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的最壞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台灣104基金會發起了一項「Be A Giver」的社會運動,呼籲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在這場運動中,被邀請的是行業中的高層、領域裡的成功人士,讓他們對匿名簡歷做出評價。A先生的學歷還算漂亮,但在33歲前的工作經驗少得可憐;B先生只有中學學歷,在各種底層工作間不斷變換;C先生29歲時才只工作一年……很明顯,這樣的簡歷被無情地否定了。但他們不知道,那個被否定的A先生其實就是大導演李安,被第一時間就Pass掉的低學歷者B先生,就是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冠軍、台灣知名麵包師吳寶春;此外,還有他們身邊最好的兄弟、朋友或家人。

「學歷不夠,沒經驗,一直跳槽」,被打上偏見標籤的一張紙,抹殺了一個年輕人的夢想。夢想是豐滿的,而現實卻很骨感。夢想總像是在遙不可及的地方,而無論自己多努力,仍無法企及,何況,現實還常常給予沉重打擊。

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在一次次的面試考試中敗下陣來或是無情遭拒後,受到一家小公司的青睞便如抓住救命稻草般匆匆就職,儘管與所學專業並不相符;接下來便是雙方不滿意後的幾番跳槽,最終找不到職業方向。而一起漂泊在異鄉的女朋友見此狀況,寧願相信「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默默接受了家人的相親安排,轉身而去。

工作上四處碰壁、感情上失意,讓年輕人的雄心壯志漸去漸遠,心裡很不是滋味卻又不甘心:「難道我這輩子就這麼回事兒?!」

年輕人,急什麼!你才二十幾歲,人生才剛剛起步。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說:「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永遠都是年輕人,每天都應該滿懷渴望。

要知道,出生於波蘭的英國現實主義文學先驅約瑟夫?康拉德,年輕時是水手,20歲之前只懂6個英語單詞,將近30歲才開始學英語,37歲那年開始用英語寫作,此後創作出13部長篇小說和28部短篇小說集,影響了福克納、海明威等眾多20世紀的著名作家,成為世界上罕見的用非母語寫作而成名的著名小說家。

後期印象派的主將、「新藝術之父」 保羅?塞尚,天賦不高,20歲才開始學畫畫。里德?霍夫曼,風險投資人,PayPal和LinkedIn聯合創始人,30歲之前沒開過公司。法餐大廚茱莉亞?查爾德,30歲之前不懂任何法餐。畫家摩西奶奶,78歲前沒有畫過畫。

也許想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夢想,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你可能迷茫,還未找到職業方向;你可能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仍然需要理論上的充電;你可能初入社會,還未積累豐富的實戰經驗;你可能個性十足,缺乏和同事的溝通相處之道。

人總是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少,從磨難中獲得的教益多。就像約瑟夫?康拉德,有二十餘年的海上生涯,曾航行世界各地,積累了豐富的海上生活經驗,最擅長寫海洋冒險小說,有「海洋小說大師」之稱。康拉德把自己過往的生活和磨難當作一種精神財富,生活的積累為他之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而你現在所經歷的,正是他年成功的基石。何況,你還年輕。著名作家和媒體人蘇芩曾說:「如果你才二十多歲,別忙著過穩定的生活。收入動蕩一點沒關係,失戀幾次也不怕。能力是一種壓力下的應激反應,如果你在二十多歲就習慣了安逸,接下來的一生都很難有大出息。」

年輕,是你最大的優勢。在如此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強烈的求知慾和良好的教育基礎可以讓年輕人掌握更多的新技能;同時,多元信息的刺激又讓年輕人不容易受傳統思維和既定模式的束縛,觀點和實踐不落窠臼;年輕的熱情之火更不會輕易被澆熄,屢戰屢敗仍然直掛雲帆,挑戰自我。

時光不會辜負堅持夢想、努力拚搏的人,只要你還保持旺盛的鬥志奔赴在成功的路上,而不是揮霍青春、蹉跎歲月,你人生的最壞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推薦閱讀:

走向成功彼岸的7個方法
為什麼一些人接觸成功人士之後會覺得那些成功人士跟普通人「沒什麼太大區別」?
諸葛亮是失敗人士嗎?
一個內向又不聰明的人如何在這個世界獲得成功?
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能力大小而在於有多渴望成功這句話對嗎?

TAG:勵志 | 青春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