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自然萎凋與非自然萎凋

三國魏人李康的《運命論》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白茶中的日晒白茶也時常被抨擊,說「純日晒」是個偽概念,說根本不存在純日晒白茶,見到過更可笑的說法:白茶夜裡怎麼日晒。白茶當然不能像醬油一樣曬足180天。

第一個提出「純日晒」概念的,我想並不是不懂晝夜交替,當初或許只是想區分一下日光萎凋和室內萎凋,或者是希望區別日晒乾燥白茶與炭焙白茶、機械乾燥白茶而已。或許是「純日晒」這個概念最能詮釋白茶的自然,一下子就火了,於是有了非議,實屬正常。

白茶的核心工藝分為萎凋與乾燥,傳統的萎凋分為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和複式萎凋,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在這些自然萎凋的基礎上又創新出了非自然萎凋,如:萎凋槽萎凋,燈光萎凋等等。

日光萎凋當然不是全天的日晒,有一種操作是這樣的,在早上九、十點,100個水篩,晾開的茶葉,一個一個從室內搬到太陽底下,背光而曬,擺完100個後,前面的曬到恰到好處,回頭一個一個再收回室內,如此往複。有經驗的師傅當然不用一到一百的算,只需要用手感受水曬的溫度就知道什麼時間可以收了。日光萎凋的白茶再加上日晒乾燥,我想這類白茶是可以稱為日晒白茶的。

室內萎凋就比較好理解了,即萎凋過程在室內進行,至於載體則有多種形式,如竹製的圓形水曬,長方形的竹匾,乾淨的木地板等,複式萎凋籠統的說是日光萎凋與室內萎凋相結合,而其實日光萎凋也可以算是複式萎凋的一種。出發點的區別在於有些操作是看茶做茶,看天做茶,提升品質;而有些是出於提高產量,降低成本。

由於自然萎凋受天氣制約極大,非自然萎凋應運而生,各種創新層出不窮,應用比較廣泛的有萎凋槽萎凋,一般有加溫;燈光萎凋,使用特定波長的光線使茶葉脫水。

當然還有陽光房、空調房等升級版的自然萎凋,需要說明的是無論何種萎凋方式,工藝到位了,都是能出好茶的。關鍵在於把握萎凋的核心,通過茶葉走水,促使茶葉內質轉化,以達到白茶特定品質要求。

推薦閱讀:

1-12
2-1
2-6

TAG: | 茶行業 | 政和白茶 |