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低溫乾燥與高溫乾燥
接上一期話題
上一期我們簡單區分了白茶的自然萎凋與非自然萎凋。這一期我們講講白茶製作中的另一環重要工藝:乾燥。
從形式上看,白茶的乾燥可分為日晒、炭焙和電焙等。
從乾燥溫度看,我們又可以分為低溫乾燥和高溫乾燥。以多高的溫度界定低溫、高溫,目前沒有看到權威定義。
由於茶葉中活性酶的種類豐富多樣,各類活性酶的特性不同,這對高低溫的界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就目前的資料分析我們知道多酚氧化酶具有耐高溫的特性,在70多度的環境下依然保留了活性,所以綠茶殺青的溫度設定在了90度以上。而更多的活性酶,如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異構酶和同工異構酶等,大多具有蛋白質酶的共性,酶的活性隨溫度升高呈曲線變化,當溫度高到一定數值,活性會發生不可逆的衰減至失活,一般認為高至60℃時,酶開始變性,所以我們以60度這個節點來區分白茶乾燥的低溫與高溫。
總結來說,我們這裡的高溫低溫是以是否使活性酶變性為參考。而一般實踐中的低溫白茶,乾燥溫度大多低於60度。
由此可見日晒白茶可劃歸為低溫白茶一類,當然也有很多茶友擔心,日晒白茶干度是否能達到長期存放的標準,根據實踐,如果操作得當,包裝密封性足夠,存儲環境乾燥的話,日晒白茶的存放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白茶傳統炭焙溫度一般控制在三四十度,與岩茶的焙火完全不同,在過去炭焙作為規避不良天氣的白茶補充乾燥方式,溫度參考的是日晒。在茶友追捧下,如今是為了炭焙而炭焙,為了突出炭焙風味,以火味掩蓋白茶的清味也不是沒有,所以不能一概將炭焙白茶歸為低溫乾燥白茶,具體還要看操作。
至於電焙,則是百花齊放了,溫度設定的範圍極大,有個朋友家的茶,焙茶過程是:37度連續烘12個小時,之後放半個月,再46度烘2個小時,以達到合適的含水量。也有茶企用90度、120度甚至160度乾燥白茶,出發點有效率,也有以成品品質為考量(高溫提香)。
白茶乾燥,看似簡單,裡面的學問實際不比萎凋簡單。
而萎凋和乾燥,其實僅僅是白茶工藝裡面的基礎,學茶之路,漫漫其修遠。
推薦閱讀:
※咖啡跟茶一起喝可以嗎?
※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
※在武夷山閑閑散散的日子----彌陀寺
※【乾貨】送你最便捷的學茶入門手冊——多圖展示 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