠有優勢,一套文書申請多個專業、多個學校。1個可能的原因是:quantitative相關的課程分數不高。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得到了哪些啟示?
一定不能忽視GPA的重要性。GPA和標化考試可謂留學申請中的兩塊「基石」,任何一項分數低了那麼一切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務必重視每一次計分的大作業、presentation還有考試(包括所有科目),不要讓GPA的短板最終鑄成你與自己的夢之校失之交臂的遺憾。
強烈建議提前了解目標學校的申請要求,調研目標學校的錄取學生檔案。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在留學申請的過程中,只有充分調研了目標學校的課程結構、錄取要求、就業前景等等信息,才能做到「精準定校」,提升申請的成功率。
要認真、理性地對待文書策劃與創作。每一篇文書,都需要跟著申請專業和學校要求來調整、定製,英聯邦的名校通常在每個專業的文書內容、字數、格式上都有要求,用同一篇文書申請不同學校不同專業,是文書的大忌,無異於「自殺」。
希望盛博優留學的鄧玲娟老師對這個案例的分析,能幫助留學黨們避開這些申請過程中的「陷阱」,成功拿到自己心儀的夢之校的offer!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